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邛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邛崃市统计局2021年4月29日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增强,稳就业惠民生成效显著,“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2-一、综合根据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邛崃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0.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7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4.2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2.86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为15.3:41.1:43.6。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93.8亿元,增长4.0%,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0%。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88.1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38.6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3.8亿元,下降12.0%;牧业产值41.8亿元,增长8.1%;渔业产值1.8亿元,增长13.8%。-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6.53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3.5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4.21万吨,油料总产量2.45万吨,蔬菜总产量31.6万吨,茶叶总产量1.1万吨,园林水果总产量13.2万吨。全年生猪出栏70.15万头,同比增长3.0%;牛出栏0.22万头,增长23.3%;羊出栏1.97万只,增长15.7%;兔出栏23.74万只,下降2.6%;家禽出栏745.02万只,下降8.7%;禽蛋产量1.03万吨,增长0.5%;生牛奶4.2万吨,增长35.6%。年末,已认证各类安全优质农产品5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13个,有机食品27个。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5个。全年农村用电量达1585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8.63万千瓦,增长2.3%。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市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07.95亿元,同比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1.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54亿元,同比下降11.6%,企业亏损面为19.9%。优质白酒及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28亿元,实现利税16.77亿元。产业功能区共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75亿元。年末全市工业集中度达90.5%。全市在统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4户,全市建筑业增加值-4-36.31亿元。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8.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5.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5.98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77.34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51.14亿元。五、国内贸易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9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城镇零售额92.51亿元,下降1.8%;农村零售额7.58亿元,增长1.4%。商品零售81.39亿元,下降1.2%;餐费收入18.70亿元,下降3.4%。六、对外经济和旅游全年实际利用外商实际到位6391万美元。产业化项目实际到位内资86.0亿元。贸易进出口总额17590万美元。全年接待游客13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5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6.2%和40.8%。七、交通年末,公路里程达2794.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794.3公里;高速公路39.64公里。年末,全市营业性车辆3884辆。全年营运性旅客周转量19631万人公里,营运性货物周转量37696万吨公里。-5-八、财政、金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5亿元,增长10.2%,其中:税收收入14.79亿元,下降6.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26亿元,增长7.9%。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3.83亿元,同比增长1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5.82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6.6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28.84亿元。九、科学技术和教育年内新上科技项目22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年共申请专利590件,其中:发明56件。全年专利授权483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用量3.2件/万人。全市拥有普通中小学校63所,中小学在校学生5.22万人,专任教师345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125.33%。2020年全市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人数2876人,录取总数3827人(含专科提前录取未参加高考的人数),其中大学本科录取1705人。十、卫生、文化和体育全市农村药品集中配送网点532个,全年农村药品集中配送额2591万元。年末有各类卫生机构44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4个;各类卫生机构病床床位514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023张;全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达424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3530人。-6-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33.99万册。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全年共开展重大群众性文化活动8次,累计参与活动人数5000余人次。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6.39平方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3.76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7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16%。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10天,较上年增加16天,优良天数率达84.7%;PM2.5浓度33.7微克/立方米,较上年降低3.4微克/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4%。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88%。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46元,同比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97元,同比增长8.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3: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882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764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8.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9.2亿元,同比增长12.2%。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3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0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7-保人数44.22万人。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7731人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投入5228万元。年末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7个,拥有床位2472张。全年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95人,其中“405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4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7%。年末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达23.39万人,其中转移出省的4.69万人,省内成都市外1.72万人。十三、人口全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117个村、72个社区。全市户籍人口64.9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61万人,乡村人口27.38万人。注: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部门数据尚未最终核定,最终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