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综述
2021年,合肥市全年生产总值(GDP)11412.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0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171.21亿元,增长10.6%,其中工业增加值2472.25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6890.54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为3.1:36.5:60.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21187元(折合18784美元),比上年增加12760元。
2020年,合肥市全市生产总值10045.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2.32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3579.51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6133.89亿元,增长3.0%。 [28]
2019年,合肥市全年生产总值9409.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86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3415.32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5702.22亿元,增长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15623元(折合16761美元),比上年增加8407元。 [4]
[26]
2018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42.8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0.4万人,减少7.5万人;第二产业189.5万人,增加1.2万人;第三产业282.9万人,增加11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27.5万人,增加29.9万人。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25.2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3%。
2018年末,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10户,比上年净增444户。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1%。现代服务业增长18.7%。市场主体快速培育,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01万户,增长22.9%;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数83.84万户,增长20.6%。新业态持续壮大,通过网络销售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30家,比上年增加26家,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09.18亿元,增长34.1%。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67.8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其中,粮食作物52.56万公顷,下降0.7%;棉花1.12万公顷,增长3.2%;蔬菜8.12万公顷,增长3.3%;瓜果0.88万公顷,增长4.3%;油料4.96万公顷,下降2.2%。
全年粮食总产量301.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稻谷238.04万吨,增长0.9%;小麦54.99万吨,增长2.1%。油料产量14.88万吨,下降1.5%。棉花产量0.83万吨,增长10.6%。蔬菜产量208.41万吨,增长4.5%。瓜果产量22.75万吨,增长14.6%。
生态农业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118.55万头,比上年增长0.3%;出栏量268.40万头,下降4.7%。肉类总产量43.60万吨,下降2.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3.59万吨,下降4.5%。禽蛋产量19.20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7.46万吨,增长0.6%。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农用拖拉机21.53万台,增长0.1%,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8万台,增长4.0%;联合收割机1.41万台,增长5.2%;排灌动力机械17.56万台,增长3.1%。全市水稻、油菜、小麦等八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折纯)24.32万吨,下降5.6%。农村用电量17.12亿千瓦时,增长2.3%。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4.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
2020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8.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52.34万公顷,持平略增;棉花0.76万公顷,下降25.1%;蔬菜9.07万公顷,增长7.4%;瓜果0.98万公顷,增长4.5%;油料5.34万公顷,增长4.9%。
2020 全年粮食总产量288.95万吨,下降4.1%;其中稻谷219.16万吨,下降6.4%。油料产量15.71万吨,增长4.1%。棉花产量0.51万吨,下降35.2%。蔬菜产量231.23万吨,增长6.4%。瓜果产量25.49万吨,增长4.2%。
2020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64.70万头,比上年增长30.6%;出栏量126.50万头,下降28.5%。肉类总产量32.79万吨,下降6.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0.79万吨,下降26.8%。禽蛋产量23.52万吨,增长15.5%。牛奶产量6.66万吨,增长2.5%。
202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03.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农用拖拉机20.8万台,下降1.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3万台,增长5.4%;联合收割机1.48万台,增长2.5%;排灌动力机械18.16万台,增长1.4%。全市水稻、油菜、小麦等八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用电量19.57亿千瓦时,增长8.4%。
202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4.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
第二产业
农业光伏
合肥市机器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萌芽,从1954年开始,合肥市开始投资建厂,创办现代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合肥机械工业、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的架构,为合肥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合肥市主要工业门类有纺织工业、缝纫工业、制革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及印刷业、文体与工艺品制造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橡胶制品工业、塑料制品工业、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冶金工业、金属制品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工业。
2018年末,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287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851户,比上年增加13户;超50亿元企业23户,增加4户;超百亿元企业11户,增加3户,联宝电子成为我市首个年产值超600亿元企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3.3%,集体企业增长6.7%,股份制企业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6.8%。
规模以上工业中,37个工业大类行业有22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4.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1.4%,家用电器制造业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17.7%。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分别比上年增长68.6%和6.4%,太阳能电池增长17.9%,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28.4%,液晶显示屏增长2.4%,挖掘机增长15.1%,新能源汽车增长10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6.5亿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盈利超亿元工业企业62户,实现利润264.18亿元,增长23.9%。实现税金244.40亿元,增长7.7%。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52.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1363户,比上年净增410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517.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房屋竣工面积6116.72万平方米,增长4.1%。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79.47万人,比上年增长11.1%。企业劳动生产率49.07万元/人,比上年增长6.4%。
2020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88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766户,比上年增加18户;超百亿元企业13户,增加4户,联宝电子成为首个产值超千亿企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其中国有企业增长0.9%、股份制企业增长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5.9%。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37个工业大类行业有22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增长29.4%、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5.9%、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24.4%。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30.5%,太阳能电池增长73.0%,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37.4%,集成电路增长11.7%。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创近九年来年度新高。企业亏损面16.9%,比上年末收窄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5.89亿元,下降36.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65元,比上年增加0.63元。 [160]
2020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1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1622户,比上年净增199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904.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房屋竣工面积5592.0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6%。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84.21万人,比上年下降0.1%。
合肥市各类开发区
第三产业
2020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16.56亿元,增长0.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1.04亿元,下降9.4%;金融业增加值970.26亿元,增长7.7%;房地产业增加值993.74亿元,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448.11亿元,增长2.9%。全年规上服务业[6]营业收入增长7.7%,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科学研究技术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6%,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3%、10.3%、14.6%和15.4%。
2018年末,合肥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4.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8.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7.8%,民间投资增长12.7%。
全年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085个,比上年增加160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49个,增加18个。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园区顺利开工,引江济淮、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维信诺第六代柔性显示生产线等全面建设,商合杭、合安高铁加快推进,合宁、合安、合芜高速扩容进展顺利,滁淮高速、庐铜铁路建成通车。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27.17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住宅投资1165.86亿元,增长6.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389.58万平方米,增长8.3%;商品房销售额1687.91亿元,增长2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91.26万平方米,下降6.5%。
202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3.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0%,其中工业投资下降5.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9%、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6.8%。
2020全年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数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993个,投资额比上年增长8.5%,占全部投资的57.2%,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十亿元以上项目238个,投资额增长16.8%,总量占全部投资的31.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轨道交通“九线共建”,5号线南段开通运行,长鑫存储、晶合集成设备购置集中到位,维信诺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顺利点亮,带动百亿元以上项目增长29.0%,比上年加快11.1个百分点。
2020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46.99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住宅投资1237.37亿元,下降0.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486.11万平方米,增长12.4%;商品房销售额2128.29亿元,增长20.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73.73万平方米,增长21.0%。
2018年,合肥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93.20亿元,增长9.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3.54亿元,增长14.4%。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639.72亿元,增长8.5%;餐饮收入337.02亿元,增长13.9%。
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2758户,比上年增加592户,其中累计零售额超亿元企业(单位)283户。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8.7%,烟酒类增长16.2%,日用品类增长14.7%,家用电器及音响器材类增长12.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6.0%,化妆品类增长19.7%,汽车类增长1.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6.4%。
2018年,合肥市全年进出口总额308.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82.46亿美元,增长25.3%;进口125.67亿美元,增长21.1%。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额131.98亿美元,增长31.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80.59亿美元,增长39.5%。
全年新备案外商投资企业140户,比上年增加12户。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工业投资12.40亿美元,增长22.8%;服务业投资19.4亿美元,下降1.8%。新增总投资(含增减资)31.7亿美元,下降17.4%。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36.9亿美元,增长20.5%。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6673人,增长3.7%。年末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共46家,在合肥投资设立64家外资企业,新增4家。
2019年,合肥市全年财政收入为1432.38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745.99亿元、同比增长4.7%。财政支出1122.67亿元、同比增长11.7%。
2018年,合肥市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83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677.2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41.87亿元,增长10.1%。其中,住户存款4049.35亿元,增长14.5%;非金融企业存款6425.10亿元,增长1.0%;广义政府存款4538.85亿元,增长18.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654.10亿元,增长31.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196.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95.32亿元,增长5.9%。其中,住户贷款5159.80亿元,增长11.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778.84亿元,增长2.9%。
2018年,合肥市全年新增上市公司3家,融资22.12亿元,至年末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8家(其中境外上市3家)。全年债券融资3556.32亿元。年末证券营业部123个,比上年增加13个,全年证券交易量17019.74亿元。年末期货营业部22个,全年期货交易量113130.68亿元,从业人员690人。
2018年,合肥市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04.45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3.01亿元,增长16.0%;人身险保费收入191.45亿元,下降11.7%。赔款和给付93.6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60.39亿元,增长19.0%;人身险赔款与给付33.24亿元,下降3.9%。
2018年,合肥市全年国内游客1.2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7%;国内旅游收入1721.62亿元,增长17.3%。年末全市有星级饭店54家,其中五星级11家、四星级19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59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