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2月21日在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苏海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二〇二三年工作回顾
2023年极具考验、极其艰辛。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力应对矛盾风险交织叠加、转型升级任务迫切、区域竞争慢进亦退的多重挑战,迎难而上、奋楫争先,尽最大努力交出了殊为不易的答卷。
——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总量排名有望位次前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年累计超过1000亿元。“四上”企业达到1000家,企业突破5万户。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城市更新走在全市前列。征收拆迁面积、启动项目数、下达征收决定数3项指标全市第1,城市更新综合考核全市领先。染料厂片溢价率全市最高,众多大型央企、外企、民企抢滩硚口,汉江湾成为市场投资新热点。
——西部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崇仁路小学等4所名校建成西部“双学区”,2所全国顶尖外语特色类学校、2家三甲医院加快建设,区第二福利院、汉江湾全民健身中心即将投入运营,政府的民生承诺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重点难点工作见行见效。烂尾26年的金马大厦涅槃重生,经营性D级、C级危房全面消危销号,20年以上老旧燃气管网全部更新改造,城市综合管理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营商环境、偿还债券2项工作获省政府表彰激励,市场主体和硚口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一年来,全区上下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在全力拼经济中顶压前行、应变克难,持续向好态势更加稳固。
经济运行稳健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3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增幅全市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外贸进出口70亿元、增长42.6%,增幅全市前列。FDI总量1.4亿美元。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幅全市第1。
产业活力持续迸发。消费市场不断升温。7大商业综合体日均客流量增长24.2%,引进各类首店27家,举办武汉首届直播电商节,云尚国际时尚中心获评全市直播电商集聚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被评为A类示范。健康产业加速发展。同济健康城“三四九”发展战略发布,成立医教研产、中医药产业、供应链三大联盟,与同济医院联合组建产业创新中心。举办第二届省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签约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58亿元。数字经济释放活力。引进腾讯云首个公有云资源平台,“中百邻里购”正式上线,桥科院、省交投等4个项目获评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葛洲坝、远大医药入选2023湖北企业百强,省新华书店、武汉工贸、武汉公交位列省服务业百强。引进“三类500强”企业3家、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2个,广汽能源、卡泰驰等重点企业落户硚口。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五库”机制,新增“四上”企业272家,“个改企”1742家,汉正街100家“四上”主体入库纳统、是2022年的7倍。新登记企业1.1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3.5万户。新增1所全国重点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签约全省首个境外高校创新研究院,桥科院建成省智慧桥梁与隧道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技所、“D+M”小镇获批省级众创孵化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39.7亿元、增长78%。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15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18家。
二、发展支撑更加坚实有力。加快先行先试步伐,在拓展发展空间中扩大投资、增强后劲,区域发展动能持续壮大。
城市更新跑出加速度。坚持高起点规划,汉江湾被定位为江北主城唯一副中心,高标准打造数字活力东湾、科技康养西湾。率先启动“城市更新年”行动,汉西古田商贸片、崇仁健康生活片、汉正街中央服务区片3个更新单元方案获批,环同济健康城片、环海工片更新单元完成增补,征收拆迁83.2万平方米,启动项目17个,供地8宗、470亩。改造老旧小区27个、惠及居民1.3万户,首个市级完整社区试点荣东完成改造,丰竹园“零成本”拆违被评为市级示范。城市价值推介会、房交会等系列活动唱响硚口,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位居中心城区前列。预征收、房票制等新模式广泛推广,国有征收事务所、征拆信息平台等新举措有效保护居民权益,利北社区片3个月预签约率93%,汉水四村片启动6个月实现供地。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策划城市更新贷项目6个,获得预授信突破700亿元。
项目建设抓出高质效。策划50亿元以上项目8个,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15个、总投资2395.8亿元,开竣工面积207万平方米。香港中心、汉口1872、华润翡翠星座等产业楼宇集中进入市场。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全省十类民生项目、全市民生发展项目投资进度位居前列。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获批新增政府债券15.76亿元,申请中央老龄化项目资金占全市63.7%。完善精准调度机制,做实项目全周期服务保障,汉江湾A2地块拿地即开工。
营商环境干出新业绩。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省第5,企业开办、劳动力市场监管、跨境贸易评价全省第1,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评价先进城区。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释红利、强信心,新增减税降费超18亿元,帮助获得贷款171.3亿元,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贴息7933.5万元。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无证明城市试点深入推进,即时办理、全程网办分别达到82.1%、92.9%。“共享法庭”“审管联动”等事项入选全省改革先行区,全国首创的知识产权保护“融站入所”等经验在省市推广,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授权。引进海外人才86名,82人入选“武汉英才”。区内首个大学生免费入住的“硚楚驿站”建成投用,留下大学生2万人。
三、城区环境面貌提档升级。秉持绣花精神,在提升功能品质中内外兼修、建管并重,生态宜居城区形象进一步彰显。
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城建投资100.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护航市级重点工程建设,地铁12号线硚口段、南泥湾大道改造加快推进。聚焦“疏堵点、通断点、治难点”,建成道路13条,打通断头路3条,8条道路加快建设。改造慢行交通系统10.7公里,更换路灯490盏,群众出行更加便利舒心。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占建成区比例达到51.7%。打好防汛“主动仗”,疏浚排水管网970公里,疏捞井孔10万座。古词路变电站投入运行,建成电力通道5.8公里。新增充电桩4802个、停车泊位1.3万个、人防工程2.6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全面提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城管格局更加完善。强化业务系统整合、感知设备连接,“智慧城管”功能进一步拓展。张公堤绿道、汉江湾江滩成为“席地而坐”示范片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374个,定制化收运“还净于民”。新改建公厕30座。拆违春雷行动持续开展,拆除违法建设20万平方米,创建无违示范小区22个。完成架空线入地7825米、“多杆合一”43根,尽显天空“无线美”。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扎实开展。道路微改造、多部门综合治理协同推进,同济医院成为全市首批占道经营疏导示范点位,门前通行效率提升43.4%,生命通道更加通畅。
城市“颜值”不断刷新。高标准完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任务,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通过预验收。拓展“出门见绿”,绿道、碧道断点加快打通,新改建绿地10万平方米。丰富“四季有花”,中山大道2.3公里最美月季花路惊艳“汉马”跑者,13万平方米花田花海成为城市新网红。提质“移步换景”,10个绿色驿站走进社区,建成口袋公园、街头小景19处。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一江两湖”水质稳定达标,河湖长制工作保持全市领先,张毕湖入围省级幸福河湖。土壤修复加快推进。完成污水管网混错接、船舶污染防治等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
四、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牢记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民生投入49.8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78.2%。新增就业2.2万人,扶持创业3200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化解劳动纠纷1.2万件,帮助劳动者追回报酬8900万元。新增社保参保1.45万人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发放各类救助金1.0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8.3万人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成为全省示范,慈善救助、残疾人工作扎实开展。张公堤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2个省级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养老床位1006张,幸福食堂达到31家、服务覆盖六成以上社区。新增托育托位700个,青少年托管服务2.3万人次。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036套,交付东风村还建房4050套,办理历史遗留问题房不动产登记2722套。投入财政资金1390万元,对口帮扶成果持续巩固。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武汉英中加快建设,武汉外校落户汉江湾,同济附小宗关校区、十一初发展校区等名校“双学区”建成投用,新增学位5300个。教学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占比42.8%,中考普高率、高考一本上线率、双一流录取率保持全市前列,十一中高考最高分跃居全市第3,一职教本科上线人数连续10年全省第1。健康硚口深入推进,同济汉江湾医院主体完工,肺科医院晋升三甲、新院区行政楼结构封顶。公共场所配备AED急救设施190台。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40场,承办世界斯诺克武汉公开赛等大型体育赛事10项。卡丁车、滑板、航模等潮酷运动场馆齐聚江滩,汉江湾引领运动新风尚。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双拥、对台、民族宗教、侨务、妇女儿童、档案、科普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大局平安稳定。践行共同缔造理念,群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网格服务“一长六员”制全面推广,“大树下议事会”获省委政法委通报表扬。围绕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反映强烈问题,办理群众诉求10.9万件,满意率超过95%。平安硚口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行动常态化开展,禁毒攻坚深入实施,刑事有效警情下降14.3%,“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稳步提升。完善隐患排查“三张清单”,整改隐患12万处,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下降9.8%,连续12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清理整顿低端养老机构11家,长丰区域小作坊完成清零。学校食堂、养老机构和集中供餐单位全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粮油应急供应网点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完善“治重化积”长效机制,化解信访积案579件,完成保交楼工作任务。
五、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打造有为政府中全面从严、刀刃向内,政府执行力不断增强。
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重点开展城市更新、汉正街转型升级、同济健康城、创新楼宇、财政债务、国资国企等专项调研,全区上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取得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主动有力。
政府管理日益规范。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落实法律顾问常态化参与决策机制,政府规范性文件、重大项目合同合法性审查率达到100%。专项债券资金“借用管还”机制基本形成,征拆房源、资金实现全过程公开透明,民生惠民资金内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三资”清理基本完成。启动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建设、运营、更新三大板块重组挂牌。街道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实现零的突破。
阳光政府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区委领导,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认真办理议提案358件,满意率98%以上。主动公开财政预决算、行政执法等信息1783件,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40件。完成区级审计项目20个。积极推进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有效整改。
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强化压力传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分析研判,指标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工作精准性、实效性大幅提升。强化督查问效,重要工作现场拉练、重大会议末位表态、重点问题一盯到底,比学赶超氛围更加浓厚。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干部队伍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坚持让政府习惯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压减30%,“三公”经费压缩到2019年的81%。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一路承压前行、一路追赶奋进,稳住了经济大盘、应对了风险挑战,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每一个硚口人勠力同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位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硚口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和我们携手同行、并肩战斗的硚口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区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大区情;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区位优势、创新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的增量;城市更新任务繁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储备不足;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城市建设管理运营的系统性思维、市场化模式探索不够;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需要高度重视;少数干部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务实作风还有差距,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还要提升。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以更大力度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期待!
二〇二四年工作意见
各位代表,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抢”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党中央对经济工作释放一系列积极信号,唯有提前做好政策对接、项目衔接,才能在新机遇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拼”的态势越来越激烈,在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武汉努力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的奋进道路上,各个城区竞相比拼,唯有紧张起来、行动起来,才能跟上发展节奏、推动硚口复兴。“进”的基础越来越坚实,新动能不断汇聚、新优势不断塑造,唯有只争朝夕、苦干实干,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才能充分彰显大武汉中心城区的责任担当。
新的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实施“三个三战略”,以城市更新提功能品质、以数字赋能强产业优势、以共同缔造塑治理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中奋勇争先,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加快硚口全面复兴。
2024年全区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完成市级节能减排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四大攻坚”,以重点突破引领发展整体跃升
在城市更新试点示范上持续攻坚。以更新单元实施为牵引,推动环境优化、产业升级、历史保护与功能提升一体融合发展。坚持规划先行,确保环同济健康城片、环海工片、汉江湾北片3个更新单元方案全部取得批复。启动项目15个、290万平方米,完成征收拆迁70万平方米,供地300亩以上,谋划“城市客厅”等产城融合项目的启动实施。积极探索资金共担、市场化运作等新模式,以共同缔造理念启动9个、完成17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工业遗存保留改造力度,推动新安九如片、青龙化工厂、南洋烟厂等项目尽快启动。加快易家墩村、舵落口村还建房建设,推动城中村产业用地开发利用。纵深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推广和优化预签约、房票制、国有征收事务所等模式,围绕提效率、降成本继续探索先行先试路径。实现授信落地400亿元,力争提款100亿元以上。以有力有效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在汉正街转型升级上持续攻坚。以重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激活创新链为抓手,推动汉正街向集约、集中、高端化转型。发挥商贸流通优势,依托市场大户积极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强化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推动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培育成长性品牌5-10个,发挥好商会在产业研究、标准建设、合作交流等方面作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积极举办各类赛事活动,力争设计师工作室达到400个。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引进电商类企业10家,集聚主播200人,重点招引一批设计研发、品牌营销、国际货物贸易等平台型、服务型、贸易型企业,推动线上线下结合、境内境外融合发展。持续加强市场及周边交通物流、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等综合整治,关闭升级低端市场5家。
在突破性发展健康产业上持续攻坚。做强“医院成果产业化、产业成果进临床”双向优势,推动医疗事业与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同济第四次创业再出发,加快同济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建立药物开发、临床前评价等转化平台,打通医学科研、临床试验和产业转化全链条,力争孵化产业项目10个以上。发挥同济健康城三大联盟综合优势,在医疗技术服务、中医药、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大做强。高水平编制同济健康城发展规划,出台支持健康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优惠政策,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家。
在激发国资国企活力上持续攻坚。深入挖掘国有“三资”价值,以激活存量换取发展增量。把绩效评价贯穿全生命周期,全面清理优化低效资金和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国有资产资源流动、运营和融资功能,围绕理清权属、优化在用、债权清收、股权处置、特许经营权及未来收益权运营等路径,分级分步处置,力争盘活国有资产10亿元以上。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成企业整合重组,二、三级法人户数压减60%以上,加快“僵尸”子企业和低效股权退出。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力争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量达450亿元,年营收增长20%、利润总额增长10%。强化出资人监管责任,完善企业财务、重大决策、大额投资等关键环节约束制度。
二、坚定不移夯实经济底盘,以质效提升巩固发展良好态势
提升经济工作精准度。结合“五经普”加强市场主体、产业组织、结构形态调查,开展既有商业体、楼宇、园区基础信息采集,编制完成区域经济“一张图”。建立“多部门数据比对+人工现场核实”定期更新机制,细化完善产业地图、楼宇地图、园区地图,实现辖区主体和载体运营实时监测。围绕经济运行研判、风险防范等需求,强化预警预测,提高经济工作科学决策水平。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加快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完善重点地区招商网络,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突出抓好土地招商、高端楼宇招商,吸引更多头部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和功能型总部。做好产业链招商,围绕产业地图建立目标企业库,强化与链主企业、投资机构联合招商。做实载体招商,积极探索“定制楼宇园区+产业”运营模式。深耕存量挖潜,促进辖区企业和平台导入更多新业务、新业态。突出楼宇入驻率、企业注册率、数据纳统率、税收贡献率,强化招引成果“硬考核”。力争引进“三类500强”企业3家、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1个,落地项目10个以上,新培育税收亿元楼宇1栋以上,新增楼宇园区入驻面积5万平方米。企业突破5.5万户,新增“四上”企业200家。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千方百计抓好重大项目,推进13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争产业项目到位资金240亿元以上。以提升“三率三量”为导向,强化周调度、月拉练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香港中心全面运营,服务保障万科公园大道等10个项目竣工,重点抓好汉江湾A1地块、跃进片等25个项目开工,谋划启动汉江湾片区功能建设,确保投资接续有力。科学精准做好项目谋划,围绕国家和省市政策导向建立项目储备库,总投资规模达到2900亿元以上,适度超前启动一批项目前期工作。
三、坚定不移做优产业生态,以动能转换支撑发展蓄势赋能
加速产业转型。提高现代商贸首位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大力发展首店、首牌、首秀、首发“四首”经济,打造恒隆广场、新世界K11、凯德广场、武汉荟聚等核心板块。加强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融合创新,带动零售、住宿、餐饮等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加速恢复。用足用好各级鼓励政策,促进房屋、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全面发展体验消费、文化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提高科技服务集聚度,大力引进培育数字经济相关企业,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建立三大产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强化产业发展成果量化考核评价,推动产业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
增强创新能力。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加速构建“一带两区多点”空间布局,打造主体多元、平台一流、转化高效的创新生态,推动更多创新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突出企业主体作用,聚焦知识产权、研发投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桥科院等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新增创新载体8万平方米,完善企业准入退出机制,提升运营效益。服务保障香港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推动生命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优势资源、产业项目落地硚口。发挥同济医学院、海工大等科研院所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以发展成效作为检验营商环境的唯一标准,努力打造企业获得感最强城区。推动企业服务从“后台”向“前置”转变。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措施,完善政策兑现“一键直达”“免申即享”机制。搭建政担银企交流平台,加大“硚担贷”支持力度,推广供应链等信贷产品,降低企业融资、交易成本。用好企业服务“一站直通”平台,优化“早餐会” “企业加油站”等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持续擦亮省级评价先进城区金字招牌,推动更多事项纳入全省改革先行区建设。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探索“跨部门综合监管”模式,推进全程网办、一站式服务。推动招才引智从“所有”向“所用”转变。紧扣企业需求、产业需要,突出用人主体举荐权,推动更多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入选“楚天英才”“武汉英才”“硚楚人才”,优化升级“硚汇卡”等服务。办好“硚首以盼”系列招聘活动,留下大学生2万人以上。
四、坚定不移打造良好环境,以功能优化带动发展能级提升
全力推进城市建设。探索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新模式,凝聚部门与平台合力,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现综合平衡、长期平衡。配合推动古田一路北段、南泥湾大道改造征收断根,积极争取市级功能性项目落地。做实“路”文章,建成沿河大道古一段等12条道路,加快玉带正街等19条道路建设。做足“绿”文章,打造古田一路垂江绿廊、古田四路花景大道,建设口袋公园8个,新改建绿地8万平方米。做优“水”文章,加快推进江滩改造、碧道连通,改造二次供水设施9处。新建航空路变电站、电力通道6.5公里。新增充电桩4800个、停车泊位1万个、人防工程3.2万平方米。
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巩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效,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加快扫、养、捞、巡一体化环卫作业改革,提升重点区域综合管养水平,试点打造古田二路等2条严管示范路。聚焦铁路沿线、闲置场地、城市更新区域,拆除违法建设6万平方米,创建无违示范小区20个。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小区物业、油烟噪音等专项整治,打造8处示范片区。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危险废物安全管控和资源化利用,形成垃圾分类新风尚。
深化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坚持把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实施移动源、扬尘源污染防治攻坚,加强渣土车、工地、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管控治理,推动PM2.5、PM10持续下降。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新双十”行动,维护好“一江两湖”水环境质量和岸线景观,探索合理开发利用途径,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基本完成土壤修复。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力打击震慑环境违法行为。高质量完成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整改任务。
五、坚定不移加强公共服务,以民生改善作为发展根本目的
兜牢民生底线。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新增就业1.4万人,扶持创业3000人。完善欠薪防范处置闭环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优化升级社保经办服务,推进全民参保。深化医保基金监督执法,守好群众“救命钱”。加强低保动态管理,推动精准救助。扎实做好优抚对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服务保障。新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综合体2家,加快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提升青少年寒暑假托管服务质效,新增托育托位450个。加强房源使用规范化、动态化管理,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持续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推进民生事业。创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全力保障武汉英中结构封顶,加快武汉外校小语种基地建设,建成4所名校“双学区”,新增学位5500个。建立学校办学质量科学评价体系,深化“三名”工程,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加快健康硚口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推进同济汉江湾医院开业运营,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同济标准的医疗服务。深化“一中心一特色”,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工作室、重点专科建设。探索市场化多方共赢机制,谋划好区第二福利院、汉江湾全民健身中心运营。办好斯诺克、健美健身等国家级赛事活动。举办文化惠民活动200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场。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区“八连冠”。做好国防动员、对台、民族宗教、侨务、妇女儿童、档案、科普、地方志等工作。
深化基层治理。逐步调整社区规模,科学划分网格单元,拓展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深化城运中心建设,不断丰富应用场景,以数字赋能推进基层智慧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硚口,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持续打击电诈、黄赌等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治安问题,打造防控更精准、响应更快速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推进隐患排查清单化、整改销号节点化,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力争实现“一无两降一杜绝”目标。创建多元保供格局,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加强“三品一特”监管、消费维权、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市场环境公平有序。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底色和根本要求,让每一项工作都有目标、有路径、有抓手,让思想、能力、行动都能够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
对标对表强化政治引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要求快落地、早见效。
聚焦聚力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区委领导。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议提案。认真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程序。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加强街道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考核评价,紧盯民生关键领域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做好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等工作。持续推进“八五”普法宣传。
知重负重扛起使命担当。提高干事创业底气,完善政府系统专题交流制度,打造懂政策、懂经济、懂业务,会招商、会建设、会应急的干部队伍。提振攻坚克难锐气,坚决做到工作不推诿、事情不拖延、问题不积累。推动绩效考核向发展主战场、工作最前沿倾斜,更加突出结果导向、效益导向,激励干部“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提升创先争优志气,坚持重难点工作大员上阵、全员参与,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对指标落后、工作滞后、排名靠后的及时约谈、督促整改。
从严从实加强廉政建设。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巡视巡察问题整改销号。
各位代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敢为善为、勇毅前行,向着全面复兴新征程奋勇前进!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概念的说明
2所全国顶尖外语特色类学校:指牛剑录取数全国第2的武汉英中高级中学、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的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小语种基地。
FDI:即外商直接投资。
“三四九”发展战略:即“三步走”发展目标、四大发展路径、“黄金九条”产业政策。
“三类500强”:即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
“专精特新”: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一江两湖”:即汉江、张毕湖、竹叶海。
“一长六员”制:指由网格长统筹警员、综合执法队员、业委会成员、物业管理员、居民党员、群众骨干成员等力量开展服务。
“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即群众安全感、公正执法满意度、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率、扫黑除恶行动评价。
“三张清单”:即风险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
“四下基层”: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
“三公”经费:即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支出费用。
“三个三战略”:指建设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汉江湾城市副中心、汉水畔生态发展带“三大片区”,发展现代商贸、健康服务、科技服务“三大特色产业”,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城市更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三大先行示范区”。
“五经普”:即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三率三量”:即项目开工率、纳统率、竣工率和项目建设用电量、用水量、实物工作量。
“新双十”行动:即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
“三名”:即名师、名校、名校长。
“两个确立”:即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八五”普法: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