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5日在新余市渝水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渝水区人民政府区长 简华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渝水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渝水建区四十周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以颖豪书记为班长的区委团结带领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力“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奋力投身“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新征程,保持“不争第一就是落后”的进取心,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全力以赴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振内需、化解风险,深入实施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招商引资百日行动、城市创建百日攻坚,较好完成了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成功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预计(下同)实现生产总值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税收占比达84.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1.7%;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和5.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在1%以内,经济运行承压向前、回升向好。
——投资潜力加速释放。“1+2+N”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预计钢铁产业营收完成70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9%,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4.7%、31.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8.6%,新余经开区入选省级5G产业基地;全年为企业减负4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0850户、增长3.1%,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获评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列为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绿色发展全域增效。PM2.5年平均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5个河流断面水质均达Ⅱ类,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N2N”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秸秆综合利用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全省首批碳达峰试点项目成功通过评审,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获评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渝水加速呈现。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新旧动能加速共赢,三产结构优化升级。全年新增入规企业137家,其中工业企业达41家、增长41%。放大宝武新钢重组效应,总投资达79亿元的欧冶链金、宝武金属、新钢固废等项目成功签约,投资48.9亿元的高品质硅钢等6个对接项目有序推进,产能100万吨、营收可达50亿元的新钢电弧炉升级改造基本完工;抓住锂电产业风口,加快推进总投资达46.1亿元的6个锂电产业重点项目,赣锋新锂源年产20亿只锂离子电池项目、智锂新材料年产10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部分试产,腾烨新能源年产7.2亿瓦时锂电池项目成功落户,“南钢北锂”双驱格局初步形成。开展智改数转三年行动,547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赣钰科技完成股改,智锂科技成功挂牌“新三板”。赣西民俗风情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全区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31.26%,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9.26%。粮食、生猪、蔬菜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蜜桔、油茶、肉牛等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企业达7家,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投资15亿元的啊咪啦肉牛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渝水优品·百丈峰”农产品展销馆建成开业,罗坊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和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二是推动扩大内需两端共轨,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全面开展项目建设百日会战,创新搭建重点项目智慧管理APP,211个区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8个省级、82个市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进度。投资84.6亿元的大唐二期即将完成主厂房封闭,投资21.2亿元的煤储基地加速推进,投资30.2亿元的华赣生态环境产业园投入试运行,投资10.5亿元的“五园引凤”工程66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全面封顶,并已落户中邦新材料、马丁电子等企业,实现“交付即开工”。全口径争资26.65亿元、增长12%,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8个、专项债券项目26个,创历史新高。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百日行动,构建股权+基金、龙头产业链、小分队驻点、飞地赛马和渝商回归“五位一体招商矩阵”,新签约项目90个、投资额达290.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1个、20亿元以上项目4个,创造了鑫茂新能源从洽谈到动工、用时不到2个月的“渝水速度”。持续开展“2023消费提振年”活动,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300余场,发放消费券1170万元,网上零售额增长23.6%,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120亿元。推动传统贸易转型新业态,进出口总额82亿元,其中出口27亿元、增长68.9%,渝水高科运用“9710”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跨境电商首单突破。
三是推动改革开放同频共振,三大动力持续迸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181项重点改革任务成效显著,水北商会带领企业会员参与“万企兴万村”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表扬肯定,“钢城红”城市党建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渝水法院“心岸家庭学校”入选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新余经开区“人事酬”改革获评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公务用餐“渝码通”在江西改革工作简讯刊发推介。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搭建全省首个跨区域执行信息共享平台,“一业一查一码”监管新模式获全省试点,“一件事一次办”“异地通办”全面推行。上线首个“无人律所”智能法律服务终端,入选为全省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案例。持续开展“四千助企”网格帮扶+园区“渝快办”现场办公行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难题119个。线上“码上办”+线下“渝快办”服务双平台得到企业群众一致好评。开展全员课题攻关、全程科技服务、全企研发覆盖行动,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4家。新钢新材全流程生产世界最薄的无取向电工钢0.08毫米“手撕钢”,获评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余经开区获评全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2人入选省“双千”计划。
四是推动区域城乡融合共建,“三区”优势不断拓展。开展园区扩容提质行动,新余经开区新增发展空间7800亩,盘活低效闲置土地4668亩。投入资金1.95亿元,实施道路升级改造15公里、给排水管网85公里、电力线路10公里、燃气管网3.5公里。投资1亿元的新余经开区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工程顺利投用。实施城市创建百日攻坚行动,新分设6个社区,并将城区76个社区、管理处划分为610个网格,推动县级干部“两个半天”、帮扶单位“三分之一每日下沉”长效常治。投入超10亿元实施11个城市更新项目、141个“小微项目”,改造69个老旧小区、26条背街小巷、21个城区农贸市场。清运垃圾11.8万吨,拆除违章20.3万平方米,新增车位1.48万个,老西街、蛤蟆山、新屋村面貌焕然一新。590个住宅小区实现党建联建全覆盖,获评全省首批红色物业优秀县区,龙泉湾等10个社区获评全省“幸福社区”。开展景区全域提升行动,高标准打造22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入选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良山下保荣获江西省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村。投资6亿元实施重点文旅项目12个,珠珊沙头、罗坊东边、良山鹊桥乡村旅游项目完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旅游项目完成目标进度,新钢1958改造项目有序推进。
五是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三类保障日益增进。“民生所系”兜牢底线,新增城镇就业6498 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122人,发放创业贷款2.5亿元,打造全市首家服务灵活就业人员“零工驿站”;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2.54万人、参保率居全省前列,城乡颐养之家优化整合,城乡低保救助标准分别提高7.3%、10%;发放“一卡通”电子社保卡39.4万张、申领率达74.2%。“民意所盼”全面提质,158家村卫生室接入智慧医保“村村通”,区疾控中心完成易地搬迁,区妇幼保健院全面开工,区域医共体罗坊总院揭牌成立,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顺利通过复评;松山小学投入使用、新增学位2000个,渝水一中普通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渝水职校与赣锋锂业深化校企合作,纳入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共建共享基地;2个多功能运动场、150套健身路径建成投用。“民心所向”持续巩固,常态化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和养老诈骗,辖区刑事案件发生率下降34.7%,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8.3%;珠珊镇丰溪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道德积分制、敲门嫂、益家和、百事通等“渝快治”举措释民惑、暖民心;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排查整改隐患1.2万余项,整改率达100%。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气象、消防、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严格贯彻上级要求和区委部署,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区政府领导班子深入实地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0个,检视解决问题44个。针对省委巡视涉及政府职能方面问题23个,制定整改举措78条、全面完成年度整改任务;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 24个,完成整改6个、阶段性办结18个。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回复人大建议62件、政协提案79件,获评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审核制度,获评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第一批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县区。高质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支出压减10%,联审联批核减经费3.5亿元,政府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在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内生动力受挫于钢铁、锂电等产品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指导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和广大干群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渝水发展的驻区单位、创业者、建设者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给我们增添信心,问题让我们不能懈怠。要进一步推动渝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仍需克服诸多困难与挑战,主要是: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后劲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未恢复到往年水平;优质签约项目尚未建成投产,投资带动效果不明显;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城市建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质量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承上启下、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奋勇争先、实施全市“六大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综合来看,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进一步抓好今年的工作。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安排,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聚力“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奋力投身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新征程,着力提升“三区三品牌”,全力推进“三大攻坚、六个争先”,晋位争一等,百强再出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渝水篇章。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促稳提质,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3%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落实全省“1269”和全市“6313”行动计划,助推“双新”融合、“双链”共建,实施产业升级三年倍增方案,努力构建体现渝水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南钢北锂补链强链。以南部片区为钢铁等主导产业“压舱石”,全力对接宝武新钢,提升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效应,推进欧冶链金、宝武金属、宝武环科和高品质硅钢等优强项目落地投产。加快推动溶剂矿等上游资源合作开发,做强做优优特带钢、中厚板材、金属制品、高牌号电工钢四大产业集群,推动钢铁产业营收突破760亿元。以北部片区为锂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桥头堡”,全力对接赣锋、智锂等链主企业开发培育新项目、新动能,积极引进电动叉车、电动摩托车等终端设备生产企业,推动锂电产业营收突破15亿元。同时抢抓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建设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汽车电机、消防等特色产业,布局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规上工业营收达897亿元、增长15%。
资源要素集聚集成。统筹谋划新余经开区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修订完善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工业上楼”“腾笼换鸟”“节地增效”。严格落实差异化供地政策,实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实施“五园引凤”二期工程和光伏产业园建设,新增10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完善周边路网和附属设施建设,全力保障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落地投产。加快生物医疗药品现代物流园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检测认证、法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谋划组建钢铁、锂电产业链发展基金,助推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加快“渝水人才大厦”与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产业集聚效应的人力资源服务集成“高地”。引导水、电、气等行业提供安全、便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智改数转赋能增效。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区本级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支持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动“智改数转”企业覆盖率达80%。整合园区、工信、科技等工业应用平台,建成1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企业级工业大脑、5家数字工厂,培育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0家、示范企业30家。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开展深耕产业赛道、强化数字赋能、建设应用场景、营造数字生态四大行动,积极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70亿元、增长7.7%。
二是聚焦项目带动,培育新兴增长点。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中之重、项目招引作为提升质效的关键环节、项目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力以赴促建设。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升级、重大公共服务、重大生态环保4个重点12个细分领域,谋划实施区重点项目222个,总投资50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5.7亿元,确保工业投资项目占比达60%以上。投资96.3亿元实施政府投资项目344个,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完善重点项目智慧管理系统,整合“四千助企”“园区渝快办”帮扶力量,实行“每日一调度、每周一公示、每月一红黄绿通报,半年一‘骏马’‘蜗牛’奖评选”的“四个一”机制,推动大唐二期、江科绿色建材等48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欧冶链金、煤储基地等31个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千方百计强招引。深入对接服务宝武新钢、赣锋锂业等龙头企业,梳理产业链“两图一表”,点对点上门走访,引导稳产追投、深挖存量动能。围绕5条重点产业链和2个先进产业集群,深挖企业“朋友圈”,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利用钢铁、锂电产业前端优势,以上游引下游、以需求引投资,争取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四类500强和链主企业落户渝水,培育新兴动能。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100个、签约金额不少于260亿元,引进优强重点产业项目5个。
不遗余力抓“四争”。聚焦国家新一轮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把握上级政策延续及新政策出台,常态化谋划项目、储备项目,提高政策资金的承接精准度。深化央地合作、争取金融授信,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双碳”等重点领域,力争全口径争资增长10%,获批国债资金3.5亿元以上,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7个,专项债券10亿元以上、项目9个。
三是聚焦改革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统筹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塑造跃级提升的强大引擎。
实施深层次改革。持续推进新余经开区“人事酬”改革,加快“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步伐,推行竞聘上岗、末位淘汰的“抢板凳”竞争机制,出台企业分类、亩均效益、厂房管理等办法,制定0.9至2倍不等的薪酬激励制度,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建立以区投控集团和区工数投公司为主的“2+N”国企架构,有序整合乡镇闲置国有资产,集聚全区经营性国有资本,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持续深化“一照通办”改革、提升“一网通办”服务,强化“一业一查一码”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推进工程领域招投标机制改革,确保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保持全省第一等次、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加快高水平开放。一对一帮扶重点外贸企业,建立本地生产、异地进出口企业名录和对外投资合作项目信息库,助力在渝企业争取总部订单。结合京东产业园建设跨境电商线下园区,加快引进培育外贸企业,对接“三同”试点政策,带动“渝品出海”,力争培育“9710”模式跨境电商企业15家、出口集装箱增长5%、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加快完善“飞地”管理体系,探索长三角新经济服务中心改革,引入创新孵化运营团队,放大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高效联动的裂变效应。
拓展多领域创新。围绕5条重点产业链精准部署创新链,建强1个省级“创新联合体”,深化2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完善重点实验室体系,以科创平台牵动“科教人贯通”。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统筹各类研发政策资金,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8%以上。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5家、(潜在)瞪羚企业2家。深化“三名”工作室、“渝水英才”特色做法,开展“青雁归巢”行动,谋划“园区邻里中心”,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以产城融合的整体跃升,提升资金、技术、人才吸引力。
四是聚焦城乡融合,促进新型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融合共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接续城市更新行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按照“改造完善城南片区、优化提升城北片区、保护利用生态片区”思路,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投资5.6亿元高质量实施19951户、141个老旧小区改造,力争提前18个月完成“十四五”旧改任务。投资2.5亿元高品质改造17条背街小巷、51个城中村,建设一批口袋公园。推动378个无物业小区业委会全覆盖,新建6个“钢城红·睦邻中心”,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高标准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厘清市区执法权限、监管边界,下沉街道补齐执法力量,建立指挥调度长效机制。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源头减量,确保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抓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用准、用活各级衔接资金,确保脱贫人口收入水平稳定增长。严格落实稳粮保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79.29万亩、总产量达5.88亿斤,蔬菜播面18.7万亩,生猪出栏44万头。推广“渝水优品·百丈峰”公用品牌,重点实施新余蜜桔农文旅产业园和啊咪啦肉牛产业化项目,力争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探索宅基地规范管理改革工作,打造智慧宅改“渝水样板”。深化农村产权交易,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力争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率达100%、土地流转率达65%以上。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完成新农村建设“扫一遍”目标任务,建成4个美丽乡镇示范镇、1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4条美丽宜居示范带。加快集镇及周边村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新改建农村户厕1500户,确保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6%以上。
优化城乡公共服务。加快实施校建项目,确保毛家小学秋季投用、燕子山小学2025年完工,新增城区学位2500个。深入推进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优化下村大桥小学等3个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区老年大学建设,新建2个多功能运动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加快罗坊镇中心卫生院搬迁扩建,建设水北、鹄山医养结合中心,不断提高基础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深化乡镇公办敬老院改革,巩固提升颐养之家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动“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五是聚焦美丽渝水,蝶变新余主辖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美丽提质、美丽增效、美丽赋能为路径,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推进绿色变革。严格落实林长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6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建设2个省级绿色工厂,推动新余经开区争创省级绿色园区,增加渝水“含绿量”。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国电投200兆瓦农光互补等项目竣工投产,减少渝水“含碳量”。深化“N2N”区域循环农业模式,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国家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管控任务,打造区域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提升渝水“循环量”。
改善环境质量。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央专项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严惩重罚环境违法行为,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强化“四尘”“三烟”“三气”防治,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确保无重污染天气。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抓好排口管理,重点实施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仙来、城西、罗坊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袁河(罗坊段)、姚家江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幸福河湖、美丽河湖。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开展中轻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行动,切实保障土壤安全。
激发景区活力。融入“大仙女湖”生态旅游圈,拓展“红古绿文旅+工业研学”融合文章,力争全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9.8%和10.2%。推介整合罗坊会议红色景区、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旧址、下保暴动旧址等红色资源,挖掘保护水北黄坑、新溪西江、南安哲山等古村文化,优化提升百丈峰景区、渝北蒙山、界水北山等绿色风光,增强旅游产品供给能力。与宝武新钢共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研学示范基地,与老上海风情街、袁河公园布局工业旅游线路,呈现渝水六十余载钢铁发展历程。有效盘活壹方城商贸综合体,打造赣西民俗风情街和新钢1958两条特色街区,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
六是聚焦治理强基,树立新风共同体。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基层治理新风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兜牢民生底线。注重扩大就业容量,推进“就业之家”建设,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1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8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重点向中小微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扩面延伸。实施“弱有所扶”关爱行动,健全社会救助领域分层分类体系,加大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力度。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实现参保人数46.3万人、参保率达96%以上。
提升治理能力。以平安渝水、法治渝水建设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力争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5%以上,重复信访占比控制在30%以下。提高“雪亮工程”、智能安防小区覆盖率,加强“135”快反体系建设,加快综治中心实体化,确保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优良率达95%、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0%以上。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配齐网格员、楼栋长,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制定网格事项准入制度和专项清单,力争网格事项处理率达95%、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以上。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加强政府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好落实,努力以政府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开展“八五”普法中期评估。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政务公开,高质量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纠治“四风”,以履职尽责守初心、清正廉洁显本色。坚持过“紧日子”、习惯过“紧日子”,全力盘活存量资金,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统筹能力,确保库款保障水平不低于0.3的警戒线,坚决兜住“三保”底线。
各位代表!2023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2024年,我们要以实干笃定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不争第一就是落后”的进取心,勇于上前一步迎困难、耻于向后一步推任务,奋力描绘新时代“上善渝水、抱石故园”改革发展新画卷!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名词注释
1.“N2N”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指以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和有机肥生产中心为核心,联动上游N家养殖企业和下游N家种植企业,实现畜禽粪污全收集全转运全利用。
2.“五园引凤”:指精品钢产业园、智慧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精密钢带产业园工程。
3.“渝码通”:指区内单位统一办理公务活动用餐卡,除会议、培训等外,全区各级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区域范围内开展公务活动,一律在用餐点自行扫码就餐。
4.“一业一查一码”:指将同一业态多个抽查事项加以整合,统一组织任务抽取,统一实施联合检查,推深做实行业综合监管,减少多头重复执法检查。
5. “四千助企”:指“进千企门、听千企忧、纾千企困、增千企效”,积极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6.“六大行动”:指谋划实施产业升级、项目带动、城乡融合、改革开放、美丽新余、治理强基六大行动。
7.“三区三品牌”:指提升园区、城区、景区品质,提升农业、民生、“渝快”品牌。
8.全省“1269”行动计划:指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建材、钢铁、航空、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现代家具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电子信息、铜基新材料、锂电和光伏新能源、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航空、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9.全市“6313”行动计划:指钢铁、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鞋服、非金属新材料6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锂电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2026年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600亿元左右。
10.“两图一表”:指产业链全景图、产业链路径图、重点招商项目表。
11.“三同”试点政策:指我省外贸产品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样效率。
12.“135”快反体系:指基层治理核心区域1分钟内到达现场、重点区域3分钟内到达现场、其他区域5分钟内到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