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统计公报

泰州市高港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3-05-29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671   评论:0
内容摘要:2022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努力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任务,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发展。一、综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153.3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

泰州市高港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努力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任务,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153.3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为16.36亿元、648.01亿元、489.0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 : 56.2 : 42.4。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97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完成19.27亿元、0.18亿元、2.39亿元、2.52亿元和1.6亿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28亿元,可比价增长3.4%。

粮食生产“以夏补秋”。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4.83万亩,同比增长1.2%;粮食总产量11.24万吨,同比增长0.3%,其中,夏粮总产4.58万吨,同比增长1.9%,秋粮总产6.66万吨,同比下降1.1%。

蔬菜生产稳步提升。全区蔬菜及食用菌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稳中有增。播种面积8.43万亩,同比增长1.4%;总产量20.47万吨,同比增长2.4%。

畜禽产能极大恢复。全区生猪累计出栏8.09万头,同比增长14.0%,其中,高港牧源累计出栏6.8万头,占全区出栏量84.3%,对全区生猪出栏量贡献较大;家禽全年累计出栏48.95万只,同比上升10.6%。

渔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35万亩,水产品全年总产量0.62万吨,生产能力尚未恢复到长江禁捕和区域禁养前的水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0%,其中,民营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4.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5%,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7%。分经济类型看,集体企业产值同比下降44.7%,股份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1%。

重点行业贡献显著。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涉及的31个行业大类中,11个行业累计产值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8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1个行业累计产值占比达89.1%,对全区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40.6%。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值631.25亿元,同比增长12.1%;石油行业累计实现产值337.05亿元,同比增长63.7%;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值213.29亿元,同比增长29.5%。

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0.25亿元,同比增长47.3%,增幅较1-9月、1-6月、1-3月分别提升25个、25.4个、47.1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实现利润总额30.11亿元,同比增长187.5%,增速较11月提升121个百分点。

建筑业小幅下降。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94.1亿元,同比下降2.3%;竣工产值564.99亿元,同比增长0.9%,竣工率为81.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51.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其中新开工面积1565.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5%;竣工面积1681.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86.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行业增速差异放大。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5%,其中,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9.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下降28.2%,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同比增长166.1%,外商企业投资同比增长45.4%。分行业看,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0.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1.9%,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同比增长110.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同比增长3.4%。

高技术投资占比提升。全区高技术投资同比下降10.6%,降幅低于固定资产投资降幅2.9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1.8%,较上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全区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6.00亿元,同比增长14.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新增房地产项目8个,完成投资32.83亿元,拉动全区增速29.8个百分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不均衡。受疫情影响,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0.82亿元,同比下降4.7%。分地区看,我区主要消费仍集中在城镇,城镇消费市场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8.81亿元,同比下降3.7%;农村市场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1亿元,同比下降51.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71.92亿元,同比下降5.1%;餐饮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3.7%。分商品类值看,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99.50亿元,同比下降13.0%;限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26.22亿元,同比增长35.8%;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18.19亿元,同比增长21.1%;限上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6.27亿元,同比下降24.6%;限上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4.79亿元,同比下降7.0%。全年全区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24.61亿元,同比增长30.6%,高于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速35.7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比重达14.4%。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运行平稳。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13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税收收入65.08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64.79亿元,上划中央四税(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93.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74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44亿元,同比增长9.0%;卫生健康支出5.85亿元,同比增长7.8%;农林水支出3.83亿元,同比增长5.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41亿元,同比下降10.2%;商业服务业等支出0.60亿元,同比增长5.1%;科学技术支出3.73亿元,同比下降31.6%;教育支出8.33亿元,同比下降12.6%。

金融市场稳中向好。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84.10亿元,同比增长11.9%;贷款余额1241.90亿元,同比增长18.9%。全区银行业存贷比为83.7%。 

七、科学技术、教育和卫生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全区组织20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获批132家,25家企业获批市高新技术企业;获批省“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获批省“瞪羚”企业12家,获批市“瞪羚”企业6家。全年国家级孵化器绩效考评优秀2家、良好1家,省级孵化器绩效考评优秀1家、良好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价优秀4家。新获批市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家、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

教育局面持续向优。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5所,其中幼儿园43所,小学18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幼儿园在园人数14221人,毕业人数5015人;小学在校人数23090人,毕业人数3124人;初中在校人数6647人,毕业人数2261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人数2509人,毕业人数57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升学率、初中学生毕业率均为100%。

卫生事业稳健发展。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180个,其中,二级以上医院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镇卫生院12个,民营医院2个,个体诊所50个,医学检验室11个、体检中心1个,敬老院护理站5个,村卫生室93个。卫生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各1个。医疗机构核定床位2321张,其中,中西医结合医院618张,市三院600张,中医院310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镇卫生院738张,民营医院105张。政府办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74人,其中医生类739人,护士类738人,药士类158人,医技类139人。乡村医生203人(含返聘)。

八、文化、体育

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新增规上文化企业17家;创新开展“大隐再显”李显作品展、区级书画巡展等展览活动30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城区商业中心阅读空间,布局2家实体书店,新建1家城市书房。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实施全区156家文化站图书馆、社区农家书屋与区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联通,开展阅读推广活动120余场次,持续擦亮“柴墟书香”品牌。组织“大美两高”、苏影院线等系列演出300余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80场次。精心打磨文艺精品,现代淮剧《大喇叭开始广播了》获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实现新突破;2个节目获省五星工程入围奖;3个节目分获市新创文艺节目调研一二等奖。健全文化产业资源库,大力实施“文化+”项目,推动美创产业园等一批文旅项目建成落地。

体育竞技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第二十届江苏省运动会青少年部跆拳道、空手道、象棋、攀岩、山地(公路)自行车五项赛事,共接待各类人员1780人。组队参加省运会柔道、趣味田径、曲棍球、自行车等项目赛事,共获金牌13枚,列各市区首位,其中我区自训项目趣味田径获得5金3银7铜,金牌榜和奖牌榜位列单项赛事全省第二。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持平略增。年末,全区家庭总户数136986户,户籍总人口43.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8万人,其中女性21.98万人。户籍人口中,17岁以下人口6.95万人;18岁—34岁人口8.02万人;35岁—59岁人口18.07万人;60岁以上人口10.86万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为24.7%。全年出生人口2259人,人口出生率为5.15‰,比上年末下降0.5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903人,人口死亡率为8.90‰,比上年末提高0.65个千分点;全年迁入1825人,迁出1588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86元,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8.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70元,增长5.4%,农村居民30685元,增长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89:1,较上年缩小0.0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发展更加均衡。从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值由去年同期的60.2:17.0:10.4:12.4调整为今年的59.4:17.2:10.7:12.7。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3545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360人。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457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076人。发放购房券380万元、兑付745万元,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948名,新增留学回国人员115人,新增专业技术人员2000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70元,全年帮扶城乡低保27148人次,发放低保金1635.76万元。

十、资源环境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0%;PM2.5平均浓度为3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