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2月2日在韶关市武江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艺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接踵而来的困难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1〕和市委“363”工作安排〔2〕,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民生事业发展等重要工作,全力以赴抓招商、建平台、扩投资、促消费、惠民生、保稳定,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8亿元、增长25.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下降12.1%。一年来,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筑牢实体产业根基,经济发展质效并进。始终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常态化开展暖企助企惠企行动,精准宣传推送惠企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5.27亿元。全年新增“四上企业”33家;全区各类市场主体累计超3万家,新增4497家、增长17.46%,市场经济活力持续恢复向好。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92.52亿元、增长3.9%,完成工业投资20.56亿元。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全面完工;推出用地900亩,标准厂房项目以及中开岩棉、锦胜装配2个工业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建设,总投资达8.65亿元。武江科创园“工改工”〔3〕稳步推进,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企业进驻率达88%,全年创造税收1.46亿元。服从全市发展大局,武江科技园顺利划转回武江管理,区级产业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特色农业成色更足。农林牧渔业产值14.63亿元、增长5.2%。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播种面积5.90万亩、产量2.46万吨,完成市下达任务。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500亩、撂荒地复耕复种3026亩,完成土地流转4199亩。武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蔬菜品种获得有机蔬菜认证,新增重阳番灵有机蔬菜、龙归西兰花等2个千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全区蔬菜种植面积4.29万亩、增长2.3%。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龙归贡柑获批为全国名特优新品牌。全区7家强镇富村公司年营业额达3354万元,龙归镇强镇富村公司顺利上规。现代服务业回升向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1.6亿元、增长4.3%。富康广场、摩尔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相继开业。孟洲坝“网红夜市”流量热度不减,群康路、沙洲尾片区等夜间经济活跃街区提质升级。引导商圈夜市开展啤酒节、美食节、汽车展销等大型促消费活动9场,西河全民健身广场成功承办超万人大型演唱会。积极落实稳房地产政策,商品房销售面积66.73万平方米、占全市比重32.6%。南岭诗意文化康养园成功获评为武江首个3A级景区,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武江科普基地、山蕉知青文化园等新晋网红景点火爆出圈。全年接待游客达216.3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4.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0.9%和98.7%。
二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提升。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成新华南路至韶乐广场、工业路人行道等15条道路改造提升。启动实施4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林桥坑市政内河整治项目开工建设,芙蓉新城内涝治理(一期)基本完工。原第二拖拉机厂、原食品机械厂、惠民北路原教育局等“三旧”改造项目扎实推进。新建地面公共停车场4个、立体停车场4处,增设停车位1143个;新增公用充电桩372个;打造首批城市服务驿站3个,提升群众出行体验。充分发挥智慧城管平台作用,强化对共享电单车、智慧停车场、公用充电桩等设施智慧化管理;上线“武江家园管家”小程序,推进城市环境“共建共治共享”。严控“两违”新增,深化“六乱”整治,全年拆除违章建筑8.36万平方米。持续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建成建筑垃圾分拣仓,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持续优化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完成通建制村单改双9.5公里、美丽农村路建设15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0公里。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推进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出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升级版,“诗画西河·融城共富”乡村振兴示范带获评为市级示范带。全面推进典型镇村培育创建,龙归镇美丽圩镇建设加快实施,6个典型村村容村貌显著改善,重阳镇“大夫前村百千万工程”获评为国家级“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重阳镇水口村荣登市十大“美丽乡村”首位。全区277个自然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其中美丽宜居村202个、特色精品村96个,农村宜居和美环境进一步提升。
三是擦亮绿美生态底色,环境质量稳定改善。坚决整治餐饮油烟、道路扬尘等大气污染问题,完成城区裸露地绿化整治2.16万平方米。强化污染天气联防联控,PM2.5等6项空气质量指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达标率达97.5%,空气质量保持市辖三区最优。高质量完成武江河、江湾水碧道建设5公里。开展全流域集中清漂专项行动,清理河道233.8公里。完成东冲河、沐溪河入河排污口整治24处。辖区4个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和十里亭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持续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6%。高标准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高质量推进绿美武江生态建设,抚育造林3452亩,义务植树2.2万余株。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15.5万亩、防治4万亩。扎实开展名木古树保护工作,在江湾打造首个综合性功能绿美古树乡村。整改森林督查违法图斑26宗。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0.42%,森林蓄积量达382.54万立方米。
四是全力扩投资抓改革,发展潜能有效释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持续优化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实施区重点建设项目78个,完成投资55.55亿元。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大力开展商协会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87个,投资额达113.12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38个。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推动“知产”变“资产”,协助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82亿元。大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全区光伏发电项目完成投资4.07亿元,并网46兆瓦。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武江区营商服务和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建成运营;以“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办”的决心态度深化“马上办”“放管服”改革,实现89.6%的行政许可事项“即交即办”、254项通办事项“跨域通办”。推进商事登记智能化审批,推动商事主体登记从“面对面”到“全自动”。成立产业园服务中心,创新“共享法庭”入驻园区。深化土地征收领域改革,推动市出台政策解决一批芙蓉新城征拆历史遗留问题,高质量交地2431亩,居全市前列。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使用、监管等制度,颁发了主城区首本农村住房建设不动产权证书。健全“村账镇管”“组账村监镇管”等制度,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全流程时长缩短50%左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区属国有资产全面清查,建立区属国有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实现国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41%。推进国有资源资产价值化,开展“净矿”出让改革,完成红尾坑熔剂矿采矿权出让。
五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保持民生事业投入强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79.40%。区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完成东岗小学高年级部、龙归中学宿舍楼、市九中天子岭校区、教师发展中心(一期)等一批教育项目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05个。新办卓恒幼儿园首次实施区属国企办园模式。市第九中学、东岗小学获评为“广东省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区中医院开业运营并率先推行“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模式。区儿童医院竣工验收,新增床位200张。强化基层卫生服务和医疗人才引进,新增基层公共卫生“家门口”服务项目22项,实现村卫生站100%专人在岗。建成全市首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完成4个居家养老中心建设。成功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1家。五祖路社区爱心驿站荣获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称号。完成双拥主题公园建设,成立首家“老兵驿站”〔4〕。完成教育路全民健身广场提升工程。创新开展社区美育公益课堂、四季村晚、市民艺术夜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539场,成功举办“全国柔术大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19场,荣获2023年韶关市青少年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区图书馆获评为全国县级以上“一级公共图书馆”。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新增城镇就业3960人。持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压紧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全年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质量强区工作连续两年在全市考核中获评A级优秀等次。有效处置保交楼、企业欠薪、劳资纠纷等问题,全民禁毒、反邪教、扫黑除恶斗争、打击电诈和非法集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平安建设等工作成效明显,全区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
此外,意识形态、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工作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高质量推进,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机关事务、残疾人保障、金融、外事等工作均取得新发展新成效。
六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干作风不断强化。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以学促干蔚然成风。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健全重点项目专班推进和领导挂点联系等机制,狠抓要素保障,倒逼责任落实。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八五”普法、法律援助惠民生工程,开展系列法治宣传活动100余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42宗。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审查政府重要文件合同329件。完成行政复议案件办理88宗、行政应诉案件办理30宗,区政府班子成员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三年100%。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5〕,规范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市、区人大议案和建议9件,市、区政协提案156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坚持严字当头,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17.2%。有效发挥统计监督、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支持纪委监委开展工作,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我们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在东莞市凤岗镇的关心帮助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苦干实干、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奋战在各个领域的同志们、所有关心支持武江发展的朋友们,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平台承载能力有限,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不足,引进的制造业项目偏少,产业项目落地开工率低;项目谋划和建设存在短板,项目储备质量有待提高,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三保”压力增大,教育、养老等民生欠账多,下放镇(街)职能、赋权事项接管不畅,基层治理水平仍需提高;少数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征途回望千山远,前路放眼万木春。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武江区建区4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书记黄坤明在韶调研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区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363”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中推动武江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扩投资、稳增长,着力强招商、育产业,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武江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成绩。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产业支撑项目带动,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完善园区管理服务体系,设立各园区管理服务办公点,推行“园区事园区办”;加强与高新区协同联动发展,深度融入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完成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中心水系综合整治等配套项目建设,推进南水路等配套道路建设;加快招引项目落地开工,力促新增工业用地指标300亩,新增落地项目10个以上。优化武江科创园发展空间,加强园区基础设施管养维护,力争企业入驻率达90%以上,财政税收贡献度提高10%;积极推进“工改工”,着力盘活长者公寓等周边闲置资产和低效用地,加快村级旧厂区升级改造。强化武江科技园管理服务,谋划实施排污管道、城市道路、绿化亮化等一批补短板项目,提升园区整体形象。推进与海露集团等涉农科技型企业在武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项目合作,实现园区落地项目零的突破。高质量完成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全区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6万亩、产量10.5万吨以上。
(二)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全力提升招商引资规模、质量和效益。坚持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全域招商与重点产业招商相结合、全要素招商与以投促引招商相结合,聚焦本地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延链补链精准招商,探索“基金+招商”“互联网+招商”等新模式。完善招商政策,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整合各类招商推介资源,主动到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开展各类招商推介活动,着力招引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发挥凤岗武江对口帮扶优势,加强凤武两地在产业、资金、招商运营等方面的互补合作,推动凤武大厦项目尽快启动建设,谋划在东莞凤岗镇建设“反向飞地”产业园区。做好项目招引“后半篇文章”,持续优化从签约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落实“一项一策”“三个一”项目跟踪服务制度〔6〕,实现要素保障从“应保尽保”向“应保快保”提升,力促招引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100个以上,其中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完成投资20亿元。
(三)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强化企业培育服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以上。深入实施工业技改行动,重点推进烟厂卷接包车间及物流系统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大力扶持利民制药厂新药黄体酮在第四季度获批投产,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1.5亿元以上,其中技改投资7.9亿元以上。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引导传统机械装备制造、建材企业提质升级、抱团发展,推动中开岩棉、锦胜装配、红尾坑矿山、分布式光伏等产业项目建设投产,培育发展大数据信息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7〕。
(四)大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初步安排区重点项目66个,计划完成投资60亿元。积极发挥专项债券带动作用,抓实项目谋划包装和前期工作,做好专项债、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项目资金申报,强化项目资金保障。推动征拆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力争全年完成土地收储1500亩以上,切实保障市区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制定细化“抓项目、稳投资”工作措施,严格落实区领导挂点联系重点项目机制,持续开展重点项目“红黄旗”评比活动,建立区重点项目投资专项督导组,常态化跟踪问效,全力促前期、促开工、促进度、促投资。
二、内外兼修补齐城市短板,加快高品质中心城区建设
(一)做优城区功能品质。加快推进市政内河整治提升项目建设,谋划启动城区重点路段和交通节点整治提升工程,积极配合市直有关部门补齐污水管网和芙蓉新城内涝整治短板,加快推进清泉路等道路建设,提升城区路网质量。完成华园住宅小区、韶关学院宿舍等4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新增实施丽景教师新村、粤海花园等2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扎实推进富康广场二期、原第二拖拉机厂、原食品机械厂、惠民北路原教育局等“三旧”改造项目建设。深化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区级智慧平台整合、融合各类数据资源,推动智慧化管理网络辐射至镇(街)并延伸至村(社区),实现全区“一网统管”〔8〕。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做好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管理整治和改造提升。新建扩建一批公共智慧停车场,建立完善智慧停车管控系统,扎实做好立体停车位及配套充电桩运营管理。保持“两违”整治的高压态势,确保“两违”零新增局面。
(二)发展壮大城市服务业。鼓励摩尔城、保利广场、富康广场、君临新天地等商业综合体差异化经营,支持枫合汇、华宇广场等商务楼宇经济发展,鼓励“首店”经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力争全年培育新增限上批发零售企业5家以上。积极推动浙商大厦、汇金中心、莞商大厦、檀湾一号等项目建设。持续引导商圈、超市、企业开展多样化促销展销活动,进一步激发奥园沿江经济带发展活力,着力提升群康路商圈品质,培育芙蓉新城商圈新业态。持续做好群康路、沙洲尾、孟洲坝“网红夜市”等夜间经济示范区品质提升,保持消费活力持续火热。积极引导新能源、中高端汽车网点进驻沐溪大道片区布点,加快推动辖区汽车销售企业聚集发展。跟进、宣传、落实好房地产优化政策,加快完善楼盘周边道路配套,支持房地产企业现房销售,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度做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章,发挥山蕉知青文化园、带头古道、龙归粮仓等特色景点网红效应,打造精品民宿、农家乐和研学点,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旅游。加快推动江湾温泉、南岭诗意文化康养园、西联冰雪奇缘等文旅项目建设,推动山蕉知青文化园等有条件的文旅项目创建3A级景区,谋划推进武江文创园、红星综合印刷厂洋楼片区活化项目。充分利用韶州体育公园、孟洲坝飞盘场等多功能型运动场地,积极承办国家、省、市级大型文体活动赛事,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以上。
三、做好强镇富村兴业文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推动典型镇村培育创建。大力推进龙归镇等典型镇培育,加强美丽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新一轮圩镇风貌提升行动,推动镇域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提标提质;推动实施后坪千亩南药、续源万亩茶园、凤田方田万亩丝苗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项目。全力落实典型村选树培育任务,制定完善村民参与农房风貌管控实施细则,打造冲下烟花、龙安富硒西兰花、大夫前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因地制宜种植藿香、兰花、食用菌等高附加值农作物,加快餐饮、民宿等农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激活乡村共富活力,推动更多“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提升产业联农带农效益。
(二)推动现代农业提质扩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中攻坚连片3至15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00亩以上,强化灌溉设施建设维护,实现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双增长”。推动畜牧业生产稳中有进,确保年末能繁母猪最低保有量3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保有量25家。谋划打造“黄金水岸”蔬果产业振兴示范带,扩大“黄皮”“薯类”产业链条。组建武江农业企业协会,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家庭农场8家、粤港澳菜篮子基地2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加强农业品牌创建,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粤字号品牌2个以上。强化强镇富村公司“造血”功能,深入探索“运营主体+强镇富村公司+村委+村民”整村运营试点模式,扩大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全区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5万元,推动西河镇、西联镇、江湾镇、重阳镇强镇富村公司完成上规上限任务。组织实施乡村振兴车间奖补方案,增创乡村振兴车间5间。积极培育销区采购商和产区经纪人两支队伍,破解农产品“卖给谁”的难题。
(三)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开展“打擂比武”回头看,完成全区47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实地评审,打造29个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示范样板村、优秀村,创建美丽庭院50个,“美丽宜居”等级以上的自然村比例达到80%。深入开展绿美乡村建设,推进“四旁”“五边”〔9〕绿化美化,加快打造、完善镇级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完成重阳镇、龙归镇续源村等供水提质改造项目和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项目,实现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85%以上。持续推动农村路网建设,完成危旧桥梁改建2座、美丽农村路建设11公里、村内道路硬化25公里。
四、深入推进绿美武江建设,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对汽修喷漆、工地扬尘、露天焚烧、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企业和砖厂污染物排放等行为监管,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严格落实河长制,新建碧道5公里,定期做好碧道水质监测,持续释放碧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续源河、江湾河、黄九坳水等水整治提升项目;持续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东冲河、沐溪河、林桥坑等问题水体治理。实施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5%。确保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和武江十里亭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坚决打击非法倾倒、转移固体废物违法行为,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以上。持续深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效,确保问题改到位、不反弹。
(二)加快生态效益释放。做好龙归红尾坑熔剂矿、三棵松灰岩矿等项目后续建设服务,推进重阳三墩寨灰岩矿、江湾梁屋地热田等矿权出让,谋划重阳廖笋寨灰岩矿、西河镇马屋地热资源等采矿权出让。大力实施林长制,推进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加快镇村绿化美化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绿美乡村。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完成林分优化造林面积1880亩、森林抚育4900亩、新造林抚育1952亩。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芙蓉山、张九龄等地方级森林公园勘界立标和科学考察工作。加大森林火灾防控力度,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推进碳汇交易、EOD项目、国储林项目,提高点绿成金、增值变现水平。
(三)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把关“两高项目”,做好“双控”工作,持续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监测,定期开展节能监察。大力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力促全年完成投资3亿元。积极扶持车企推进充换电站、充电柱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充换电服务设施建设等补贴优惠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谋划2座150吨垃圾处理中转站建设,试点实施小区生活垃圾撤桶定时清运,扩大垃圾分类收运示范路段和小区范围。深入开展广东青少年绿美志愿行动,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一)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要行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以上。强化电商网销运营,支持镇村建立农副产品直播电商示范点,发展“精准流量+电商带货+区域公共品牌”直播带货模式。持续贯彻实施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申报、青年人才认定工作。推进武江区乡村振兴实践中心二期、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提高人才培训能力。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10〕,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持续引导闲置农房、宅基地、农用地等资源和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实现土地流转1000亩,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抓好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整改,全面提升“三资”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先行打造龙归样板,实施农用地整理6535亩、建设用地整理11亩、生态保护修复750亩,增强发展空间支撑和要素保障能力。持续深化镇(街)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一综合执法队伍管理体系,促进下放镇(街)职权有效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国资监管机制,着力提高区属国企核心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统筹抓好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试点第二阶段任务,在西河镇、西联镇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开展新一轮“村改居”试点推广工作。
(三)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各类惠企政策,进一步扩充“免申即享”事项清单。数字政府赋能营商环境,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创新开展“视频办”,深化线下“一窗通办”服务,推动高频服务事项从“可办”向“好办”转变,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坚持“马上办”服务模式,实行“容缺登记”,完善商事登记智能化审批流程,提升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度。完善与企业、商协会交流长效机制,健全常态化解决企业反映问题闭环反馈机制,推动“政策找企业、服务到家门”,支持企业敢干、敢投、敢做大。充分运用“双随机、一公开”和“综合查一次”等机制,强化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综合监管执法效能,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和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慵懒散慢”、交叉检查、多头执法等现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六、用心用情办好民生事业,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一)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扎实办好区十件民生实事。加快推进育才路小学、市九中本部、教师发展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碧桂园小区配套幼儿园投入使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补齐师资短板,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加强校外培训监管,优化校内课后服务。持续开展“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拓展优化区中医院运营模式,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科室;推动区儿童医院上半年启动运营。加强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持续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工作。深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加快完成南岸交通站旧址活化利用项目建设。大力开展“芙蓉大舞台”“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深化“体教融合”模式,推动全民健身中心补短板项目建设,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稳就业工作,支持用人单位开发设置“妈妈岗”,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00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200人以上。巩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成果,持续做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深化“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社保服务圈”。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康乐养老中心项目建设,推动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双百工程”〔11〕,强化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三)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平安武江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全民禁毒工作,全力推进“无毒武江”建设。充分发挥“粤居码”平台作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质量强区战略,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升质量认证效能。持续开展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化工、燃气、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着力强化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及时消除安全监管盲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应用提升项目建设,完成西联特勤站正规化建设。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持续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积极稳妥化解各类社会风险隐患,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全民反诈”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理财等各类金融诈骗活动。深入推进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和多元化解工作,扎实开展重复访积案专项治理。
同时,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大力推进双拥工作。认真做好意识形态、国防动员、统计、史志档案、民族宗教、红十字、外事、保密等各项工作,支持工青妇、老干部、老促会、关心下一代、机关事务、残疾人保障、志愿服务等工作上新台阶。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时刻胸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作为,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及区委各项工作要求在区政府系统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建设。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区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认真执行区政府工作规则,保障政府行政决策科学合法。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备案工作,加大政策文件宣传解读力度。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调解有机衔接联动机制,提升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效能。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意见)办理工作。强化府院联动工作,促进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效能叠加。加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力度,提升行政执法网上平台办案率。高标准推进“八五”普法,着力提升法律援助工作实效,推进法治武江建设走深走实。
(三)坚持实干担当,强化效能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办”和“马上就办”工作理念,坚决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发挥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机制作用,进村入户服务群众,深入园区服务企业,沉到现场服务项目,以更大力度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推动一批项目建设、解决一批难点问题。持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坚决纠治“新政绩工程”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把事情做成、把问题解决”作为最终标准,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抓细节、抓具体、抓落实,跑出武江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四)坚持为民宗旨,强化廉政建设。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重点民生工程、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严密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监管,优化项目设计和压减政府投资项目概算,兜牢财政稳健运行底线。习惯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把更多的财力用到为民办实事上。依法强化审计和统计监督,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审计,开展招投标、基建工程、土地房屋征收、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党纪学习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奋楫先,千帆竞发勇者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稳中求进”的恒心、“以进促稳”的信心、“先立后破”的决心,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奋勇争先、赶超进位,推动武江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高品质中心城区,打造高标准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名 词 解 释
1.省委“1310”具体部署:“1”指锚定一个目标,即“走在前列”总目标。“3”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10”指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即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在构建新安全格局上取得新突破;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取得新突破。
2.市委“363”工作安排:第一个“3”指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县域富市“三大战略”,“6”指开展绿美韶关、产业攻坚、科教人才、营商环境优化、要素保障、资源盘活“六大行动”,第二个“3”指推动基础设施水平、基层治理水平、民生事业水平“三大提升”。
3.“工改工”:指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对现状的工业、仓储、物流用地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继续保留为工业、仓储、物流用地。
4.“老兵驿站”:以退役军人需求为导向,配备书吧、活动室、调解室、便民设施等设施设备供退役军人学习娱乐,还通过活动牵引和社会参与,深入提供退役军人常态化联系、帮扶解困、思想疏导、矛盾化解等各种贴心服务的社区公共场所。
5.“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是指通过对原来多部门多频次执法检查的有效整合,由多部门协同对同一对象开展“一张清单”联合执法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
6.“一项一策”“三个一”项目跟踪服务制度:“一项一策”是指针对不同企业项目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政策支持与服务,着力解决项目落地的堵点难点,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建设的工作制度;“三个一”是指一个区领导(四套班子成员),一个服务团队(引荐项目团队),一个联络员(由项目引荐单位或落地镇街指定一名联络员)组建成立招商引资“三个一”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专班,负责项目落地“一抓到底”各项服务工作。
7.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8.“一网统管”:指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的城市运行管理系统。
9.“四旁”“五边”: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
10.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11.“双百工程”:指通过建立乡镇街道的“双百社工站”来为困难和特殊群体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确保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个社会工作服务站,每个村居至少有一个社会工作服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