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2月25日在黄陂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张 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黄陂发展进程中极具考验、极为不易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大汉口、新空间”优势,深入实施“七大行动”,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奋力攻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阔步向前。
——疫后经济恢复“一马当先”。二季度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领跑全市,预计全年完成1370亿元,县域经济规模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三年稳居全市前二。首次入选全国百强区。黄陂经济回升向好的强劲势头和韧劲成为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
——大踏步迈向“空铁双枢纽时代”。重大国家战略在黄陂叠加,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段开工建设,44平方公里空铁枢纽功能区完成规划审批,7.4平方公里站城一体化区域布局建设,6台10线、总投资60亿元的武汉天河站年底开工。“航空枢纽+高铁枢纽”正在成为黄陂最独特的区位优势。
——供应链锻造发展“共赢链”。抢抓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全省唯一的纺织服装供应链公司华纺链35天顺利组建落户黄陂,成为全省五大供应链平台之一,已注册企业超7000家、平台交易额突破54亿元。黄陂获评“中国服装商贸名城”,一跃成为全省服装产业链的最关键节点。
——乡村振兴焕发出“勃勃生机”。黄陂获评全市唯一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黄陂旅游景区和精品民宿成为武汉市民出行首选地、网红打卡热门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黄陂践行“两山”理念的最生动实践。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稳增长、提效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产业项目聚能成势。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以上。建立“9+2”重点产业链长招商机制,举办“木兰山论剑”,开展重大项目拉练,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和产业聚集。开展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重点区域驻点招商,签约产业项目84个,签约额近1200亿元,成功引进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100亿元产业项目2个。全年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9个,总投资超410亿元。投资过百亿元的比亚迪刀片动力电池项目,首期四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中车长客、爱帝针纺入选国家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扎实推进“两个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建设,整理开发工业用地2.8平方公里。临空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295亿元的圆通二期、深圳玮言等24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高端女装品牌深圳三石一澜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开工;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提质增速,总投资128亿元的中车三期、今创、新誉等8个整车及零部件制造项目投产达效,德国克诺尔、法国阿尔斯通等25家轨道交通重量级企业成功签约;全市唯一现代农产品加工园落户黄陂,广东恒兴、上海麦金地、湖北农发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竞相落地,投资50亿元的中交卖货郎、45亿元的香港玉湖冷链项目基本建成;全省首个信创产业园快速推进,攀升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东湖高新·木兰智汇谷开工建设,盘盛精工、银河水滴等一批信息技术领军企业成功落户。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聚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消费活力全面释放。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0亿元。汉口北“小镇业态”亮点纷呈,荣获“全国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示范市场”,恒信名车小镇市外消费者达42%,一站式平价采购全球海产品的渔人码头正式开街,华中最大的新华南国际果品全球交易中心顺利开业,湖北首个辣椒交易所投入运营。文旅消费重振活力。出台促进“木兰游”高质量发展“黄金十条”,“木兰游”火爆出圈,全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余亿元,创历史新高。创新丰富旅游消费场景,成功举办2023中国·武汉木兰旅游大会,全国首创木兰文化主题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木兰不夜城一二期盛大开街,甘露梦华里水镇商街成为武汉市民打卡新地标,全市首个开放式大集文化示范中心——木兰天地正式营业,野村谷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王家河街获评湖北旅游名镇。夜经济魅力四射,“淄博烧烤中国行”在汉口北热情开“烤”,木兰草原、木兰花乡景区获评“湖北省夜间消费集聚区”。
外贸发展企稳向好。全力保障外贸平稳健康发展,及时优化调整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政策。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进出口总量稳居新城区第一。首次同时成功举办2023“汉交会”、全球数字贸易大会、中国服装大会、湖北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同期举办湖北-东盟农产品交易大会等10场大型展会,吸引来自30个国家的2.6万家中外企业参会参展,实现服装产业投资与农产品贸易合作金额超500亿元。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全年累计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企业44家,华纺链公司成功入选“中小企业跨境电商服务全国联盟单位”。卓尔智联、攀升科技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黄陂获批全省唯一商贸流通类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爱帝针纺等3家单位入选全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武汉天河机场起降航班架次、国际旅客及中转旅客吞吐量实现“三个中部第一”。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天河枢纽经济示范区能级不断跃升。
(二)着力抓主体、促改革,创新生态日益完善
科技创新迸发动力。出台《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搭建“政校企产学研”高效协同合作平台,武创院空港创新应用中心成功落地。卓尔青年汇获批全区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汉口能源、兴盛通等6家企业成功创建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全区首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正式揭牌。签约落地院士专家项目3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4亿元,同比增长46.7%,创历史新高。授权发明专利110件。武汉校友经济促进中心挂牌成立。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0家,连续四年实现25%以上增长。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增量排名全市第三,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10家、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7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入库137家,省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入库11家。黄陂作为全市唯一科技创新工作“进位明显”地区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全年为企业减免税费21.3亿元,为小微经营主体发放贴息贷款120亿元。为2万余户市场主体修复不良信用记录,成效明显,作为全市唯一先进代表获省政府激励通报。全市率先推行“政务服务体验官”制度,搭建政企社沟通新渠道。创新推出“局长走流程+承诺可开工”服务,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变为“即来即办”。持续推进工业项目“批前提速”“定制审批”“容缺审批”,全年为工业项目办理“五证同发”数量居全市首位。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1943项区级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四办”比例全市领先。商事登记便利化再升级,推出企业开办“1150”黄陂模式,推行“一照多址”等证照联办创新举措,市场准入速度全市最优。“陂小帮”帮您办“政”事获评全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15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总数的99.2%,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黄陂经济加快发展的“绝对主力”。
改革成效不断拓展。率先探索审管新路径,成功获批全省“审管联动”试点先行区。“财政+金融”组合发力,“1+2”产业基金体系初步构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区木兰投、区交投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企业。工业“标准地”供地比例100%。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三)着力优环境、强功能,城乡品质显著提升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完成《武汉市黄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前川、祁家湾、罗汉、李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实施城市更新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年新开工基础设施项目163个。推进北部水厂“1+3”供水整合,新建改造北部街乡供水管网25公里,推进南部区域环状供水,新建川龙大道、解放大道延长线主供水管网12公里。完成前川和盘龙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污泥处置厂新建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5万吨/日,新增污泥处理能力100吨/日,铺设各类污水收集管网35公里。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保障天河机场三跑道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T2航站楼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全国第9个民航区域管制中心开工建设。武大高速全面建成通车,基本实现各街乡10分钟上高速、半小时到城区,成为黄陂融入主城区的“黄金连廊”。府河北路、临空大道与机场二通道互通、航城西路等与主城区互联通道项目全面开工。区内路网扩容升级,完成前川至天河机场快速通道、滨湖路延长线等项目。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完成罗汉街东升大道等7个“美丽宜居新城镇”项目。新基建和世界一流城市电网建设加速推进,新增停车泊位5500个,新建充电桩2400个,5G基站155个。110千伏杨柳湾变、110千伏祝店变及其输变电配套工程投产送电。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推进,拆除各类违法建设409处、16.2万平方米。黄陂被全市确定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唯一试点区。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23.6亿元,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77万亩,新开工建设2.75万亩。建成蔡店源泉村生态水产加工等140个农业产业项目。强化防返贫机制,对全区1.1万余户脱贫户开展监测全覆盖,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落实对口巴东县区域协作年度帮扶任务。大力发展民宿经济,环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的民宿集群成势见效,数量超2000家,木兰·斜阳耒筑通过国家级甲级民宿现场评审,青荷小木等成为湖北民宿天花板。巩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成果,升级改造农村公路260公里,改造危桥涵洞12座。将川线获评湖北最美农村路。“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打通农村寄递“最后一公里”。长岭街、木兰乡获评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姚集街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祁家湾王棚村等6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出台《黄陂区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实施意见》,明确治理底图单元和重点项目。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9天,较去年增加6天。全面落实河湖长责任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推进后湖等6个重点湖泊综合整治,湖泊水质总体保持平稳。累计投入7.5亿元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污水管网建设640公里。完成10个长江排污口整治。完成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武汉华中铝厂污染地块场地修复通过省级验收。建立“林长+警长”协作机制,新建油茶林6000亩,加快推进442.8亩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新建盘龙城星愿等5个口袋公园,新建前川中环线绿道20公里、林荫路5公里。王家河、李集获评省级森林城镇,姚集腊梅村、蔡店双河村、木兰乡青石桥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六指许桥村、蔡榨永福寺村等5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全国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百强排名第6、全省第1。
(四)着力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福祉全面增进
公共服务优质优享。组建全市首个数字化区域医联体,线上线下共享优质诊疗。市一医院盘龙城院区全面开诊、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运营,黄陂成为全市唯一拥有3个三甲医院的新城区。基层公共卫生力量有效增强,新改扩建横店卫生院、李集卫生院泡桐分院,提档升级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分钟医疗急救圈、城乡30分钟分级诊疗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盘龙七小、全景外滩幼儿园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基础教育学位7040个。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甘露山文创城育才小学成功签约。高考一本过线首破千人,康礼高中国际部毕业生被世界百强名校录取率达100%。完成全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做优做强国家级重点职校。发挥四黄中学为牵头学校的全省唯一省级农村寄宿学校发展教联体引领作用,推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完成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剧院主体工程建设。成功开展木兰山登山节等全民健身活动。新建街乡文体广场6个。获评全市唯一“荆楚文旅名县(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成为全省唯一2023年度世界最佳遗产项目。
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53人。安居建设加快推进,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34套,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房1932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2个,积极探索多元还建方式,建成交付还建房113万平方米。恒大龙城等5个“保交楼”项目平稳交付。强化府院联动,成功化解万基国际等一批涉房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区烈士纪念园一期主体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保扩面净增2.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6万人。新建5家“残疾人之家”、8家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5家社区老年人“幸福食堂”和11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服务点),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776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5户,新增托育托位1070个。4项基本殡葬费用免除政策全面落实。
基层治理有效提升。充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拓展矛盾纠纷化解“一街一品”工作法,新建11个片区(村、社区)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商事+商会”“人社+工会”“家事+妇联”等“调解+”模式在全省、全市率先落地,盘龙城司法所所长易庆洪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姚集街人民调委会等5家单位获评省、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探索推广共同缔造“五共”治理新模式,高质量完成5个村(社区)省、市级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木兰乡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完成“一无一降”工作目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禁毒工作扎实推进,打造滠口街禁毒“示范街道”及龙巢“无毒社区”等一批基层毒品治理标杆。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区、街(乡)、村(社区)全覆盖。武湖街获评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防、消防救援、仲裁、保密、审计、统计、档案史志、侨台、慈善、民宗、双拥、气象、退役军人、科协、公共检验检测、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扎实推进,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各方面监督,累计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85件,政协建议案、提案101件。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府执行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奋斗饱含艰辛,汗水凝结硕果。过去一年,我们顶住压力、知难而进、克难奋进,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精彩答卷。成绩来之不易,经验极为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黄陂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奋进之路从无坦途。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足、发展不够仍然是黄陂最大的实际,从农业大区向现代新城区转型面临较大压力。城乡融合还不够深,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民生等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遇到经营困难,助企纾困的办法还不多、效果还不够明显。我们将认真对待这些问题,以更加有力举措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黄陂高质量发展。
二、2024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大力实施强县工程,扎实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进一步发挥“大汉口·新空间”优势,奋力推进黄陂现代化强区建设。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全力以赴争取更好结果,绝不辜负百万黄陂人民殷切期盼!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发挥区属国有企业投融资和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加快引进盘石集团、程力新能源、精工控股等重大项目。完善项目开工协调推进机制,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80个。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的航发智慧物流园项目。加强要素保障,加大土地征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增发国债、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国有“三资”清理,推进木兰湖、木兰山闲置酒店改造等首批5个“平急两用”试点项目建设。
全面激发有潜力的消费。结合2024“消费促进年”,全面打造武汉国际消费中心新载体。拓展国际消费,加快推进国际旅行零售巨头、全球最大免税零售商——杜福睿,整体运营天河机场T2航站楼商业资源,引入全球顶级品牌商入驻,打通商品流通“全球链”。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深挖冰雪消费潜力,建成运营全国规模最大、滑道最长的室内滑雪场——甘露山“雪世界”和全市最大室内水运动中心——盛世国际。持续扩大新汉口镇“夜汉口”、甘露梦华里“夜水镇”影响力,打造以夜游、夜秀、夜食为特色的夜经济集聚地。优化商业发展空间布局,推动汉口北国际贸易城提档升级,提升百联奥特莱斯等商圈能级品质,推进横店印象商业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扩大文旅消费,加快建设“新木兰系”景区,推进总投资20亿元的“木兰暖村”一期开业运营,建成木兰春归文旅乐园,启动“木兰文化城”“木兰和园”项目建设。推进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4A级旅游景区。持续推进木兰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青曦望云、凤溪湾、山有木兮等一批旅游精品民宿。
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抢抓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机遇,培育一批试点示范企业。推动汉口北建设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市场采购出口展示平台,开展跨境选品订货会,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持续扩大汉交会、数贸会、中国服装大会品牌效应,发挥中国商贸名城带动作用,积极申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借助厦门象屿、湖北华纺链等平台优势资源,打造全产业链跨境贸易公共服务暨产业发展基地,积极招引外贸头部企业,不断壮大跨境贸易规模。加快推进天河机场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争取获批湖北省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打造中部外贸发展高地。
(二)坚持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建设武创院空港创新应用中心,打造武汉技术创新应用承载区。做大做强全省首个信创产业园,发挥攀升、京天等链主企业作用,大力引进上下游企业,力争园区自主研发品牌电脑销量突破300万台。推进中科纳米、亿航智能等项目落地,抢占工业母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创新创业特色小镇,累计建设创新园区3个以上、市级及以上众创孵化载体5家以上。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6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10家以上。促进院士专家项目落地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亿元。深入推进“才聚荆楚”“学子聚汉”“木兰四才”工程,创优人才服务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高端化转型升级,新引进头部企业20家,加快丹纳、方大等60家企业建成投产。高水平推进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新引进企业突破20家。高标准打造湖北未来纺织服装产业园,推进爱帝“天阳里”时尚创意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支持风脉能源投资20亿元加快建设全市首个大规模液冷型集中式储能项目。大力实施全企技改工程,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技改项目65个以上。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新增数字应用场景3个以上。高质量完成“两个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建设任务,积极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推动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等产业能级提升,大力支持盘龙城、王家河街创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试点,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优质产业生态。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服务市场主体,围绕提升普惠政策透明度,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向“高效办好一件事”加速转变。提升“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质效,探索上线更多主题事项。全面落实工业项目“批前提速”“定制审批”“容缺审批”。深入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五证同发”,着力提升项目审批便利度。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着力培育本土优秀企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发挥全区3100余家大个体户优势,大力推动“个转企、小进规、规改股、股上市”。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三)坚持城市建设提质扩容,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做强枢纽链接优势。加强全域规划,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逐步推进街(乡)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以空港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加快150平方公里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实现更高水平产城人融合发展。全力服务保障武汉都市圈环线(六环线)黄陂段、合武高铁黄陂段建设,完成轨道交通前川线(二期)建设,力争年底全线通车。深化与长江新区协同发展,推动区域规划互接、基础设施互连、产业配套互补。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加强与主城区互联互通,加快建设航城大道、航城西路等跨府河通道,全力推进滨湖路延长线、绕城高速横店互通等重点项目。优化区内骨干路网,升级改造祁泡公路、将李公路等5条干线道路,加快百秀街、万纬园区等市政路和园区路建设,打通2条断头路。新建前川及南部地区排水排污管网11公里,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0公里,完成盘龙城地区日调水10万吨供水工程。持续推进世界一流电网建设,新增变电容量48万千伏,新建及改造配电线路60公里,力争鲁台、宋岗2座220千伏变电站和梅冲、沙畈、西湖村3座110千伏变电站投产送电。新建停车泊位8000个、充电桩2000个、5G基站155个。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34公里。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美丽宜居新城镇建设”行动,全力打造盘龙城百草园、木兰水镇等6个亮点片区。完成后湖绿道建设,新建口袋公园3个。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点35个,新建环卫城镇公厕3座。实施前川和南部地区市政设施综合提升工作,完成2条城市道路箱柜美化,修复人行道1万平方米。深化推行路长制,把精细化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统筹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启动实施前川定远-青凤片、盘龙城刘店片等4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10个老旧小区改造。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低碳、近零碳示范工程建设,创建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实施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示范项目各1项,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在建项目新型墙材应用率达100%。持续提升空气质量,确保优良率达到80%以上。有序推进后湖、汤仁海湖等湖泊综合整治,整改完成盘龙城地区混错接点位372个。积极开展国土绿化,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打造李集、罗汉示范样板点,积极创建“两山”理念转化基地、森林城镇、森林乡村。
(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9万亩以上、产量6.5亿斤以上,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6万亩以上、产量265万吨以上。以强县工程为统领,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建成木兰花乡和花乡茶谷两个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持续加强“三品一标”品牌创建,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充分利用“江城百臻”推介区域公用品牌2个,新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6个以上。
建设宜业宜居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提升“一主两翼”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推进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建设。集中建设“村增万树”示范村30个。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提升改造农村公路60公里、大中修200公里,危桥涵改造30座。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农村政务服务改革。深化拓展“国企+片区+农户”合作模式,全面完成白塘菌园(二期)等“国企联村”示范项目,建立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不断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区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更好发挥“防贫保”兜底保障作用,抓好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促进农民长效增收。
(五)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厚植幸福黄陂品质内涵
夯实基本民生保障。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多措并举搭建企业用工保障平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新增高校毕业生来陂留陂就业创业1.3万人以上,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00人。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98.5%以上。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区。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持续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建成区中心福利院,实现农村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全覆盖,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险。加快建设区级托育指导中心,新增托育机构4家,加大农村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力度。新建残疾人之家3个,为2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加强住房安居保障,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00套,续建新建还建房210万平方米。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联体全覆盖。建成甘露山文创城育才小学,完成长岭小学迁建。提速推进长江青年城学校、前川四幼等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基础教育学位6000个。加快区职校选址新建。推进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前川校区落户建设,构建全学段完备的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提升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动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有序开放和良性运转。推进王家河、罗汉等5个卫生院新改扩建,区妇幼保健院盘龙院区建成使用。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管理水平。深入实施“323”攻坚行动。深化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
着力推动文化兴盛。充分发掘盘龙文化、木兰文化、“二程”文化、红色文化底蕴,打造文化亮点IP,创作文化精品。继续实施文旅体惠民工程,开展“送戏下乡”、全民阅读等活动,办好木兰山登山节、木兰国际风筝节、木兰马拉松等品牌文体活动。打造“12分钟文化圈”,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文化空间。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全国武术之乡建设。推进市级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村(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启动磨元城遗址公园建设。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六)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姚集解放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市级试点,有序谋划中小河流治理纳入国家EOD项目建设。持续深化流域河湖长制。强化国控滠水河滠口断面、省控木兰湖断面等水域水质持续改善和提升。抓好余家冲等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夏家寺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建设。加强中小河流堤防整治,切实提高堤防抗洪能力。持续推进四联垸二泵站、后湖二泵站及配套渠系建设,全面提高前川及南部地区抽排能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以更大魄力切实有效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统筹森林防火和松材线虫防治,深入开展燃气、危化、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用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防范化解房地产、政府债务、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扎实推进保交楼等工作。全链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持续加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57个村(社区)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群众。做优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建设一批覆盖园区、景区、社区“品牌调解室”,打造盘龙城天汇社区综治(矛调)中心等一批智慧社区(小区)示范点。深化信访体制机制创新,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积极推动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规范有序开展乡村道路命名试点工作。更好建设平安黄陂,推进“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和新“一标三实”建设,探索“社区警务网格化”模式,提高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电信诈骗、毒品犯罪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创建无毒社区,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突出政治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加自觉主动地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地落实。
(二)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治理全过程,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实践,广泛听取民意。更加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加强审计、财会、统计监督,打造人民更加满意的法治政府。
(三)加强廉政建设。坚守清明廉洁本色,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各级机关的广泛共识和行动自觉,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
(四)强化实干担当。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始终坚持把“抓落实、重实干”作为政府履职的永恒主线。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用好“四下基层”传家宝,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发扬“四干”精神,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黄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 词 解 释
1、七大行动:工业大翻身、投资大跨越、税源大倍增、农旅大振兴、营商环境大改善、品质大提升、平安大保障行动。
2、“9+2”重点产业链:农业产业化产业链、珠宝时尚产业链、文旅融合产业链、轨道交通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现代金融产业链、建筑建造产业链、民营企业产业链和工业母机产业链。
3、“两个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全市整理开发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园区、优化提升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园区。
4、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
5、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6、批前提速:符合“标准地”要求的工业性投资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7、“五证同发”: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批复》、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同时办理和领取。
8、一网通办: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同源发布、统一办理。
9、企业开办“1150”黄陂模式:1次申报、1小时办结、5项免费(免费送5枚印章、免费申领税务Ukey、免费申领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免费邮寄、免费复印)、群众0跑腿。
10、审管联动:指审批与监管协同联动。
11、“1+2”产业基金体系:产业发展基金和两支子基金,分别为中金木兰(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基金和武汉木兰太证农业产业基金。
12、北部水厂“1+3”供水整合:北部水厂整合为1个运营主体和泥河水厂,夏家寺水厂,梅店水厂3个供水系统。
13、“平急两用”: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提升旅游品质、建设美丽乡村;公共卫生等应急事件突发时,可快速转换为隔离收治设施,满足集中、多样、个性收治需求。
14、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5、“清四乱”: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16、一无一降:无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总量大幅度下降。
17、“木兰四才”:木兰英才、木兰俊才、木兰匠才、木兰专才。
18、EOD:即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19、“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0、“五好两宜”: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经营好、乡风好、宜居宜业。
21、“323”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
22、“一标三实”:标准地址、本地实际居住人口、实际存在房屋、实际经营并有从业人员单位。
23、“四干”精神:不讲条件“愿意干”、勇挑重担“抢着干”、紧盯目标“擂着干”、创造条件“善于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