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区 活力新城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2023年)
中共绵阳经开区工委 绵阳经开区管委会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绵阳经开区)成立于2000年8月,2012年2月与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整合后增挂其牌子,同年10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绵阳城市南主城区。全区管辖面积65平方公里,纳入城市控规4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辖塘汛街道和松垭镇。绵阳经开区是四川省优秀工业园区、四川省新型工业示范基地、四川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园区,2022年4月成功认定省级化工园区,是正在加快建设的“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
绵阳经开区发展思路明确,优势产业突出。始终践行把经开区建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这个初心和使命,以2035年基本建成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作为全区的战略目标和不懈追求,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不断强化园区工业主导地位,努力迈向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道路。专注发展智能终端、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精细化工、电子元器件两大特色产业。辖区有各类企业9279户,其中“四上”企业35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户。
绵阳经开区区位优势独特,生产要素富集。距市中心约2公里,距绵阳火车客站5公里、货站6公里。经过区内的绵阳城市二环路、绕城高速、成渝环线高速(G93)与京昆高速(G5)成绵广段、绵九(九寨沟,在建)、绵西(西充)互通相融。位于区内的绵阳南郊机场开通55条航线,通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3个城市。南湖汽车站开行城际线路56条、日发360班次。规划中的绵阳轨道交通2号线在园区设站2个,其中塘汛设南起始站。园区土地资源较丰富,供地手续便捷。道路骨架网络、给排水管网、燃气、电力、通讯、5G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辖区日供水能力9.27万吨,日供气能力300万立方米,有日处理能力4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3座并正在提升改造,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4座。已建在建的长虹信息化物流园、科达物流等物流保障充足。已建成21万平方米的电子制造产业园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的先进制造业服务中心,10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封顶,24万平方米的智慧家庭产业园、13.8万平方米的苏科高新·绵阳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加快建设。园区推行“管委会+公司”市场化开发模式,平台公司——经开投控集团主体信用等级为AA,2020年实现公司债项AAA等级评定,年融资能力约40亿元,企业融资需求可得到多方位满足。
绵阳经开区创新体系健全,创业环境优越。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长虹、利尔化学等军民融合典范企业,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在绵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创造的浓厚氛围已然形成。已认定67户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9个,其中国家级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市级工程实验室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6个,建成和在建孵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947户。园区在全市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显现。大量适宜创办中小企业的居民空房有力降低创业投资成本,且创办企业工商注册环境宽松,2022年新增市场主体12268户,其中企业3119户。享受国省两级给予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专属政策。树牢“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理念,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改革,园区管理体制精简、运行机制高效,干部服务意识全面提升,项目建设专员制服务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得到企业高度赞扬。
绵阳经开区人居环境优美,产城有机融合。绵阳母亲河涪江与安昌河、芙蓉溪三江汇流,在区内形成水域面积5平方公里三江湖,笔架山、金广山左右环抱湖面,形成山水相依的秀丽风景,以优美环境为依托,园区加快建设与产业有机融合的新城区。区内有高等院校2所、中小学7所、医院(社区卫生服中心)10家、公园(广场)10个、金融和保险机构14家、高端酒店(桃花岛酒店)1家,正在加快建设三甲综合医院三江医院。汽贸商圈建有中高档品牌汽车4S店40余家,在总面积18万平方米的第三代城市综合体经开万达广场大商业带动下,汇聚美食门店80余家的“特色餐饮一条街”,涪滨路阅世格调街区、威尼斯格调街区和万达金街成为“网红”,商贸服务业呈蓬勃发展之势。2019年公布实施的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这一片区定位为“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生态宜居新城”,未来绵阳经开区产业格局更大、商业环境更优、发展前景更加光明,一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正加快形成。
当前,绵阳经开区正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为工作取向,按照“党建引领、项目支撑、服务优化、业绩一流”的工作思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带领全区人民向着“产业强区,活力新城”的发展愿景阔步迈进。
产业强区、活力新城──国家级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绵阳经开区概况(2023年)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绵阳经开区)为绵阳南主城区,辖区人口近20万。2000年8月成立,2012年10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四川省优秀工业园区、四川省新型工业示范基地,是正在加快建设的“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2022年,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94亿元、增速5.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3%。
绵阳经开区发展定位明确,优势产业突出。强化先进制造业主业地位,确立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正加快发展智能终端、新型功能材料、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精细化工、电子元器件两大特色产业,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以创新为引领的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辖区有各类企业9279户,其中“四上”企业35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户,长虹系企业、虹科创新、东材科技、利尔化学、美丰科技、华丰科技、禾大西普、丰谷酒业、雪宝乳业为园区龙头骨干企业。注重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松垭片区加快发展和木龙河片区开发。同时,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正在超常发展。
绵阳经开区生产要素富集,创新创业活跃。交通网络发达,位于区内的绵阳南郊机场通航43个重要城市。土地资源丰富,供地手续便捷。日供水能力9.27万吨、日供气能力300万立方米、日处理污水能力41万吨。平台公司经开投控集团主体信用等级为AA,年融资能力约40亿元,可多方位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依托龙头企业并与18家在绵国家级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4个、省级21个、市级29个,园区科技成果转化顺畅,创新氛围浓厚。享受国省两级给予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专属政策。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6个,建成和在建孵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创办企业环境宽松,2022年新增企业3119户。
绵阳经开区人居环境优美,产城有机融合。区内有水域面积5平方公里的三江湖,园区山水相依、风景秀丽。已形成经开万达广场商圈、机场东路汽贸商圈等多个城市商圈,并正在打造涪滨路沿岸、经开万达等特色街区。学校、医院、公园、金融保险机构、酒店等城市生活配套设施优质齐全。已建在建的吉盛三江国际丽城、碧驾玉庭、恒大翡翠湾、九洲三江屿等高端商业商住小区环境一流,价值上升空间巨大。通过的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这一片区正式定位为“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生态宜居新城”,未来绵阳经开区产业格局更大、商业环境更优、发展前景更加光明,一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正加快形成。
当前,绵阳经开区正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为工作取向,按照“党建引领、项目支撑、服务优化、业绩一流”的工作思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带领全区人民向着“产业强区,活力新城”的发展愿景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