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有效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与后劲,经济运行呈现增长趋稳、质量趋好的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4%。人均GDP达15.6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9%,第二产业增长3.5%,第三产业增长7.1%。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1.8:56.4。
二、农业、农村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全区粮食种植面积4.8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01万亩,粮食产量2.15万吨,猪、牛、羊肉总产量0.45万吨。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五星级农庄2家,国家五星级农庄2家;累计发展家庭农场78家、农民合作社180家。白关镇获评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全省平安农机示范镇,龙凤庵村获评市级和美乡村,建成幸福屋场2个。白关丝瓜打入北上广、出口欧洲,润香源入选湖南名品,白关丝瓜、苗妹子豆豆羹获评第24届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金奖。
三、工业、建筑业
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行业看,航空产业(不含军工)产值下降15.4%,服饰产业产值下降24.1%,通用设备制造业(以机械制造为主)产值增长1.8%,有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制品业(以硬质合金为主)产值增长22.4%,非金属矿物业(以混凝土为主)产值下降8.6%,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3.4%,营业成本下降5.6%。
全区建筑业总产值528.7亿元,增长5.2%,建筑业增加值83.8亿元,同比下降2%。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785.4万平方米;签订合同额1100.5亿元,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647.7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1.8%,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下降28.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2.8%。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0.4%;商品房销售额下降44.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4.1%。天池府保交楼工作顺利完成,湘江大都会、檀香山、翡翠公园、浪琴湾等楼盘有序复工。
"项目攻坚年"活动扎实推进,开工项目34个、竣工25个,获批国债资金1.1亿元。推行标准地出让、工业地弹性供应,出让工业地382亩,征拆集体土地708亩。航空城规划面积拓展至64平方公里,机场空域面积增至6000平方公里、高度上调至 8000米,成为中南地区空域资源最充裕的通用机场。千亿大道延伸段、莲易大道连接线、331 新老厂区物流通道竣工通车,S532、S533 路面改善工程加快推进。新改建雨污分流管网20公里,改造老旧小区4374户。新建微公园2个,创成精细化管理示范街2条。顺利完成创文巩卫复审。
五、商贸、招商引资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2亿元,同比增长9.1%。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4%。其中:限上批发业增长1.8%、限上零售业增长3.6%、限上住宿业增长18%、限上餐饮业下降7.1%。限额以上商品销售中,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7.9%、17.4%和14.7%。
全区共完成招商项目开发16个;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个(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个、"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新注册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个);内联引资152.28亿元,同比增长1.77%,完成湘商回株投资新注册企业9个。完成外贸进出口1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3%。
六、财政
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2606万元,同比增长19.1%;完成地方收入49265万元,同比增长21.1%,其中完成地方税收收入38489万元,同比增长21.5%,地方税收占比达到78.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9亿元,其中用于民生支出13.42亿元,支出占比保持在71%以上。
七、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直升机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南航空航天配套产业园落户。中铼新材、西迪等4 家企业获评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华锐精密新基地投产,入选省"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举办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获评省创新型县市区、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省工业数据云建设应用先进单位。中国航发南方获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新增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创新平台17个。331厂成功入选世界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名单,华升雪松成为全区首家服饰类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山河科技"多用途轻型运输飞机关键技术"项目,攻克了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短距起降控制等关键技术4项。
稳步推进教育发展事业。全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36所,其中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26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4870人,其中在校流动人口子女21429人,占比61.45%。公办学校在职教职工近1800人。芦淞教育获评全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幼小科学衔接、少先队等工作在全省推介,获评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县市区,两堂督导经验分享视频课入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程资源库,改革经验在央视《晚间新闻》《第一时间》等中央、省、市媒体多次被推介。欧阳兰桂获评省第四届"乡村好校长",为全市唯一,拥有省级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园长"工作室1个、省卓越校长培养对象6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新增正高级教师2人、中小学高级教师37人、资深乡村教师(基层高级)5人。新增公办学位1200个、普惠园位1575个,"双减"经验入选省典型案例。
不断扩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烟雨潇湘文化院揭牌,航空小镇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京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华亿庄园获评国家3A级景区,钟鼓岭入选省级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大汉·悦中心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隐溪椒园获评省四星乡村旅游区点;枫溪记忆文化产业园、华亿庄园获评湖南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青山大筒制作技艺、百井剪刻纸、苦竹根雕龙工艺入围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目录,张进获评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日主题宣传、庆"六一"龙文化非遗艺术节、"敬老爱老寸草心"非遗、龙凤庵村非遗展示、非遗巡展等活动50余次。
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和赛事。组织开展省第三届社区趣味运动会芦淞区海选暨"时尚芦淞•幸福邻里"全民健身活动、幸福邻里节暨湖南省第四届社区运动会芦淞区海选赛;举办第十四届少儿象棋、国际象棋公开赛。组织运动员参加湖南省第三届社区趣味运动会总决赛、株洲市第十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湖南省第四届社区运动会株洲赛区等比赛活动。
切实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8个,其中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8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4869人。创建无烟机关、无烟医疗机构、无烟学校223家;管理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孕产妇、老年人、0-6岁儿童等重点人群73981人,开展随访171491人次,健康体检38909人;全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8%;完成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3154人,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1900人,分别是任务数的101.74%和100%。姚家坝卫生院中医骨伤科获评省级重点专科培育专科,全市首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城区首家社区医院揭牌成立。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村卫生室医保结算全覆盖,"互联网+医疗健康"芦淞模式入选国家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八、生态环境保护
芦淞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7天,优良率为86.8%,较去年同期优良天数增加29天,优良率提高7.9%。湘江芦淞段水质继续保持Ⅱ类,省控考核断面水质综合指数和改善幅度均排名城区第一,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区无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实现蓝天"300 天"、全域Ⅱ类水目标,枫溪港整治入选省十大典型案例,智慧河湖经验在全省推介。
九、人口、人民生活及其他
2023年末全区总人口30.25万人,城镇化率达9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32元,同比增长4.2%。人均消费支出为40403元,增速4.9%。
社会保障不断夯实。新增城镇就业1.1 万人,创成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12 个,"芦淞服饰人"入选省特色劳务品牌。医疗管理服务获评2023年度湖南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县市区称号,居民医保缴费工作获评省先进。城乡低保和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持续提高,获评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功化解信访积案21件,4项基层治理创新经验入选全市典型案例。在全市率先启动"社网共建"示范创建,完成泰苑小区、丰园小区等一户一表改造2114户。卦石村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龙凤庵村入选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桠枝塘社区获评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经营性自建房整治全部销号,非经营性自建房结构安全隐患整治完成 89.6%。全年较大以上安全事故"零发生",连续17年保持省平安县(市)区称号。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等数据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数据来自财政部门;科教文卫数据来自科教文卫部门;其他部门数据来自相关部门;其余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