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30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30日在惠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惠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田胜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打造“四个惠城”、建设现代化一流中心区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市区一体、县区协同”理念,持之以恒强平台、抓项目、提质效,在持续承压中克难奋进,在应对挑战中砥砺前行,推动全区经济稳中趋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实践中。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赋予广东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省委作出“1310”具体部署,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意志和干劲,持续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市委到县区召开的市委常委会首站就选在惠城,勉励我们要以排头兵的昂扬姿态再出发,努力提升城市首位度、打造现代化一流中心区。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忠诚核心、担当使命,坚决把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惠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年来,我们主动应对、强化调度,经济发展承压而上。面对各种超预期、不确定的复杂形势,我们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建立完善经济运行“周调度、月分析、季总结”工作机制,推动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1.77亿元,增长4.5%。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0.19亿元,增长0.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5.7亿元,增长7.3%。工业投资完成133.58亿元,增长2.5%,其中区本级完成130.14亿元,增长5.8%。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76.5亿元,增长1.1%。社消零总额完成798.53亿元,增长3.1%。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4.19亿元,增长5.9%。市场主体25.5万家,增长6.2%。国有企业资产总规模150.2亿元,增长50.2%。抓好“五经普”清查工作,采集单位8.7万个、个体户15万个,分别比“四经普”增长108.2%和155.1%。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等称号。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坚持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园区实力加快提升,集中资源力量加快高新园区建设,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相对上年增加了100亿元,增速达25%,获评省五星级服务园区、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收储园区用地4156.5亩,出让供应用地2066.7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230亩用于工业项目。新动工项目28宗,总用地69万平方米,总投资81.6亿元;新完工项目25宗,总用地112.8万平方米,总投资131亿元,达产后新增年产值208亿元。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3宗,完成投资26亿元,是上年的3.2倍。东江湾大道、鹿岗大道等41条道路顺利通车,新建成道路28公里,园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加快完善园区公共服务配套,惠泽学校、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东江湾商业中心、停车场、文化集市等一批配套设施建成使用,园区综合功能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进一步壮大,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认定为国家级园区。完成乡村振兴产业园控规编制,预制菜、粮食加工等11宗农产品加工项目意向入驻园区。粤东预制菜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入驻预制菜品牌超200个。完成0.5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区10万吨粮食储备仓库建成使用。镇容村貌明显改善,大力推进植绿、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三大行动,实施裸露地复绿280亩,统筹落实“四旁”“五边”植树1.7万株,完成农房风貌美化提升3236栋,发动群众3万多人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广大农村地区环境更干净、更整洁、更宜居。扎实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完成村道硬底化84公里、单改双17公里。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水口街道“东江湾畔·三产融合”、马安镇“都市田园”两条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建设。集中力量推进汝湖典型镇和江南七联村、三栋鹿颈村等7个典型村培育,打造典型镇村样板。完成水口圩镇、马安圩镇改造提升,启动桥东东平村、水口新民村精品村创建,129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横沥入选全国千强镇。农村治理工作不断加强,深化“一村(居)一警”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全区216个村(社区)布设“粤智助”自助机,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触手可及。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收尾工作,颁证率由23%提高至97.5%。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粮食播种面积达22.55万亩,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3177亩。加强耕地保护,全面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制度。芦洲芦村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年来,我们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发展势能进一步积蓄。全区89宗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9.1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7.3%。其中,工业项目51宗,完成投资85.7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2.6%。126宗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0.62亿元,增长61.9%。利元亨四期动工建设,企业产值达到54亿元,成为全区第一家本土成长的50亿元级先进制造业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全年15宗项目实现投产,17宗在建、拟建项目总投资超46亿元。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招商,全年落地项目37宗,供地面积118.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23亿元、产值207亿元;准入项目51宗,计划总投资24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0家、专精特新企业项目21宗、国家级“小巨人”项目2宗,制造业项目占比达90%。
一年来,我们强化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达2.43%,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1.4%和43.6%。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4家(总数达562家),新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99家(总数达22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2家(总数达175家)、国家“小巨人”企业2家(总数达8家)、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建设,雷士光电获评省高价值商标品牌,利元亨获评首届惠州市政府质量奖。全力推动“828行动方案”落实落地,28个子方案中已有25项完成改革任务并形成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标准地”供应、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等措施,工业建设项目实现“摘牌即开工”。在省内首推规划许可合理误差机制,破解项目审批报建难问题,全年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24宗,总建筑面积1010万平方米。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座谈会、早餐会,及时解决企业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积极推进跨地域通办服务,成功办理全市首宗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业务。
一年来,我们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美生态成色更足。扎实推进绿美惠城生态建设,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34万亩、新造林抚育7529亩、森林抚育1万亩、绿美通道品质提升12公里,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0个,横沥横星村成功创建绿美古树乡村。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4,空气优良率96.7%,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创近年新高;国省市考断面、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环境综合指数改善12.3%,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1;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维持在100%。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全区1233个自然村治理率达88%。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发现上报问题3499件,办结3459件,办结率达98.9%。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各项工作均达到时序进度。“十四五”水环境智慧监测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入选全国首批优秀示范案例。
一年来,我们下足“绣花”功夫抓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市区一体推进交通网络建设,广汕高铁、惠龙高速建成通车,鹅城大桥主桥和金山湖片区一、二号桥顺利合龙,江滨路主线全线及南山快速路北段、中段隧道贯通。扎实推进土地房屋盘整征收工作,完成土地征收6864亩。惠霞高速(1号公路)惠城段、惠肇高速先行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项目基本完成交地任务。强化惠州北站站场综合管理,配合做好惠州南站开通运营工作。大力开展“摩电”专项整治,遵章守法“四率”持续提升。扎实抓好停车秩序整治,增加停车位1.8万个、车道线3.8万米。完成81个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两违”整治,拆除“两违”建筑740宗,面积91万平方米。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打造环西湖垃圾分类特色示范线路,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坚持常态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中心城区25个疏导区(点)实行规范管理,“一点一策”精准疏导推动有序摆卖。配合建成金麒园等12个口袋公园。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活化利用府城历史文化资源,水东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祝屋巷上榜“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西湖周边建筑立面改造工程(一期)顺利实施。东湖旅店入选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千花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原创话剧《东湖旅店》在京惠两地上演。高质量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复评复检。
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扩建市第五中学附属学校、市实验中学白鹭湖学校等5所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9240个;新开办第四幼儿园等6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前学位2250个。稳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基本建成,跻身国家三甲A级梯队,金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芦洲镇卫生院芦岚分院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省级复审,完成4间标准中医馆和25间村(社区)卫生站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3917万元,公益性岗位开发经验在全市推广。推进区综合福利院三期建设,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7个、长者饭堂17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50户。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圆满完成全国、省、市“两会”等重大活动、敏感节点的信访维稳任务。坚持打防并举,刑事破案率同比上升40%,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和案损额实现“双下降”,“两抢”零发案360天,社会治安持续平稳。认真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森林防火、防汛、防台风等各项工作,全区生产安全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9.1%、17.6%。稳妥推进楼盘问题处置,推动蓝光铂汇公馆、新力城等楼盘陆续交付,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风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升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协商沟通情况,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95件、政协提案141件,办复率100%。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坚持重大项目、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带头坚持“过紧日子”,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推进纠“四风”、树新风、严作风,全区政府系统执行力明显增强。
同时,区武装、国防教育、军民融合、人民防空、双拥、港澳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审计、统计、移民、地方志、档案、东西部协作、关心下一代和妇女儿童等工作均取得新进步,工商联、社科联、侨联、残联、文联、科协、工会、共青团、妇联、消防等单位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超出预期,承受的压力非常之大。但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全区上下团结一心,闯千关、克万难,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区经济发展质量虽然得到一定优化提升,但仍面临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缺少体量大、带动引领力强的航母级企业和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持续增长的后劲还不够强。二是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农村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整体发展水平与中心区域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乡村振兴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能力较弱。三是民生保障水平还不够高。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配置不够均衡,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四是营商环境还有待优化。一些干部抓落实的狠劲、韧劲不够强,服务意识、担当能力、办事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认真面对,全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内外部环境正在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我们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惠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惠城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优势愈加凸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我们要增强“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树立“走在前、作表率”的标杆引领意识,强化“市区一体、县区协同”的合作意识,敢协调、会协调,争取更多资源投入惠城发展,该做的事一往无前地做,该担的责义无反顾地担,以热火朝天的生动实践奋力开创现代化一流中心区建设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区委九届七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持续深化“市区一体、县区协同”理念,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聚力发展制造业,加快壮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能级,着力打造实力惠城、品质惠城、幸福惠城、平安惠城,推动现代化一流中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奋力在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环境空气质量等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保持“头号工程”的力度,以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劲头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集中力量推进园区建设。加快完成东江湾鹿岗03、05单元、荔枝城东南等片区控规编制,为项目顺利落户打好基础。全力推动土地、资金、用能、人才等要素向园区倾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及其配套建设。加快推进用地收储和供应工作,完成土地收储2800亩、供地1500亩以上。抓好项目建设,新动工项目28宗,总用地7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90亿元;新完工项目26宗,总用地6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1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加强园区交通路网建设,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25宗,完成投资28亿元。加快推进东江湾文体中心、产业综合服务基地以及酒店、影院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综合功能。园区未来三年产值年均增长30%,2026年达到100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0.8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8万吨以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深耕丝苗米、甜玉米、梅菜、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深挖乡村产业潜力,支持神农兰香谷、劲家庄、源茵、绿湖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数字经济赋能,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助力农产品打开销路、打响品牌。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提升镇村人居环境。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确保村庄保洁覆盖率保持100%,打造更多美丽乡村精品村。常态化开展“三大攻坚”行动,围绕示范创建区域、“四沿”可视范围,继续实施净化、美化、绿化工程。开展农房风貌提升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农房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农房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8.66公里,建设单改双工程12公里、美丽农村路22公里。高标准完成农污治理四期工程,启动农污五期工程项目,农污治理率提升至92%以上。抓好典型镇村培育,提升圩镇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特色典型样板。
(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注重培育优质制造业企业,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培育壮大各类企业。加大骨干企业支持力度,推动利元亨在50亿基础上向100亿级企业迈进,带动形成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动天宝创能、银山光电、至盈科技等龙头企业达产达效,延伸产业链项目落户惠城,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发挥技改专项资金的牵引作用,推动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动技改投资增长25%以上。顺应建筑业智能化、工业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大建筑业企业支持力度,推动建筑业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惠城现代建筑业。落实好中央、省、市援企纾困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降成本”行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减负、稳岗等支持,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安排年度重点项目94宗,计划总投资557.33亿元,年度投资120.2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6宗、计划总投资329亿元。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跟紧抓牢已上报的53宗项目,积极争取更多上级专项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优化项目库全链条服务数字平台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中心区金融机构集聚优势,做大做强惠城金融中心地位,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助推惠城企业发展。搭建金融超市平台,加快聚集一批融资担保、融资租赁、资产管理、商业保理等金融机构,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依托市区主导产业体系,引入优质工业设计企业,加快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加快惠城区软件园建设布局,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推动科技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加强与市有关部门沟通对接,进一步做好物流产业研究,规划布局好各类物流园区,推动物流业尽快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推行主官在线制,坚持开门纳策、问需于企,健全政府与辖区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全区所有企业意见建议均能直达区政府、职能部门和镇(街道),其中规上企业可直达“一把手”;推行企呼速办制,企业有想法,政府想办法,用心、用力、用情服务企业,着力在做实快速响应机制、优化服务上下功夫,让企业的诉求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推行无事不扰制,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坚持“最少且必要”的原则,既要做好服务,又减少对市场主体不必要的打扰。持续推广“粤商通”平台,不断提升“惠帮办”专窗服务质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下放镇街。优化零条件预审、摘牌即动工、竣工即验收工作机制,进一步精简企业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保障项目早动工、早建设、早投产,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惠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精准摸清发展“家底”。高质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建立完善分级负责工作机制,规范采集、审核、上报程序,守住统计数据质量“生命线”。充分开发和应用经济普查数据,深入挖掘潜力优势,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新情况新特征,为今后五年经济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塑造发展新优势
聚焦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不断固根基、扬优势,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企培育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8家以上,总数超700家。发挥园区产业聚集优势,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一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孵化平台。紧盯国家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应用场景,推动45家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政企首席数据官联动,培育30家以上数据服务商,推进数据要素融合创新。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和服务力度,为我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助力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通过创新经营理念、优化体系架构,推动国资国企壮大规模、提升效益。
扩大精准有效投资。加力提速扩大工业投资,跟进服务好每一宗制造业项目,特别是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推动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持续抓好工业标准厂房招商入驻投产,平台类项目开工350宗以上,总面积不少于8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08亿元;新投产226宗,总面积不少于75万平方米,达产后总产值90亿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带动作用。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商贸业发展,按照“4+2”商圈布局发展思路,培育新型商业综合体,加快推动港惠三期、西湖壹城全面营业,增强消费聚集能力。鼓励房企开展团购活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推动充电设施配套电网升级改造,培育壮大一批二手车流通行业龙头企业,稳定汽车消费。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大促消费力度,积极开展商业综合体、家装家具、家电百货及美食、农特产品等大型促销活动。加大力度创建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深入开展文化旅游节和非遗市集等系列活动,推动一批文创产品落地生产及推广销售,促进文旅消费。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抢抓惠州全域进入深圳都市圈的重大机遇,更加积极主动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的沟通对接,不断强化产业协作,深入融深融湾。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主动上门对接意向企业开展“靶向招商”,提高招商项目的成功率,全年准入项目不少于50宗,预计总投资180亿元,年产值320亿元;摘牌落地项目不少于30宗,预计总投资80亿元,年产值145亿元。
(四)加快推进绿美惠城生态建设,打造宜居美丽家园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厚植绿美生态底色。全面落实林长制,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3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新建生物防火林带1674.8亩。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0个以上。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和濒危古树复壮力度,推动汝湖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江南七联村创建绿美古树乡村、马安龙塘村创建绿美森林乡村。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专项治理工作,力争空气优良率稳定达到考核目标。巩固三大水系重点河涌整治成果,推进望江沥等黑臭水体水质稳定提升和马安河等重点支流消劣,确保国家和省市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进一步加大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力度,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工业、农业、生活各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化。持续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动用能大户“低碳”转型,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引导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持续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和设施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和宣传引导,提升回收利用能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五)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从细节入手提高城市建管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完善内通外联格局。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配合做好莞惠城际北延线建设,推动惠大铁路扩能升级改造、三栋至惠州新材料产业园铁路前期工作。市区一体推进惠霞高速、惠肇高速、惠河高速改扩建等交通路网建设,助力“丰”字交通轴线加快建设。推动金山湖片区一号桥、二号桥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沿江路二期、马安群乐路、马永路、马水路等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交通路网体系。落实乡村振兴道路硬底化建设任务,建成农村支路83.66公里,加快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强惠州北站、惠州南站等重点交通站场秩序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窗口形象。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推动步行街、中山东路、水东街商业街区连片发展,做好“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传承城市文脉基因,推进嘉祐寺、梅花馆、合江楼修缮和活化利用,完成中山公园(府城遗址公园)改造升级,建成水东街二期非遗馆、祝屋巷祝枝山馆,让惠城古韵焕发新生。积极推进祝屋巷、金带街文旅资源开发,办好市民艺术节、四季村晚、鹅城舞台秀等文体活动,进一步打响惠城特色文旅品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摩电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抓好停车秩序整治,推动交通秩序整体提升。深化“两违”整治和“无违”创建,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违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坚决维护城市环境秩序。协同实施中心城区环卫清扫保洁一体化,打造“最干净整洁城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2个以上。加强流动商贩综合治理,加大市场、学校、景区等重点区域执法管控力度,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摆卖问题。“一点一策”推进流动摊贩特色疏导区选址打造,有力度有温度加强秩序管理。
(六)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牢民生底线,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更多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坚持就业优先,落实落细各级稳就业和补贴政策,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建设“就业驿站”8个,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00人。持续优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加强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质量。深入实施“三项工程”,推行“粤菜师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全力拓岗位扩容量。加强劳务派遣用工监管,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平台,用好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支付监控预警系统,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保参保扩面,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个人养老金。落实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挥医疗救助托底功能。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抓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开展“幸福颐养”行动,织密“一中心多站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再完成2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完成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并投入运营。分层分类精准实施社会救助,开展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提高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水平。落实广东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试点工作。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金峰学校、一中附属金山湖学校等公办学校以及润苗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5700个、学前教育公办学位2415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加大乡村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小规模学校及乡村教学点7个。继续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全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10%。推进“三名”工作室、教研工作坊建设,落实120名名师培养计划。支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有序推进非学科类机构审批工作。
推进健康惠城建设。加快完善医疗服务设施,建成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新院并投入使用。大力推进东江湾、江北、江南、小金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市第三人民医院小金口分院、马安镇卫生院新院加快动工,持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省级健康区创建工作,提升全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常态开展扫黑除恶,深入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各类违法犯罪。推进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智慧小视频等技术应用,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强化道路交通隐患排查整治,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严密危爆领域安全监管。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深入开展重大隐患专项整治,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全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位代表,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年区民生实事项目继续实行人大代表票决制。前期,经过广泛征集、仔细遴选、充分论证,确定了13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大会票决10项。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始终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全局,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履行职责全过程。
树立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引导政府系统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树牢宗旨意识,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及时破解企业经营发展的痛点,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恪守依法行政的思维底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业氛围。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促发展、保民生这个“刀刃”上。
同时,区政府将继续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扎实做好民族宗教、港澳台、外事、审计、科普、档案、人防、红十字、残疾人、移民、东西部协作等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当前,惠城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唯有奋楫拼搏,方能破浪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加油干、团结一心加油干、攻坚克难加油干、脚踏实地加油干,为打造“四个惠城”、建设现代化一流中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1.“一点两地”: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4月视察广东时,要求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2.“五经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3.“四旁”“五边”: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城边。
4.“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
5.“小巨人”企业:由工信部认定的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6.“828行动方案”:《惠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八项重点措施》以及配套制定的28个子方案。
7.遵章守法“四率”:挂牌率、核定载员率、安全头盔佩戴率、通行守法率。
8.“四沿”: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省干道沿线、农村县乡道沿线。
9.“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0.“三项工程”:“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