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汕尾市城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07-22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汕尾市城区政府网   阅读:5   评论:0
内容摘要:(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20日)  ——2024年3月20日 在汕尾市城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 绪  各位代表: &e......

汕尾市城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20日)
  ——2024年3月20日 在汕尾市城区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汕尾市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 绪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下,以“再造一个新城区”的劲头,深入推动“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和绿美城区生态建设等各项工作,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8.41亿元、增长5.3%[],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过去一年,我们紧扣中心、干中求进,奋力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一体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实现良好开局。深入实施“明珠一号”攻坚行动。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提升、绿美生态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围绕产业、文化、风貌、绿美、设施五大方面做实“连带成片”规划,谋划碧海蚝情、东部港产城融合发展2个示范提升工程,涵盖4个镇(街道)、12个村(社区),涉及马宫长沙物语、东涌品清“牛气冲天一条街”等27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8.62亿元。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圩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对标美丽圩镇“六大建设”要求,完成农房风貌提升105栋,49个“七个一”项目基本竣工。10家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7个镇(街道),达成合作项目27个,总投资约2128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2.31%,远高于全省、全市水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防止大规模返贫两条底线,助力汕尾获得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第一名,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59.23亿元、增长5%,全年粮食产量1.82万吨、增长2%。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晨洲蚝、军船头莲藕、洪流“金百”甜玉米等11个项目被认定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专业镇、专业村项目。汕尾冻南鲳鱼成功申报2023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实现“国字号”农业品牌零的突破。红草晨洲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捷胜军船头、东涌品清等12个村(社区)被确定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完成首批4名农村职业经理人招聘上岗,所有村(社区)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6.5%。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动25家企业投入1.35亿元助力“百千万工程”项目。全面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发动100家企业对接帮扶全区99个村(社区)。举办“6·30”助力乡村振兴等民生公益活动,累计发动社会认捐1.95亿元,凝聚起全社会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磅礴力量。

  [1] 市反馈2022年市城区GDP年报数为307.32亿元、增速3.1%。按统计工作制度,以年报数为准。

  过去一年,我们建强平台、接力奋进,奋力迈出“制造业当家”新步伐

  抢抓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重大机遇,加快打造城区产业发展“主平台”,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建强产业大平台。汕尾(马宫)现代渔业经济产业园完成规划编制,有序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完成150亩产业用地交地任务;跨境电商产业园在全省中期评估名列同批次第一名,建立全市第一家跨境电商零售平台,累计注册落户企业365家,培育亿元以上跨境电商企业9家,出口规模达18亿元;以晨洲蚝为依托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工项目19个、完成投资5975.64万元。建好产业生态圈。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8.02亿元、增长0.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比亚迪红草工业园二期、汕尾天贸新能源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248.52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64.4%。累计新引进项目22个、计划投资44亿元。建优产业创新链。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5%,完成信利光电等10家企业13个技改项目备案、总投资6.7亿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5家,新增市级企业研发中心9家、众创空间1家。4个省科技创新战略项目成功立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9个,技术合同交易额1993.36万元。申报省、市科技专项资金822.73万元,落实企业专项奖补资金3164.77万元。科技创新考核排名全市第一。新引进博士11名、硕士145名、大学生2855名。

  过去一年,我们抢抓进度、加力上进,奋力拓展有效投资新空间

  坚决扛起“服务全市、发展城区”的历史重任,全力以赴抓项目、抢进度、促发展。服务保障有力度。甘当全市重点项目落地“急先锋”“推土机”,全年签订征地协议917.57亩,完成组件报批2982.3亩,征收房屋面积17万平方米,拆迁坟墓8500多穴,为市、区两级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仅用7天圆满完成华师大南侧地块15.7万平方米的平整工程,再次刷新“汕尾速度”。重点项目有突破。奋力抢抓专项债、一般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窗口期”,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29.16亿元。62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96亿元,超时序进度15个百分点,建鑫·集贤雅苑、浩辉金湖酒店公寓等15个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民生项目有成效。盐町头小学等6个教育新改扩建项目全面完成,新增学位1750个;区妇幼保健院一期、深汕中心医院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8个、正在改造30个,超额完成市下达“三旧”改造任务;新林社区、奎山社区等4个“口袋公园”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过去一年,我们扩容提质、双向并进,奋力实现城市品质新提升

  聚焦城市“内涵外颜”,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城市业态丰富多元。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中央商务区金融、商贸、物流、政务等配套汇聚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的城市门户。升级打造二马路、三马路特色街区,点亮城市“夜经济”。保利金町湾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省级旅游精品线路3条,举办“坐着高铁来赶海”系列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接待游客599.67万人次、增长71.92%,旅游收入增长255.36%,住宿、餐饮营业收入增长14.4%、12.1%。城乡品质蝶变提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治理违法建设93宗、面积10.4万平方米,城市清扫保洁率98%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查处占道经营3.79万宗。创新打造“数字香洲”智慧城市管理模式,获评“2023广东省政务服务创新案例”。时速350公里的广汕、汕汕铁路相继通车,正式迈入融湾“1小时交通圈”。海滨大道西主路西段、工业大道西等9条市政道路集中开通,国道G236、品清湖南岸滨海旅游公路等加快建设。青年城区建设有力。建立“1+7”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矩阵,与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校地合作,将1个省级科技专家工作站、3个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打造为青年人才孵化基地。选聘55名优秀大学生兼任基层团组织副书记,招募63名乡村振兴志愿者、64名“返家乡”大学生扎根基层。开展青年“三乡”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成功与省内高校结对18支实践团队。创新开设“青年夜校”,落实青年培训400多人次。

  过去一年,我们综合治理、系统推进,奋力打造绿美城区新样板

  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宜人。厚植绿美生态底色。完成铜鼎山森林(郊野)公园等2个绿美示范点、红海湾大道(汕遮公路)等3条绿美示范带年度建设任务,完成造林绿化6414亩、封山育林4800亩、新造林抚育1.31万亩。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营造“人大代表林”“政协委员林”等主题林5片,发动社会各界认捐认种苗木1万株、捐资539.92万元。守牢环境保护底线。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持续保持“一类”级别,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9年排名全省第一,AQI达标率、PM2.5浓度指标位于全省前列,品清湖、金町湾荣获“岭南生态气候标志·城市生态氧吧”称号。全区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完成157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99.36%,被确定为汕尾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御林山海森林康养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优质保障性苗木450万株。发展壮大经济林产业,建成“凤山红灯笼荔枝”新品种示范基地,实现林业产值3000多万元。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等向绿色低碳转型。

  过去一年,我们外引内联、变中有进,奋力激发改革开放新活力

  坚持把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摆在突出位置,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重点改革全面深化。扎实推进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新增承接上级行政职权12项。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体系逐步完善,数据产品“蚝运通”获全市首张数据资产登记凭证,被评为“2023广东省优秀数据产品”,有效赋能晨洲蚝养殖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捷胜镇为试点,先行先试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实施项目16个、总投资5.43亿元。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供给,新增乡村振兴贷款4855笔、18.63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镇级政务服务大厅“四统一”改造,落地实施“一件事”主题服务33项、“办事不出村”事项58项、“视频办”事项324项,社会投资项目审批不超过30个工作日,企业登记时间压缩至0.5天。新增“智税微厅”63个,上线汕尾市城区政务服务网“跨城通办”专区,推进“深汕零距离”,实现300个事项“跨省通办”、515个事项“全市通办”、深圳光明区75个事项在城区可办。大力开展“清风伴企行”专项行动。区政务服务中心获评“广东省标杆政务服务中心”,立法基层联系点作用获省司法厅充分肯定。质量强区工作考核获市A级。“五经普”单位清查数6.22万,为“四经普”成果的2.1倍。新增培育“四上”企业51家,新登记经营主体1.1万户、“个转企”199户。国企改革成效初显。加快区属国有企业内部整合、资源集聚,拓展汕尾市城市运营投资有限公司业务板块,加强与万科物业、材巴巴公司等优质企业合作共建,全年营收2819万元。

  过去一年,我们齐心协力、携手共进,奋力释放对口帮扶新动能

  坚持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奋力抢抓深圳光明区横向协作、省直机关单位纵向帮扶重大机遇。十年帮扶成效显著。十年来,深圳光明区在脱贫攻坚、民生补短、产业协作、乡村振兴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帮扶城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0多个,成功打造荷塘观芸酒店等一批产业项目,深度援建光明小学等一批民生项目,演绎了“特区带老区”的生动实践。新一轮帮扶开局良好。县级共建产业园进度领跑全市,率先签订产业园共建协议,深圳光明-汕尾城区共建产业园成功揭牌,园区管委会实体化运作,完成产业园东片区等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创新岛(光明)签约入驻企业10家。创新举办深圳光明-汕尾城区联合招商大会,签订合作项目11个、总投资70.03亿元。以光明区先进经验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助力汕尾在2023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获得粤东西北前三。省直机关纵向帮扶有序展开。主动加强与省直纵向帮扶单位的沟通对接、高频互访,省直单位派出4名干部到城区挂职,明确2023-2026年帮扶计划,统筹谋划21项重点任务和18个重点建设项目。

  过去一年,我们共建共享、循序渐进,奋力推动民生事业新发展

  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业保障有力有效。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训1586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000人。举行招聘会6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就业驿站”,实现新增城镇就业6149人,失业再就业29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撤并“麻雀学校”7所。加快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15所学校与深圳光明区签订双向挂职跟岗和结对帮扶协议。交流轮岗教师161名,新增副高职称以上教师77名,开展教学示范和教学教研91场,高考本科上线率上升14.8%。医疗服务持续优化。完成逸挥基金医院“五大救治中心”一体化建设,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获国家级认证、创伤中心通过省级验收。深化医联体改革,推进基层卫生院扩容提质,红草中心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安排23名专业技术人才下沉基层,引进专业医疗人才124名,新增高级职称人才31名。开展优生优育服务行动,完成适龄妇女“两癌”、出生缺陷等免费筛查2.73万人次。开展医疗救助2.86万人次、投入资金1130.07万元。完成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点建设1个,成功创建省示范性托育机构1家。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47万人次,增长4.98%。居民医保征缴完成率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落实8194名困难人员医保代缴。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961元、732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688万元。完善根治欠薪工作体系,为4355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3593.15万元。建成2个镇级、4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83户,累计建成并运营“幸福食堂”40处。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完成“十件民生实事”。

  过去一年,我们居安思危、知难而进,奋力开创平安稳定新局面

  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基层治理高效有序。建成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67个,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矛盾纠纷化解率100%,到省进京走访总量下降31.82%,未发生群体性信访事件,捷胜镇、凤山街道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街道)。及时高效处置新经济新业态领域风险,建立健全网络平台治理机制。红草镇“一中心四平台”经验在全省现场会被推介,获评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东涌镇入选2023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金町村获评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凤照社区、新村村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开展6轮全区性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隐患整改率100%,生产安全事故数、死亡数分别下降12.5%、25%,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重点时段、重要节假日安全生产“零事故”。有效应对“苏拉”等强台风和18轮强降雨,连续三年自然灾害“零伤亡”。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消防工作考核排名全市第一。社会治安稳定和谐。圆满完成全国两会、春节、国庆等重要节点安保维稳任务,实现“八个不发生”。开展深化禁毒攻坚和反偷渡反走私“1018”专项行动,连续6年未发生制毒、8年未发生响枪案件,在全市率先完成“铁网9”追逃任务。违法犯罪、刑事、诈骗警情分别下降11.3%、25.3%、23%,“零双抢”警情天数达364天。

  过去一年,我们胸怀大局、学思悟进,奋力提升政府实干新效能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有为政府。政治建设持续强化。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着力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依法行政持续推进。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依法审查政府及部门文件136件,强化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42件、政协委员提案112件。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公示行政执法案件5592宗。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评全国人社系统“法治人社建设优秀单位”。作风建设持续深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压减区本级财政预算非刚性支出29.61%,“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同时,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完成年度征兵任务,全面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工青妇、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文化、体育、人防、海防、保密、档案、方志等各项事业扎实推进、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深圳光明区和省直纵向帮扶单位倾情帮扶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心血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长期关心支持城区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经营主体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现代产业体系不够健全完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产业竞争力、平台承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提升;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镇域发展活力不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仍需增强,就业、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少数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能力素质与创先创优的要求不相匹配。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城区转型突破、奋勇争先的攻坚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责任重大。区委九届五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全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牢记“三个务必”,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及区委工作安排,坚定信心决心,保持工作定力,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抓住全省实施“百千万工程”、深圳光明区横向协作和省直机关单位纵向帮扶等战略机遇,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乘势突破、勇创佳绩,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加快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细化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区委九届五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省委“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深化落实市委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坚持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着力开展“高质量发展重点攻坚年”行动,奋力打好“五大攻坚战”、当好“四个先行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努力为汕尾建设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汕尾实践作出城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进出口总额增长5.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聚焦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一、聚焦政策落地促发展、见实效,全力攻坚“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扎实推进“明珠系列”攻坚行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城乡风貌提升、绿美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巩固“明珠一号”攻坚行动成果。深入开展“明珠二号”等系列攻坚行动,集中攻坚县域经济、镇域经济、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下大力气夯实产业基础、做大产业底盘、提高产业质量。加快碧海蚝情、东部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片区等“连带成片”27个项目建设,打造“百千万工程”城区示范样板。支持镇(街道)争先创优,推动城区提质进位。纵深推进“双百行动”,以“县域所需、高校所能”推动一批共建项目落地。

  ——加快建强专业镇特色镇。探索以多元化模式导入市场经营主体,深化“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成效,推动建筑业企业、重点能源企业与镇(街道)深度结对帮扶。开展镇域经济发展攻坚行动,加快培育东涌镇商贸强镇,红草镇工业重镇、农业大镇,捷胜镇和马宫街道文旅名镇、商贸强镇,凤山街道、香洲街道、新港街道文旅休闲购物中心,推动乡镇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推行“田长制”,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5.1万亩、产量1.8万吨以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抓好防止返贫监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壮大晨洲蚝等农业特色品牌,发展精深加工等现代食品产业,大力培育“粤字号”“圳品”名牌农产品,打造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家、示范农民合作社2家。深入挖掘乡村深层价值,大力推动“休闲农业+”,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市场化运营,因地制宜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统筹落实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和农村风貌规划,培育15个典型村(社区),打造一批“美丽庭院”典型户、示范村(社区),实现全区75%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二、聚焦融深入湾强优势、转胜势,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

  ——更加积极融入湾区发展。奋力抢抓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重大机遇,立足“湾区所需、城区所能”,全面放大双高铁时代“同城效应”,加快谋划推动“高铁经济”发展。推动与湾区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融合共进,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吸引更多发展要素向城区集聚,切实打造大湾区的产业转移优选地和旅游目的地。

  ——更加有为扩大帮扶成效。用好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机制,聚焦深圳“20+8”、光明“8+5”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深圳光明-汕尾城区共建产业园为抓手,明确合作模式、产出分配和合作项目清单,全面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海洋经济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探索跨区域合作新路径,加快推进“反向飞地”建设,深化“总部研发在深圳、转化落地在城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将创新岛(光明)打造成为招商引资、企业孵化、技术研发的“桥头堡”。借力省直纵向帮扶单位资源优势,深化落实三年帮扶方案,推动形成更多帮扶实物成果。

  ——更加有效提升招引质量。深入实施“百企入汕、千商回乡”计划,灵活用好领导招商、靶向招商、驻点招商、节会招商、以侨招商等模式,充分利用省、市各大招商平台,积极筹办第二届深圳光明-汕尾城区联合招商大会,加快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投产,新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21个、到位投资额33亿元。全面落实各项人才新政,深入实施“善美英才”计划,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100名以上。

  三、聚焦优势产业强支撑、增动能,全力挺起“制造业当家”产业脊梁

  ——加快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深圳光明-汕尾城区共建产业园、汕尾(马宫)现代渔业经济产业园、跨境电商园区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支持高新区扩容提能,力争2024年全区产业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11亿元以上,完成标准厂房建设27万平方米。大力推行“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扶持一批十亿元级企业。

  ——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用好省电子元件及显示器件特色产业园支持政策,重点延伸信利等企业产业链条,力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8%。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推动8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确保工业投资增长2.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以上。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引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信利等创新型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新增市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4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家。落实科技创新奖补机制,积极组织企业入驻创新岛(光明)“反向飞地”,强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协同合作,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250万元。

  ——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决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省“制造业当家22条”等政策措施,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持续落实普惠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新增“四上”企业51家,新增登记经营主体1.1万户以上,完成“个转企”200户。持续推进质量强区建设。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四、聚焦以进促稳挖潜力、提信心,全力促进内需外需双重发力

  ——全力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入开展闲置土地和产业低效用地消化处置,做好组件报批、征地拆迁工作,重点支持保障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以镇为实施单元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沉睡”资源变富民资产。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推动贷款余额增长10%。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全力配合市做好土地出让工作,推进工程余渣收入、垦造水田项目、砂石资源开发和户外广告特许经营权出让等工作,不断拓宽财源增收渠道。

  ——推动投资扩量增效。落实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压茬推进“十四五”规划项目提前一年落地,统筹推进年度57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海农汕尾捷胜现代海洋种业产业园、汕尾仁邦农牧产业园等投产投用。聚焦扩大有效投资,谋划推进新一轮项目储备,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支持“盘子”。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拿地即开工”机制,优化审批、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热潮。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持续激发消费潜能。做热假日消费,深入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力争全年旅游总人数61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73亿元。做强商贸消费,充分发挥“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品牌效应,推动信利广场等高端商业综合体、二马路等精品商业街区扩容提质,打造2条放心承诺示范街。做旺餐饮消费,打造东涌品清“牛气冲天一条街”消费地标,引导特色餐饮、老字号食店、夜间消费集聚发展。做大消费市场,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鼓励引导新一轮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增长点,充分释放托育、教育、康养等市场需求,全面促进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健康发展。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做好外贸企业全链条服务,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加博会、“粤贸全球”等系列展会,帮助企业出海抢订单、拓市场,推动实际利用外资9270万元。探索推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探索无票流通、珠宝饰品合规进出口等制度创新,加快清关中心建设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建设,推动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以上。

  五、聚焦创新机制破困局、开新路,全力用好深化改革“关键一招”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围绕“大湾区能办、老区也能办”目标,全面学习借鉴深圳营商环境6.0版改革措施,持续拓展“一件事一次办”“跨城通办”“全代办”“视频办”等服务,丰富拓展“深汕零距离”场景应用,加快实现办事标准、流程、时效与珠三角地区接轨趋同。深入实施“阳光春雨清风行”“汕尾清风护基层”系列行动,推动“零跑动”事项达90%、“免证办”事项提升至200项,拓展“信易+”服务场景,推动工程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助力汕尾营商环境评价在粤东西北“保3争2”。深化“善美系列”“粤系列”应用推广,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改革创新亮点10个以上,助力全市在省评估中迈进第一梯队。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区属国有企业内部整合,抓好“僵尸企业”资产盘活与债务重组。全力推进资源配置优化,完善汕尾市城市运营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跨境电商、建筑材料、善城城资、人才集团、食品、文旅等企业业务板块,力争区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增长10%、利润总额增长5%以上。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推动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连片流转,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飞地抱团”模式,跨区域合作组建强村公司;持续推进金融下乡、金融助农,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多层次经营主体,推动年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数量翻一番,确保年集体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集体达60%以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农合联实体化运转,打造“村社共建”村级供销社1个、开放办社企业1家。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打造1个以上信息运营商与农业企业合作数字化典型。

  六、聚焦兴海强区扬优势、提能级,全力增强滨海新城发展活力

  ——深耕细作蓝色经济。强化陆海统筹联动,积极融入广州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等产业。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远洋捕捞、海产品精深加工等海洋渔业,推进马宫渔港经济区、水产精深加工产业园、华润江牡岛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申报2024年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打造以水产品加工为主的马宫海洋牧场食品谷,擦亮“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品牌。

  ——做活做旺蓝色文旅。持续擦亮“冬养汕尾”“岭南生态气候标志·城市生态氧吧”等城市名片,加快推动金町滨海旅游区配套建设和服务提升,推进晨洲连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充分整合品清湖、金町湾、凤山祖庙、铜鼎山等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海岛主题旅游产品、网红打卡点、“万人迷”景点、假日精品线路。探索“跟着文艺赛事展演去旅游”模式,举办开渔节、沙滩音乐节、绿美骑行等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吸引更多游客奔向海陆丰、坐着高铁来赶海。落实扶持酒店行业发展政策措施,新建酒店3家、特色民宿8家。

  ——加快建设滨海新城。激活海洋文化要素,加快凤山祖庙片区和小岛渔村改造提升,推动中央商务区、环品清湖区域与高铁枢纽联动一体发展。加快推动中轴西路等市政道路、二马路等断头路建设,新改扩建停车场1个,新增停车位300个,动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个。聚焦城市管理主责主业,持续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力度,强化市容秩序整治,有序推进“拆围建绿”,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靓丽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

  七、聚焦生态建设优环境、亮底色,全力打造绿美城区示范样板

  ——提升绿美生态水平。深入推进绿美城区生态建设“八大行动”,抓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现林分优化0.8万亩、森林抚育1.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推动金霞光森林公园等2个绿美示范点、香江大道等3条绿美示范带建设,配合市打造5个以上城市公园,新增7个“口袋公园”。紧扣“1号林长令”要求,坚决保障“千村千园”“百街百景”等“七大行动”、18项任务落地见效。深入开展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推广“每月捐棵树”等系列活动,共建共享绿美生态家园,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启动大伯坑垃圾填埋场生态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助力汕尾空气质量持续领跑全省。落实河(湖、库)长制,重点抓好品清湖保护、奎山河治污减排,加快补齐镇村污水处理短板,确保全区自然村100%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建成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先行示范区。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扎实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深入开展建筑垃圾清运秩序专项整治,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新”而行、能源结构向“绿”转变,实现能源消耗总量、强度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低碳零碳负碳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副产品加工等“林下经济”发展,推动中药材、花卉苗木和经济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林地增产增效、林农增收致富,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

  八、聚焦民生改善暖民心、增福祉,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持续提升就业质量。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结合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健全“就业服务专员”制度,持续扩大“就业驿站”品牌示范效应,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深入实施“三项工程”,落实技能培训1500人,解决企业用工8000人以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实现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以上。

  ——持续提高教育水平。打好“1336”教育“组合拳”,继续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项目建设,新增公办学位1100个,确保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7%以上。全力推动新城中学、汕尾中学打造现代化龙头学校,推进田家炳中学、东涌中学质量强校建设,新改扩建区职业技术学校。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完善校长、教师、教研员考核评价管理机制,探索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建立集团内优秀教师走教制度,落实九年制办学成效考核,提升全区教育水平。

  ——持续优化医疗服务。积极争取省内高水平医院跨区域“一对一”帮扶,主动抓住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逸挥基金医院合作共建机遇,全力创建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鼓励逸挥基金医院创建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建设。持续推进医联体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实施新一轮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医疗在基层”。加快区公共卫生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80%以上的基层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25%以上达到推荐标准。启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疾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持续落实社会保障。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三年行动,推动社保扩面提标,有序推动“居保”转“职保”1000人以上,鼓励支持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推动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稳步提升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低保标准比例达80%以上。

  ——持续保障“一老一小”。健全普惠多元化的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区妇幼保健院一期建设,新增婴幼儿托位数110个以上,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强化儿童福利、未成年人保护。推动凤山街道、捷胜军船头村2个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特困家庭适老化改造46户,开展“幸福食堂”订餐配送运营试点。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打造特色康养品牌。

  ——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军民融合、双拥共建、国防教育、人防海防等工作,持续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鼓励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扎实推动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保密、档案、方志等工作全面进步。

  九、聚焦平安稳定防风险、守底线,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城区

  ——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化“三三五”基层治理新模式,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中心四组”工作架构,健全金町滨海旅游区“三区合一”治理体系。实施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工程,推进街道管理、社区治理服务创新,优化四级网格工作体系,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拓展“民情地图”“善美村居”功能应用,大力推进智慧乡村、智慧社区建设。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落实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开展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化解攻坚,扎实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落实“暖新十条”,提升新业态管理服务效能。

  ——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纵深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重拳打击走私偷渡、电信网络诈骗、涉枪涉爆和涉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大力推进“智慧边海防”“智慧新缉私”建设,稳步拓展更多应急最小单元融入防控防范体系。大力维护网络安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道路交通安全、消防、自建房、城镇燃气、渔业船舶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牢不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底线。实施堤防达标加固三年攻坚行动,改造升级一批防洪排涝设施。完成林火阻隔系统等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城市消防与森林消防队伍融合发展路径,扎实做好防汛防台、地质灾害防范、防寒抗冻、山火管控等工作,大力提升应急处突救援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助力全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十、聚焦政府建设转作风、提效能,全力激发干部队伍昂扬斗志

  ——坚持绝对忠诚。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主动将城区工作放到全国、全省、全市大局中谋划推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步调抓到底,坚决做到上级有部署、城区见行动。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持续规范权力运行,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全面提升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成效,持续推动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扎实做好“八五”普法。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坚持勤政廉政。全面增强“人争一口气、干争一步先、事必争一流”的拼搏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和发展观,持续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推动更多工作逆袭赶超、领先领跑。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带头习惯过“紧日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立“项目化管理、清单式交办、节点式督查、闭环式推进”工作机制,始终以干部的“辛苦指数”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

  各位代表!岭南春来早,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艰苦奋斗、敢闯敢拼的精神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以“实干城区”之创新实践,为汕尾创建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汕尾新篇章贡献城区新的更大力量!

  附件

  名词解释

  1.“1310”具体部署:2023年6月20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提出“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1”是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3”是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10”是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一是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三是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四是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五是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六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七是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八是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取得新突破;九是扎实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在构建新安全格局上取得新突破;十是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取得新突破)。

  2.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即三大行动、六大会战、九大示范工程的简称。“三大行动”是指基层基础建设、项目双进、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六大会战”是指产业发展、城市提能、乡村振兴、综合交通、民生补短、要素保障大会战,“九大示范”是指深度融湾、优势产业、兴海强市、四数联动、未来乡村、善美文化、共富共享、绿美生态、基层善治示范工程。

  3.“七个一”:即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

  4.“双百行动”:即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

  5.“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按照全面参与、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民主体、合作共赢,自觉自愿、市场导向,依靠科技、鼓励创新,守住红线、依法兴村原则,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民营、国有企业,结对帮扶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个行政村(社区),重点支持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1123个乡镇的脱贫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重点老区苏区所辖镇村,参与东西部协作。通过村(镇)企共建、结对帮扶、项目认捐、投资参股等形式,建立新型帮扶关系,助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6.AQI:即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其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越大。

  7.“清风伴企行”:以惩治阻碍高质量发展的腐败毒瘤和作风顽疾为抓手,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用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8.深圳“20+8”:“20”即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现代时尚、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健康、海洋产业;“8”即8大未来产业,包括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

  9.光明“8+5”:“8”即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备、安全节能环保、现代时尚;“5”即5大未来产业,包括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

  10.“就业驿站”:即将就业服务延伸至基层一线,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近、就地、转移等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供求对接的就业综合服务平台。

  11.“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2.“五大攻坚战”:即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打好“头号工程”争先进位攻坚战、“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产业强擎攻坚战、“深化改革”破题解难攻坚战、“民生事业”补短提质攻坚战、“社会治理”迭代升级攻坚战。

  13.“四个先行军”:市委常委会在城区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调研并召开会议,市委逯峰书记对市城区提出要勇当“城市提能”先行军、“向海图强”先行军、“城乡融合”先行军、“赶海弄潮”先行军的要求。

  14.“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即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15.“三块地”改革:即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体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宅基地制度改革。

  16.绿美城区生态建设“八大行动”: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森林防灭火能力提升、绿美富民产业培育提升行动。

  17.“七大行动”:即2024年1月15日市“1号林长令”提出的千村千园、百街百景、干道扩绿、碧带增绿、质量精准、绿美庭院、绿美清零行动。

  18.“三同五化”:即农村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

  19.“1336”教育高质量发展组合拳:“1”即锚定“砍尾争先、整体提升”目标,第一个“3”即推进教育领导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督导评估三项改革,第二个“3”即抓好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6”即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生态整顿、教育提质培优、教育一体均衡、名校名师培育、教育数字赋能六大行动。

  20.“三三五”基层治理模式:第一个“三”即“镇、村、组”三级治理架构,第二个“三”即“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运行机制,“五”即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社会治理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中国县域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来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标签:工作报告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城区  汕尾市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