
安吉县梅溪镇基本情况简介(2025年)
梅溪是安吉的东大门,镇域面积191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1个农村社区,3个城市社区,总人口5.7万人。梅溪镇是省级中心镇、全国重点镇和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梅溪有“安吉百竹之乡” “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浙江省十佳书香城镇”“浙江省非遗小镇”美誉,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省级体育强镇、省级文化强镇、省级园林城镇、省级4A级景区镇、美丽城镇省级样板。2024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6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增幅9.8%;规上工业增加值25.4亿元,增幅1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十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荣获2024年度安吉县乡镇(街道)综合考核一等奖第一名,在全县“以实绩论英雄贡献占比大比拼”中获评优胜奖。
区域位置优势突出。梅溪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节点城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发达,申苏浙皖、杭宁、杭长三条高速绕城而过,距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杭州等大中城市均在200公里以内,分别构成了3小时和1小时交通圈。商合杭高铁、申嘉湖高速西延建成通车,标志着我镇跨入“两高时代”。西苕溪“黄金河道”贯通全镇,长湖申航道西延全面建成,拥有全市最优越的内河港口资源和最大的公用码头。
2024年工作回顾(部分内容)
(一)加压奋进抢发展、育新机,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一是“双进双产”扎实有力。聚焦有效投资,全面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良好格局。狠抓项目引进,全年新招引华亘、昊艺等亿元项目10个,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9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制造业外资固投1亿美元项目1个,位居全县第一。紧盯项目推进,标准厂房、超钠等19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工,总投资52亿元的国能9H燃机项目主体工程加快推进,东部交旅、宏源气体等12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竣工。强化人才引育,新引进创业人才项目8个,认定5个,投产5个,投产率100%。高层次人才申报9人,到岗3人。招引各类大学生580余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00余人。
二是平台建设提能增效。坚持高能级产业平台和特色产业园区双轮驱动。着力强化园区配套,实施临港大道、申水路、莫庸路等园区路网提升项目,稳步推进金山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加快万亩工业平台建设,紫梅共富产业园投入使用,临港共富产业园完成主体建设。高效配置资源要素,化工园区兴山区块政策处理基本清零,北拓区块完成征地460亩。成立攻坚专班,盘活“两未”土地438亩,争取土地指标463亩,高效完成上舍低效地块攻坚清零,相关工作获县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化工园区复核工作有序推进,基本达到省级低风险园区要求,完成多级防控体系验收和标杆园区建设。
三是现代产业持续振兴。深耕企业培育,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强化创新驱动,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获评市“大好高”项目4个。现代农业向好向优,千万元以上乡村产业项目入库3个,招引鱼菜共生示范产业园、梅溪农业综合开发等4个特色农业项目,建成隐将白茶高品质茶庄园。万加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入选国家级高产典型案例,全县唯一。持续壮大服务业,全年外贸出口增幅10%以上,贡献度稳居全县前列。批零住餐行业承压前行,贸易类服务业新增规上企业5家,完成县定任务。
(二)建管并重美环境、强底蕴,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一是城乡能级稳步提升。基础设施提标扩面,华光综合楼、东部交旅等项目主体完工,晓墅综合楼完成整体招租,全县乡镇级最大文体艺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梅溪、晓墅两大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后获评省级放心农贸市场。紫梅田园完成一期建设,瞄准布局“夜经济”,紫梅广场消费活力充分释放。规划实施石子涧、晓墅港安置区、蒲萝坞安置区、乐平安置区二期等市政工程,完成钱坑桥、路西等2个村市政供水管网延伸入户改造,惠及农户1200余户,农民街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如期收官。路网配套持续焕新,泗洲山南路、鹿塘路等重要交通路段改造完成,S306省道拓宽工程左幅通车,高速驿站等7个标志性节点全面升级。
二是文明风尚愈加彰显。城镇风貌向美而行,打造金溪花园、泗洲山南路等一批精细化管理“美丽小区”“美丽街巷”,创成“和美小区”5个、“和美乡村”达标村8个,重点打造美丽庭院557户、美丽田园87个,建成共享菜园60余亩,实现3800余亩闲置土地纳统管理。文化品牌建设多点开花,成功争取省级文化特派员驻点,打造“溪上梅开”戏曲文化品牌,武康桥村获评2024年度“湖州市艺术乡建特色村”。“浙里稻乡”“隐将庙会”“龙口微马”等活动相继举办。“菩提叶画”、“马村茧画”成功申报第九批市级非遗项目。化龙灯参演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台跨年晚会。体育事业突破历史,季博文勇夺安吉奥运首金。
三是生态环境底色更亮。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治理“五大革命行动”,拆除违建面积约18000平方米,石子涧、黄武等区块污水管网改造完工,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以污染防治构筑生态屏障,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400万元,贯通南部排渠,加速实施西苕溪流域水生态修复、昆水河道综合治理、潺水岭水库除险加固、老旧排涝站改造等一批水利基础项目,启动毛竹园水库、神游坞水库系统治理。促成钱坑桥小流域铜山区块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交易额超2900万元,相关经验做法获省水利厅肯定。推进中策、月亮山排渠补水管道建设,筑牢园区水环境安全底线。全力守护美丽蓝天,实施临港热电清洁化运输改造,落实全镇74个行动点动态监测,空气质量不断提升。
2025年政府工作安排(部分内容 )
202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33.5亿元;批零住餐增幅完成县定目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一)瞄准三新汇聚,巩固发展态势,在产业振兴上实现更大突破。以发展新经济、壮大新产业、集聚新青年为导向,发挥“两重”“两新”专班牵头抓总作用,推动产业发展提质提速提效。
一是推动工业经济向着更高质量攀升。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破旧立新”,持续推进“低小散”企业“腾笼换鸟”工作,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引进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质项目,力争招引亿元项目8个以上,开工18个,竣工8个,完成国能9H燃机项目建设。全年新升规企业3家、小升规6家,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3%,研发费用同比增幅20%以上。高标准打造美丽园区,确保通过化工园区复核,力争创成较低风险等级园区,实现兴山区块北拓征迁顺利清零。加快标准厂房、临港共富产业园、深蓝人工智能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浙北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四季看变化”标志性点位。持续做好已引人才和项目后续服务,推动以才引才,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其中国引10人,省引2人,招引人才项目6个。
二是推动现代农业沿着精品道路前进。聚焦现代化农业体系构建,围绕农业品牌化、特色化目标,加快推进干溪桥热带水果、红庙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鱼菜共生示范产业园、渔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成落地。依托千亩方整治,推进印象苕溪等农文旅综合体项目开工,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力争招引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2个,完成千万元以上乡村产业项目开工3个,“标准地”项目竣工2个,确保茗盛远、名礼2个茶庄园建成投用,高质量完成梅溪白茶青叶交易中心改造提升。全速推进华光村千亩方工程建设,谋划实施红庙村、板桥村、小溪口村百千亩方项目,完成1200余亩耕地功能恢复整治,持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三是推动文旅产业朝着更优方向发展。聚焦文旅新经济业态培育,按照“资源整合、发展聚合”的思路,探索片区发展新打法。谋划三个主题片区,布局建设“北部滨水休闲康养区、中部文旅综合服务区、南部茶海山居度假区”,推动第三产业全域发展。加快印象苕溪、隐将谷漂流、梅溪书院等多元业态建设,加大特色民宿培育力度,通过打造“山峰的书房”特色文化IP,激活乡村文化消费市场。持续挖掘“菩提叶画”“马村茧画”“化龙灯”等非遗文化底蕴,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化“多彩水乡·遇见梅溪”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安吉东北片区休闲旅游度假首选目的地。
(二)聚焦基础建设,注重能级提升,在宜居宜业上展现更大作为。以新型城镇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集镇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生态发展力,让富美梅溪更具颜值、更富魅力。
一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通过镇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编制新一轮城镇控规以及村庄规划,做大做强中心镇。以城镇“美化、净化、序化”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以“小投入”撬动“大提升”,开展人民路、长安路、棲真寺路等改造贯通工程,加快收尾S306省道、伯玉路等重点路段建设。实施白云、龙翔、紫梅等老集镇节点“微改精提”和仙溪路东侧滨水体育公园新建项目,启动国能老电厂宿舍楼、紫梅大桥桥面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危房解危处置工作,完成55户以上危旧房屋腾空拆除。高质量推进紫梅田园周边区域改造提升,完善园区公共交通配套服务,系统推进农村安置小区建设。市场化运营东部交旅、晓墅综合楼、华光综合楼,打造高品质城镇中心新商圈。
二是提升城乡融合品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动员开展“文明梅溪·志愿有我”常态化整治行动,强化街巷巡查整改力度,做到多方参与、常抓不懈。以现代化美丽城镇创建为目标,继续抓好“美丽小区”和“美丽街巷”创建工作,力争建成更多“美丽菜园”及“美丽庭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导检查,优化乡村居住环境。守牢文明“主阵地”,用好用活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依托省级戏曲之乡平台,发挥好文化特派员作用,承接省级优质文化资源进基层活动。加快上舍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建设,启用梅溪城市会客厅,谋划长林垓非遗村落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