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区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 2022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2 年 2 月 25 日在城西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城西区发展改革和工业信息化局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城西区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 2022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 年极不平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
务艰巨繁重,又遇输入性疫情冲击等困难。在市委、市政府和区
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区上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和考察青海工作特别是 6 月亲临
文亭巷社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
大气场,以瑞峰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和“做优品质、做强品牌、
- 1 -做高品位”的要求和作风建设开局起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推动
高质量发展,强化“六稳”“六保”举措,抓项目促投资,强招商稳
产业,优环境增活力,全区经济保持稳定向好态势,民生福祉持
续增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
稳定,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
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04.9 亿元,同比增长 7.5%,成为
全省唯一突破 400 亿的区县,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 24.5%。全区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4.8 亿元,同比增长 8%。
(一)积极应对疫情挑战,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精准处
置突发疫情。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决不能”和市委市政府“六
个迅速”总体要求,迅速应对处置新冠肺炎疫情,高效组织动员
大规模核酸检测 4 次以上,投入 6938 万元、动员 10400 余人,
完成多轮全员核酸检测近 160 万人次、隔离管控 2.3 万余人、为
封管控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约 125 吨,在一个潜伏期内有效控制
住疫情,受到国务院工作组的充分肯定。严把输入关口。第一时
间掌握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宁返宁人员动态,及时进行核
酸检测,全流程掌控生活运动轨迹、接触人员信息,健全完善排
查、转运、管控信息共享机制。累计排查外省来宁人员 3085 人、
低风险地区入住酒店人员2538 人。筑牢防疫屏障。加快推进3—11
- 2 -- 3 -
岁人群和第三次 “加强针”接种进度。全区新冠疫苗接种累计达
58.8 万剂次。组织重点场所从业人员及一线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
测 3 万余人次。
(二)深度挖潜扩大内需,项目投资稳步增长。全力以赴抓项
目促投资。积极参加全市“感恩奋进、拼搏赶超”重大项目集中开
复工大会,严格执行“周检查、旬协调、月督办”机制,全年召开
项目调度会 9 次,下发项目进展通报 9 期,56 项政府投资项目全
部完工。制定区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方案,20 项重点包保项目开
工率为 95%,积极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6 条。邀请区人大代表、政
协委员视察项目 4 次,4 个市级重点项目按要求全面完成。全年
完成市定非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 16 亿元。消费需求加速回暖。
举办各类暖企促消费活动 6 场次,累计发放消费券 31.6 万元,全
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9.5 亿元,同比增长 9.2%。唐道·637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力盟、唐道、天
地巷子、河湟里入选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成功举办 FIRST 电
影展、
“西宁河湟文化美食节”等活动,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 813.7
万人次,同比增长 26%;旅游收入达 101 亿元,同比增长 21.4%。
(三)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招商引资
成效显著。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锁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
创新建立“1121”招商模式和“政务专员”服务机制,分 8 批次外出
招商,与武汉江汉区、北京光正集团、上海宝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京东(青海)数字经济产业园、洲
际假日智选酒店落户西区。“青洽会”“城洽会”期间签约项目 1 个,
实现省外到位资金 15.7 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 154.7%。服务业
发展稳步向好。积极融入和服务“四地”建设,国家能源集团、上
海申能、大唐能源等能源企业区域总部落户西区,知名企业区域
性总部达 152 家。落实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201 万元,支持
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带动社会投资 1331 万元。全
区第三产业占比达到 86.5%,实现三产增加值 350.6 亿元,同比
增长 8%,对全市贡献率为 40.2%,拉动全市 2.9 个百分点。
(四)持续加大生态治理,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空气质量不
断提升。健全完善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全方位落实扬尘管
控 10 个 100%要求,建成 14 套建筑工地智慧化监测监管系统,
完成 18.1 蒸吨煤改气低氮锅炉改造任务。全面完成餐饮业油烟综
合治理在线监测监管项目 20 家试点,2021 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到 92.8%。水环境综合治理不断优化。打造全市首个“河湖长+检
察长”联动机制模式。投入 530 万元,完成火烧沟人工湿地入口区
域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完成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和 74 个入河排污
口监测溯源工作。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
1.2 亿元,助力火烧沟“绿谷”建设,目前已到位 5693 万元。土壤
污染治理不断增强。开展辖区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
壤污染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垃圾分类、“限
- 4 -塑令”等宣传工作 380 余次。全面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全方
位“体检”专项工作。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全面完成
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举报案整改工作,反馈问题销
号 7 项,信访举报案件销号 197 件。
(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城市更新加
速推进。投资 4.3 亿元,完成 79 个小区 8055 套老旧小区改造和
古城台南片区污水管网提质增效,七一路南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及
基础设施综合治理。农村公路维修整治、火烧沟道路管网和生态
修复应急通道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新跨越。印发
“三乡工程”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全年组织召开“三乡工程”工作
推进会议 4 次。累计吸引市民下乡旅游 23.5 万余人次、发掘回乡
创业能人 6 名、对接投资兴乡意向企业 12 家。村集体经济加快
发展。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火东村中藏药材种植、
张家湾草莓采摘、晨光村保鲜库等集体经济项目,实现经济收益
110.6 万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11 家,全区 12 个村集体收入达到
3313.6 万元,同比增长 4.7%。
(六)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激发发展活力。营商环境迈上新
台阶。召开全区作风建设推进会,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一把
手走流程”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高频事项进行全流程
“暗访”,完成 889 个事项流程体验。扎实推进“五减一优”工作,
新增网办事项 2 项,减少环节 4 项、减少材料 34 项、缩短时限
- 5 -- 6 -
206 个工作日。成立全省首个政务服务流动工作站,工作日全时
段“不断岗”、周六上午“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得到全市推广。设
置“跨省通办”专窗,可办事项 60 项,累计受理办结失业登记、就
业创业证查询(核验)314 件。全年新增企业 3251 家,个体工商
户 4625 户,增量、总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持续深化“放管服”
改革。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互联网”,72 个高频事项实现区域通
办,12 个事项实现全网通办,企业开办全流程实现一个工作日办
结,全程电子化登记办理率达 90%以上。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
开”,列入异常企业名录 1562 户,依法移出 415 户,清理僵尸企
业 262 户。创新发展动力更足。扎实推进创新型试点区建设,强
化企业科研主体地位,全区 6 家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 8000
余万元,为 14 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型企业配套
奖补资金 165 万元。
(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城乡就业
扩容提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 13 场,943 家企业提供岗位
12893 个。城镇新增就业 6870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081 人
次,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 89.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5%以内。发放各项就业创业奖补资金 8059 万元。开展职业技
能提升培训 76 期 4179 人次。社会保障扩围增效。持续推进全民
参保计划,
2021 年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 15.1 万人。推行“物
质+服务”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发放各类补贴 8221 万元,优抚资金2504 万元,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租赁”服务,2000 名残疾人享受
免费租赁服务。大力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清欠农民工工
资 6871 万元。完成 2 个互助幸福院和 3 个殡葬服务站建设,实施
爱老幸福食堂“扩面、增效、提质”改革工作,建成全省首个虚拟
养老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新增家庭养老(照护)床位 240 张,
累计达到 480 张。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文逸小学、文苑小学
及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扎实推进“双减五项管理”和“5+2 课后服
务”工作,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区落户西区。城西区体育公园投入运
营,8 所学校体育场节假日对外开放,获评全国首批县域足球示
范区。保供稳价成效显著。切实做好肉类和蔬菜市场价格调控,
严格落实批零差率指导价格,规范牛羊肉、蔬菜市场交易秩序和
价格行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 1.5%以内,物价水平与
全市保持同步。
(八)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社会
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在
全省率先启动“石榴籽家园”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
成 5 个智慧小区。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在全省率先成立
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级平台,被评为
2016—2020 年全省普法先进区。依法依规受理各类信访案件 214
件,荣获全省信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防范财政风险。严肃财经
纪律,强化内控体系建设,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财政支出内
- 7 -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一般性支出压减
15%,“三公”经费压减 3%。加大城市安全管控。不断深化应急管
理改革,组建区级应急救援队伍 22 支,开工建设综合应急物资储
备库。严格落实汛期排查、森林防火巡查和应急值守。深入实施
城市体检行动,启动老旧住宅电梯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二、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主要目标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年,也是“十
四五”规划实施、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
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
面没有改变,共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兰西城市群等一系列特殊支
持政策落地。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动“高地”、建设“四地”战略部署,
全省经济在承压前行中稳步恢复、稳中向好。全市以作风建设、
理念更新、产业培育开局起步,掀起了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
抓发展的热潮,经济运行“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能加速
成长,多重机遇汇聚叠加,为西区在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
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和新路径。
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仍面临着一些
困难和问题。一是同质竞争日益加剧。产业链韧性不足、缺乏回
旋空间是最大短板。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具有增长潜力的
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占比较低,附加值较高、专业性较强的服务产
- 8 -业较少,新兴服务业业态不丰富,产业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产
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投资增长不断加压。重大项目统筹谋划包
装能力还需提升,政府投资项目储备体量偏小、带动性不强,利
用举债投资项目水平较弱。受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部分项目
开工时序延后,建设进度缓慢。新建房地产项目投资趋于饱和,
接续增长压力较大。三是民生保障任务艰巨。在城市更新谋划和
基础设施新建改造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城市老旧片区、地下
管网、超期服役道路急需改造,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
面优质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差距。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部署,全年经济社会
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
维护”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认真
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
神,按照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区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安排部署,弘
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
稳”“六保”工作,积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发展“四
地”
,奋力推进“一优两高”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改
- 9 -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强能力建设,扎实推进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感恩奋进、拼搏赶超,挺立潮头、实
干担当,在“两富”西区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奋力谱写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城西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
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市定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0%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7000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200 人次,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定目标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
增速保持基本同步;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Ⅲ类,城市空气质
量优良率、节能降碳减排完成市定目标。以上目标的确定,是我
们立足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综合考虑我区
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既符合“十四五”规划要求,又
与 2021 年目标有序衔接,还充分考虑了全年发展特殊性和不确定
性,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既延续长期以来经济运行“稳”的态势,
又彰显西区“进”的担当,在环境复杂、制约较多、挑战增大的情
况下,须继续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稳扎稳打、艰苦努力
才能够实现。
三、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趋复杂、压力更加凸显、任务更
为艰巨,要把握好中央政策取向,按照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
- 10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沉着应对
各类风险挑战,研究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推动经济
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质效并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把握“七个
新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
遇,围绕“七个着力”和“三品”要求,着力推动内涵式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西区
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依托科教大
厦,大力引进龙头企业总部、科创型总部、中小企业区域性总部
入驻,积极协助博雅金融广场等楼宇投入运营,建设富有活力的
特色楼宇、亿元楼宇,打造全省总部经济中心。持续发挥现代金
融集聚区优势,编制《城西区打造“西宁金谷”控制性详细规划》,
实施金融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四大工程,高标准打造“西
宁金谷”。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力度,助推养老、托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打造全省高端服务业中心。积极发挥服务业核心区标杆引领作用,
构建以数字化、智能化、全业态商圈为中心的现代商贸发展服务
体系,引进知名品牌旗舰店、体验店,鼓励具有特色品牌的“老字
号”企业发展连锁经营,高标准打造“喜欢里”花园街、时代盛华
等新商圈,打造全省生活消费中心。
促进现代服务业品质成长。始终把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
- 11 -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腾笼换鸟”提质增效,积极培育新产业
新业态,依托西宁市服务业发展动态数据库平台,发挥服务业引
导资金助推效用,制定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引导措施,加快
引进培育各类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人力资源产业园、青科绿谷等
项目。积极培育大数据应用型企业,建设“城西文化云”平台,提
升大数据对文旅消费服务效能。大力引导智慧教育、智慧养老、
智慧医疗等领域发展。鼓励传统商贸企业跨界融合,发展新零售、
线上服务、社区生活服务,推动“老字号”开发新品牌,促进线上
线下融合消费,在实现引领全市经济发展新跨越上彰显西区担当。
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三乡工程”,健全完善农村公
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休闲、旅
游、康养、教育等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阴山堂特色旅游示范村,
为促进乡村旅游增添活力。鼓励引导农村能人返乡创业,培育能
人回乡创业典型。健全完善村企联结机制,加快推进汉庄村花卉
和树莓种植二期等 7 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乡村治理,投资 547 万元对汉庄村
1.5 公里农村公路进行提升改造。积极培育文明乡风,传承历史文
脉,打造“产业强、村民富、村貌美”的农村新风貌。投资 1200 万
元启动乡村振兴样板新型小区建设。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
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二)积极有效扩大内需,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发挥投
- 12 -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精准对接国家投向,用好政策红利,
聚力优结构、挖潜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潜力和空间。
强化有效投资支撑。持续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一体化建设投入,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
关键作用,集中力量做里子工程,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地下管网
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全区 63 项政府投资项目(新建 45 项,
续建 18 项),总投资 36.6 亿元,2022 年计划投资 11.9 亿元。全
年实施 7 类 20 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发挥政
府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储备社会类投资项
目 23 项(含房地产),总投资 255.3 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卫
生健康、文化旅游、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强化民间投资有
效支撑。全年计划完成非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 17.5 亿元。
力促消费回暖升级。挖掘新兴消费潜力,积极融入国家文化
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支持力盟步行街、唐道·637 等商圈开
展街头时尚文体活动,推广“几何书店”、五峰书院等文化品牌,
打造城市消费新地标。投资 1500 万元,启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
目,打造省内首个集旅游服务、创作、展示、定制、销售为一体
的开放式文化旅游中心。持续开展绿色消费活动,组织辖区内重
点商超、餐饮企业举办节日促销扩销活动。投资 1000 万元,实施
以五四大街为主轴的城市品牌精品线工程,打造城市夜游路线,
带动夜间经济发展。承办好“西宁河湟文化美食节”等系列活动,
- 13 -提升假日经济消费水平。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和孵化市场主体双管齐
下,做大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充分发挥 9 个政企招商分中心的
作用,紧盯产业龙头、优势企业,招大引强,储备一批符合西区
产业发展特点、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招商引资项目,做好青科
金谷入驻总部经济大厦、京东(青海)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科教
大厦后续跟进服务工作。坚持“双招双引”,组建招商引资专班,
实施意向项目跟踪机制,精准对接跟进大龙网跨境电商入驻我区
相关事宜。集中资源发展“双大厦双中心”,培育引进一批国内领
先的数字经济项目落户西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完善政务专员、政务服务“不打烊”
等特色做法,不断改进政务服务水平,当好金牌“店小二”,把市
民中心新馆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区县智能化政务大厅,投资 1976
万元,实施全区室藏档案增量数字化整理归档项目。加大政策扶
持,全面落实好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特别
是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实现市场主体稳中有增、良性发展,充
分依托“青信融”平台,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有效缓解辖区小微企
业贷款难题,着力营造一流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信用环境。
(三)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筑牢绿色发展根基。坚定不移优
生态,全力打造高原“绿谷”,推进“洁净”城市、“宁静”城区建设,
推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取
- 14 -得新成效。
加快建设花园城区。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持续开展国土
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完成森林抚育 2 万亩。投资 6000 万元,
实施大南山城西绿化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500 万元,对大
南山 4.8 万亩林区进行封山育林,筑牢大南山城西片区森林生态
保护屏障。扎实做好火烧沟生态绿谷发展规划,创新生态旅游发
展模式,高标准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康养休闲基地。投资 1500
万元继续实施美化家园、立体花坛、自然花境等园林绿化增量提
质行动,完成公(游)园广场、主次干道的彩叶树种配置,做好
昆仑主桥上下及两侧景观提升工作。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区,全面建设高原
“洁净”城市,持续开展气、水、土、声污染防治。强化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加大工地、道路扬尘等源头治理。扎实推进“三线一单”
分区管控应用,深化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积极推进燃气锅
炉低氮改造,全年空气优良率达 90%以上。全面推进“河湖长制”,
投资 1.3 亿元实施火烧沟水环境治理工程,谋划水槽沟等小流域
治理项目,扩宽火烧沟、水槽沟等生态绿廊绿化面积。深入推进“宁
静工程”,严格控制噪声超标排放,全面构建政府领导、环保部门
监管、相关部门齐抓、全民参与的联动管理体系。
激发绿色发展动能。深入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落实全市碳达
峰碳中和行动,配合全市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梳理排查,
- 15 -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建成屋顶
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积极推广智慧充电桩建设。结合老旧小区
改造和道路交通提质增效,推动清洁能源在商业、生活、交通、
建筑领域的应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推广绿色低碳出行,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
动,创建一批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商场和绿
色社区。
完善生态文明机制。落实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优
化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布局,逐步形成城区服务和生态功能格局。
严格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
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动市场化、
多元化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推行生态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和损
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
(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激发发展动力。坚持“向科
技要效益、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深化改革创新攻坚,
加快深层次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创新型试点区建设三年行
动,优化科技能力提升,全面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建设。深化普
惠试点城区建设。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启动城西区科技
合作交流中心、全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年内认定高新技术
企业、省市级科技型企业各 2 家,培育认定众创空间、孵化器、
- 16 -技术研发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 2 家以上。
开展科技助力“三乡工程”行动,为农村科技创业提供人才支撑,
开展“星火人才”培训 800 人次以上。加大科技交流合作,常态化
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投资 1500 万元,实施区人才公寓建设项目
(一期)。持续推进科普“六进”,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教育评价体制改革,深化“双减
五项管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丰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
内容,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薪酬
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打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
职员等级晋升通道。加快区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行,开展爱老
幸福食堂、五峰书院、体育公园等运营改革工作。探索实施全区
公共服务岗位分级、分类差异化管理办法,激励和吸引更多优秀
人才助力西区建设。
促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拓展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合
作“朋友圈”。加快大龙网跨境电商发展平台、推动京东(青海)
数字经济中心投入运营,扩大物流链、供应链半径,构建对外开
放网络新平台。持续深化与武汉市江汉区、上海宝地资产有限公
司等地区和企业的合作,持续推进“青货出青”,健全对外合作长
效机制,拓宽交流合作渠道。
(五)提升城市建管品质,保障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坚持
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城市更新
- 17 -行动,努力打造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时尚魅力城区。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度融入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积
极创建高原美丽示范区,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绿
色、智慧、人文城区。投资 3.3 亿元,持续推进 74 个老旧小区的
7035 套楼本体及基础设施改造,着力改善居住环境。投资 280 万
元,对老旧住宅电梯进行安全评估和维修改造,保障群众出行安
全。投资 3200 万元,实施虎台三巷等 4 条街道和小区进行防水排
涝、海绵化改造、雨污分流等工程,让城区更加精致精美、干净
清爽。
加强城市管理能力。深入推进“全城清洗”从地面向空间拓展,
提升城市“颜值”,强化城市精细化管控能力。投资 1000 万元,对
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年内建成总投资 3000 万元的垃圾分拣中
心,推行“撤桶并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扩大“干湿垃圾强
制分离”试点范围。充分发挥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主体作用,提升
智慧城管治理能力,完善“智慧西区”城市应用功能,健全处置高
效、监督有力的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物业服务监管,全面
推进物业服务星级标准评定工作,促进物业服务市场形成良性竞
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文
明成为西区亮丽名片。
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主城
区城市更新和老旧片区改造,全力推进冷湖路 12 号院、西宁市干
- 18 -休所、省人社厅家属院 3 处旧城片区改造。投资 543 万元,实施
新村小区环境更新项目。完成火西村棚户区征收工作,加大力度
协调推进青年巷、气象局项目建设,启动名城巷晨光村片区开发
前期各项工作。积极对接市级部门,提前着手做好建设项目用地
储备,为后续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提供要素保障。
(六)全方位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坚持和
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
全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着力稳就业促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政策,落实企业稳岗扶持
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
群体就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
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从源头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
作。发挥绿色产业孵化服务中心作用,引导培育优质企业和优秀
项目,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探索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帮助企业
引才育才,助力经济健康发展。
加大优质教育医疗供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开展学前
教育质量、教育服务全区能力提升工程,年内投入运营文逸小学、
文苑小学及幼儿园。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投资 800 万元,实施区
属校园基础设施提升及设备购置项目。投资 2 亿元,启动行知小
学改扩建项目。积极协助社会组织申报 0—3 岁普惠性婴幼儿托育
机构建设补助资金。全面落实“三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
- 19 -展。持续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建立 5 个慢性病工作服务站,为 65 岁以上老年人免费
开展慢性病管理服务。为 2000 名农村和城镇育龄妇女免费开展
“两癌”筛查工作。投资 900 万元,实施文汇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能力提升项目。完成区疾控中心升级改造,不断补齐公共卫生短
板。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优化社会保险
公共服务,探索开展“商业保险和长护险”试点工作,满足人民群
众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老年
人居家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投资 516 万元,实施新宁
路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年内再建成 500 张居家养老床位。
深入推进残疾人救助服务,年内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训练救助
服务 500 人次,辅助器具适配救助服务 300 人次。投资 100 万元,
改建 2 处农村老年人之家。加大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多
渠道增加保障房供给,逐步打通租赁住房与公租房通道。加快推
进学院巷、尕寺巷等 5 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打造便民
服务综合场所。
推动“三城”深度发展。继续深化“好人之城”建设,完善崇德
向善、见贤思齐制度,投资 450 万元,建设城西区新时代文明实
践中心,让善良浸润人心、让美好绽放光彩。持续推进“书香之城”
建设,扩大几何书店、五峰书院品牌引领效应,积极培育扶持社
- 20 -会类实体书店健康发展。创新推动“时尚之城”建设,持续推进学
校、社会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新建 10 个社区共享健身房,实现
人均场地面积 2.2 平方米,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承办好环
湖赛、FIRST 电影展等重大体育文化活动。发挥辖区内体育中心
(公园)引领示范作用,推广冬春冰雪游精品路线,普及群众性
冰雪运动。开展“悦享体育”系列品牌活动,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
供给,塑造城区特色、提升城区气质、增强时尚城区内涵。
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加强市场价格动态监测,配合全市做好
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组织调度,促进生活物资顺畅流通。狠
抓批发零售市场价格监管,加强猪牛羊肉和主要蔬菜批零差率参
考指导价格管控。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
动机制,有效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
(七)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安全发展。认真落实总
体国家安全观,加强重点领域风险跟踪监测和处置应对,牢牢守
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统筹抓好城市安全。严格执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
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实施城市地下安全整治行动,逐步消除地下
潜在安全风险。有序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密
切关注汛期动态,做好山体滑坡、洪涝灾害、森林火险等隐患排
查预警监测工作,投资 1707 万元,继续开展张家湾滑坡灾害治理
工程。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始终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
- 21 -压实“四方责任”,持续做好 3—11 岁儿童接种、12 岁以上人群常
规接种和重点人群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大力推广运用“红黑榜”“商户联防”等新模式,扩展“阳光药店”APP
平台服务功能,将疫苗、试剂冷链纳入监管范围,实现智慧化监
管,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综合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和“四不两直”明查暗访等方式,
持续加强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
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监管,强化安全生产“红黑榜”结果运用,坚决
遏制较大安全事故发生。常态化严肃财经纪律,大力压减非重点、
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
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加强区属企业资产负债约束和债务风险管控,
切实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化粮食安全责任制。
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任务,深入推进“石榴籽家园”品牌建设,打
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明家庭、社区服务”等品牌,
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
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推
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和禁毒示范城区创建,投
资 1178 万元,推进三级综治中心及电信网络犯罪一体化打防平台
- 22 -建设,不断提升综治实体化、规范化水平。更深层次创新“五治融
合”治理方式,完善“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红袖标”“四方联动”等
治理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动区级领导包
保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投资 200 万
元,打造“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完善信访工作和矛盾纠纷多元
化解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各位代表,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
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
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监督,虚心听取
区政协的意见建议,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优异
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 23 -名词解释
1.七个着力:2021 年 2 月 24 日,市委书记陈瑞峰参加市十
六届人大八次会议城西代表团联组审议时,对提出城西区要着力
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着力发展培育新型经济、着力夯实高质量发
展根基、着力加强需求侧管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提升市
民幸福指数、着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2.三品: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高品位
3.三个决不能:决不能让疫情蔓延开来;决不能让成果前功
尽弃;决不能让青海成为风险之地。
4.六个迅速:迅速做好流调摸排、迅速进行网格管控、迅速
进行集中隔离、迅速进行医疗救治、迅速备齐备全物资、迅速准
备信息发布。
5.区级领导包保项目责任制:区级包保领导在跟踪对接、签
约落地、开工建设、要素保障等环节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从
项目立项审批到开工建设直至竣工投运,做好全方位、全过程的
组织协调服务工作。
6.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一种对外招商引资的
策略。
7.双大厦双中心:城西区科教大厦、总部经济大厦,城西区
电子商务中心、绿色产业孵化服务中心。
8.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 24 -- 25 -
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9.西宁金谷:积极利用辖区银行、证券、保险等现代金融产
业集聚的优势,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发展中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支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西宁金融谷地。
10.1121 招商模式:1 个政企招商分中心,1 名联点领导,2
个单位招商中心属地辖区镇办和区属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根据招
商意向开展 1 次招商活动。
11.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
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2.六稳六保:2018 年 7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六
稳”方针,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
预期工作;
2020 年 4 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六保”新任务,
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3.四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
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14.四方责任:在疫情期间,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
个人的四方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
15.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16.碳达峰: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 26 -
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17.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
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
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达到平衡。
18.百千万: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实施范围的
包括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重点
用能单位。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
5000吨以上和不满10000
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纳入“百千万”行动实施范围。
19.无废城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
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是
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20.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21.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
22.四不两直:安全生产暗查暗访制度。分别为“不发通知、
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23.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创新推行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党组
织副书记工作,最大程度发挥社区民警的工作效能,打通服务群
众的“最后一米”。
24.枫桥经验: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