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在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青浦区区长余旭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青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区委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两大国家战略,抓好“六稳”“六保”工作,谋划好“十四五”发展,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基本完成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83.1亿元、增长0.4%,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1亿元、增长1.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40元、增长4.2%。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区委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九组,加强组织领导,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持“四早”,做到“三个覆盖”“三个一律”。严防输入、严防扩散反弹,守好陆路道口、水上卡口,加强长三角联防联控,开展“双守双共”行动,建立“租管家”信息平台,强化群防群控。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应急保障医疗卫生队伍,组织驰援武汉抗疫一线、支援浦东机场守好国门。建立健全发热门诊、哨点诊室、集中医学观察点、集中留验点,累计集中医学观察29469人、居家隔离观察38955人。我区累计发现本地确诊病例6例、境外输入性病例38例,在全市率先实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动态清零。
积极应对疫情严重冲击。制定实施分类复工复产复市复学方案。积极落实本市惠企政策,出台“青浦惠企17条”,开展援企稳岗稳就业行动,区财政拨付倾斜资金5.3亿元,区内商业银行提供低利率贷款55亿元,落实就业补贴1.1亿元。在线教学、分步复课、中高考工作平稳有序。及时开展社会稳定预判预警、协调处置。做好舆论引导、监测和先进典型宣传。接受捐款捐物约2800万元,加强防疫物资生产筹措、捐赠物资管理使用。
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紧盯“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构筑完善疫情防控链。对入境来沪人员实施闭环管理。坚持人物同防,加强冷链食品、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大活动疫情防控。强化秋冬季疫情风险监测。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和健康促进工作。实施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
(二)服务两大国家战略体现新作为
示范区建设进入密集施工期。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已公示。开发者大会、一周年现场会成功举办。长三角投资公司设立。一批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元荡1.2公里生态岸线贯通,东航路建成通车,华为研发中心项目正式开工。长三角示范区金融产业园成立,基金规模突破千亿元。朱家角古镇创建国家5A级景区通过景观质量评审。示范区“一网通办”企业服务事项达299个。
进博会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服务保障第三届进博会实现“两个一流”“两个万无一失”。24个配套项目按期完成,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公共配套不断完善。优化“1+8”网格巡查和一体化养护保洁,进博会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模式获上海市首届“城市治理最佳案例奖”。首届中国国际公共采购论坛顺利举办。新增会展企业24家。“6+365”功能性平台税收1.6亿元。综合保税区完成跨境订单481万单。
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区委区政府相继成立青东联动发展、青浦新城规划建设、青西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实施青东联动发展若干意见、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专项工作方案,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初步成果。制订加快推进青浦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行动方案,明确“一带一轴四片”空间布局和“1+3”近期重点推进区域。拟订青西协同发展若干意见、重点任务和项目清单。
(三)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稳增长力度加大。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行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四个一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完成网易等土地出让项目21个、华为等开工项目29个、书香门地等竣工项目23个、申通快递等投产项目12个。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完成19.8亿、9亿美元。支持经济小区健康发展,新注册企业户数增长6.7%。开展“五五购物节”青浦购物季活动。深化联系服务企业,促进政策落地见效、诉求有效解决。
特色产业加快集聚发展。快递物流业收入1100亿元、增长8.5%,成为首个千亿产业集群。推进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20个重点项目建设。软件信息业收入700亿元、增长64%。北斗西虹桥基地税收增长50%,入选首批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民用航空产业税收增长30%。积极推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氢能等产业发展。完成产业结构调整469项、2872亩,关停D类企业250家。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改革创新动力增强。着眼于“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一网通办”,完成大数据资源平台一期建设,政务数据归集率达95%,网上办结率达61.5%,开展“好差评”闭环管理。国有企业二级子公司由81家精简至57家。改革地方储备粮国有储备管理机制。组建青浦文旅发展(集团)公司。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区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区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推进审计全覆盖和整改闭环管理。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1家,认定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9个。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第二批数字货币试点区域。举办青浦区人才大会,发布“青峰”人才政策,兑现人才奖励资金1.3亿元。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单一窗口”。
城镇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市镇总规除白鹤、郊野单元(村庄)规划除朱家角及金泽外实现全覆盖,华新凤溪社区等一批重点转型区域控规编制完成。128个重大项目稳步推进。轨交2号线西延伸、13号线西延伸、17号线西延伸项目完成工可编制。复兴路北延伸段基本完工。全市“四好农村公路”现场会在青浦召开。新建5G基站1514个。13个“美丽街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美丽家园”建设完成48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完成13个存量基地和38个新开基地征收补偿。完成土地出让区级收入205.5亿元。集建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立项214.7公顷、验收201.1公顷。
民生保障不断夯实。新增就业岗位19000个、完成目标105.6%,城镇登记失业4123人、控制在目标4750人以内。新增养老床位1049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6家、老年活动室25家、助餐场所10家,区淀山湖福利院竣工。发放困难对象救助资金8797.1万元、残疾人补贴2925.5万元。落实长护险试点实施方案,严格政策标准,完善评估体系。动迁安置房项目开工7个、面积50.3万平方米,竣工2个、面积19.1万平方米,完成动迁过渡安置1361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1005户、农民建房批复722户、农村低收入户危旧房改造14户。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开工3部、建成1部。调整公交线路29条,增设站点52个。对口帮扶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第三轮社会事业三年行动计划66个项目开工28个,完成既定目标。接受市教育综合督政,教育综改28项改革试验项目顺利完成。实施第三轮“托幼一体化”试点,累计开设幼儿园托班38个。兰生复旦青浦分校主体结构完成90%。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家庭医生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83.4%。组建示范区中医医联体,建立青吴嘉三地急救联盟。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运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加快建设。推进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全面动员、全力以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成区、街镇、村居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评设江南文化名家工作室10个,完成青浦图书馆二期扩容、青溪园知道书院建设,成立青龙镇遗址考古工作站。成功举办环意长三角自行车公开赛、淀山湖文化艺术节暨旅游购物节等重大赛事活动。获评上海市双拥模范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红十字会、港澳台侨、外事工作进一步加强。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区建设,330个村居通过达标验收,获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奖励。启动8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累计达55个,成功创建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累计达26个。第二批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市级验收,第三批4个完成50%建设任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强化粮食生产安全,水稻种植面积12.3万亩,绿色农产品认证率达28%。“淀湖源味”品牌产值突破5亿元。引进泥炭土、寿司米、草莓核心基地等6个农业招商项目。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农民增收。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帮扶3个“造血”项目加快建设。农民非农培训8279人。
生态绿色优势进一步巩固。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74个市级项目全部完成。继续保持19个国考、市考水质断面和309个市河长办考核断面全部达标。苏四期治理工程完工,年内完成32公里中小河道整治、18条断头河治理、333万平米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85.5%、提高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下降17.1%,完成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58家。完成50家土壤污染重点企业隐患排查报告备案,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完成重点生态廊道建设4500亩、公园绿地61.5公顷、绿道20公里,陆域森林覆盖率达18.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人均公园绿地10平方米。环境执法检查企业2291户次,立案114件、查处42户,行刑衔接2件、追究刑责5人。
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着眼于“高效处置一件事”,深化“一网统管”,成立区城运中心,完成政务云、视频共享平台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推进12类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广崧润路派出所“1+X”试点。网格化管理考核全市第一,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保持良好水平。深化“三大整治”,拆除违法建筑97.4万平方米;开展“1+5+8”安全综合整治,65个成片整治地块已完成47个。开展“雷霆”行动城管执法检查1088次。强化青浦工业园区一体化综合执法。出台创建住宅小区“放心物业”实施意见。通过国家卫生区市级检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干、湿垃圾和可回收物分类处理量实现“一减两增”,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食品药品、消防等安全治理,做好防汛防台防冻工作,城市安全总体可控。
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启动幸福社区建设,开展社区中心建设试点,客堂间(睦邻点)实现村级全覆盖。深化房东责任制试点。全面启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创设“平安青浦”指标体系。启用应急联动中心。完成65个开放式社区、137个自然村落智能安防建设。违法犯罪类案件接报数下降37.2%。持续完善“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突出信访矛盾综合销项率86.5%,信访批次下降18.3%、人次下降1.7%。建立金融投资类机构准入机制,金融风险平稳受控。
过去一年,我们认真落实区委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启动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四责协同”机制和“三个责任制”,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56件,审结241件,纠错率10.4%。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1件,解决采纳99件;办理政协提案147件,采纳或解决120件。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规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继续精简会议、文件,提高政府系统效能,切实为基层减负。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青浦区人民政府,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公共卫生体系需要加快完善;对标两大国家战略,工作集中度、显示度还需加快凸显;创新驱动总体不足,经济密度较低,新动能支撑不够,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在城乡统筹、城市功能品质、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同时,政府治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工作作风还有待改进。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改进和解决。
二、关于《上海市青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说明
根据《中共青浦区委关于制定青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制定了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是青浦从追赶迈向跨越的五年。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大力实施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战略,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三届进博会服务保障任务,积极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一城两翼”战略布局开启新篇。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首破千亿元大关。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同步实施,城市核心功能迅速崛起,“上海之门”城市品牌打响,轨交17号线开通运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区域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从无到有、构建运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效进一步提升,“三大整治”形成长效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青浦进入新发展阶段、奋力创造新奇迹的五年。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为总体目标,以两大国家战略为根本牵引,以推进高质量城市化、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路线,以实施新时代“一城两翼”战略布局为关键支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核心动力,保持战略定力,强化战略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为更好引领中长期发展,纲要(草案)展望了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上海特征、青浦特点的人民城市示范点,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全面增强,成为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枢纽城市和示范区中心城市,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示范窗口和实践样板。到2025年,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服务保障进博会和放大溢出带动效应的能力明显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基本形成,人民城市示范点建设成效彰显,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力争2025年达到200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力争2025年达到3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000亿元左右。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4%左右;形成4~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8~10个百亿级产业平台;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4.98岁。
围绕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突出了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开放枢纽门户。充分打开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积极发挥在示范区乃至长三角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强化核心功能,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全面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进一步构筑战略优势,更好地服务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发展大局。
二是全面引领长三角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一城两翼”战略布局。按照全市“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要求,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加快形成青浦“两翼齐飞、新城发力、青东联动、青西协同”空间新格局。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功能承载区。
四是坚持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牵引,以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为支撑,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统筹提升城市和乡村治理能力,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
五是弘扬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大力提升城市品牌和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力弘扬“抢拼实善”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持续提升“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城市品牌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建成长三角江南文化示范区。
六是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厚植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宜居环境,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率先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七是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断提升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公共服务从“保基本”到“提质量”的转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三、2021年主要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市委全会、区委全会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以推进高质量城市化、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路线,深入推进两大国家战略,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实现青浦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6亿元、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为8亿、6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强化两大国家战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支撑,更加凸显内循环中心节点、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核心平台和枢纽功能。
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深入落实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国土空间规划,打造“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推进淀山湖、元荡岸线贯通以及太浦河沿线、蓝色珠链生态环境整治,加快先行启动区内区级美丽乡村全覆盖。积极打造朱家角中国特色小镇,申报江南水乡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进青西三镇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动环淀山湖区域提升转型,推进淀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配合江南水乡客厅规划建设,加强金泽片区研究和推进。完成西岑科创中心规划,促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集聚。推动蓝色珠链创新产业走廊建设,加快长三角示范区金融产业园发展。
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巩固已有经验做法,完善“越办越好”长效机制。做好“大会展+大商贸”文章,对接深化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平台建设,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推进“联采中心”“联合国采购大会”落户。提高展会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推广“云上会展”新模式,提升国际会展之都重要承载区功能。推进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做大做强“6+365”功能性平台,拓展综合保税区功能,促进会展商贸与保税服务、跨境电商等业务深度结合。
着力提升区域统筹发展能级。推动青东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崧泽高架西延伸工程竣工通车,开工建设轨交2号线西延伸、轨交13号线西延伸项目,推动G50、G15高速扩容抬升、G318及北青公路拓宽。加快青东五镇空间布局规划落地。推动青浦新城打造更高能级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全面推动产城融合、景城融合、水城融合。推动青西打造更具创新活力的世界级著名湖区。开工建设轨交17号线西延伸项目,推进大型通用机场前期规划研究、示范区南北快速路及城际线选线研究。配合沪苏湖高铁站点建设,谋划通用航空等特色产业,促进练塘加快发展。
(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聚焦“五型经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集聚,着力打响“四大品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强化招商引资和特色产业发展。做实专业化、市场化、分领域招商团队,积极开展主题招商、产业链招商。强化经济小区激励和管理考核,在新设企业数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围绕“三大两高一特色”主导产业和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加快培育壮大“千百亿”产业集群。聚焦上海“3+6”产业体系,加快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氢能等产业集群发展。聚焦人才、品牌、头部企业、通道、平台等关键环节,协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生态链。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发展在线新经济等业态模式,打造特色电商、网络视听、游戏电竞等产业平台。
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区域建设。推进青浦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高经济密度。加快提升西虹桥商务区产业能级和产出水平。强化“一带三中心”科创布局,加快华为研发中心、市西软件信息园、北斗西虹桥基地等平台建设。聚焦物流枢纽总部及供应链中心建设,推动华新工业园区成片转型。加快徐泾、华新、重固等重点区域转型,积极打造重固虹桥医疗器械科创园,推进凤溪老集镇城市更新。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20项、1200亩。
全力做强创新引擎。积极促进复旦大学创新学院及国家大学科技园落户,推动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运行。积极参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加快构建顺畅高效的技术创新和转移转化体系,创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机制、新模式,促进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发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努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落实上海市人才落户办法、“青峰”人才政策,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打造长三角人才发展新高地。完善促进金融业发展政策,高效运作青发创投基金,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建设质量强区。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入落实我区扩大有效投资20条政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确保“四个一批”产业项目土地出让46个、开工34个、竣工19个、投产14个。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房地价格联动机制,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提升赵巷、青浦新城等重点商圈能级,促进各大商业综合体高效运营。大力促消费,积极拓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消费模式。
(三)深入推动改革开放。强化系统观念,提高改革系统集成水平,发挥示范区“先手棋”“突破口”作用,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打造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统筹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推进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和革命性重塑。完善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推进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技改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建设“幸福云”智慧社区全景应用系统。深化“一网统管”,启用区城运新指挥中心,完善区、街镇城运平台数字化智能化功能。深化大数据分析结果运用,保障数据信息安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市优化营商环境4.0版方案。优化“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强化“随申办”应用,增强“好差评”实效性。新增10个“一件事”业务流程再造,再推出100项零跑动事项,落实“两个免于提交”,完成区级电子证照完整归集,优化“一窗通”服务,提高“一次办”和网上办结率。新增一批青吴嘉三地行政审批互联互通事项。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特事特办。落实外商投资条例,加强外商投资服务和合法权益保护,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发展外资研发中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落实减税降费等纾困政策,加强企业走访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探索推进区属二、三级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违规经营责任追究机制。继续加强“三资一项目”管理。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强化预算法定约束,实现绩效管理全覆盖。严格管理政府采购服务。推动一、二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强化审计结果运用。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和区管企业用房集约化、高效化利用水平。继续做好港澳台侨和外事工作。
(四)全力推进新城建设。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要求,坚持追求卓越、彰显特色、对标一流,突出“两个面向、一个支撑”,加快将青浦新城打造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优化规划设计。推进总规优化,争取将朱家角区域纳入新城范围,进一步优化青浦工业园区开发边界。加快控规修编,坚持促进TOD发展、产城融合和功能复合,科学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间。因地制宜编制城市设计导则,按照更高定位深化城市设计。加快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修编。
聚焦重点发力。集中打造“1+3”近期重点区域,加快体现集聚度和显示度。规划建设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打造凸显产城融合效应的核心区域。推进老城厢片区“留改拆”城市更新,打造彰显江南风情、青浦特色的“江南新天地”。推进青浦工业园区转型提升,打造支撑青浦新城的产业集聚区。推进朱家角区域建设,推动城中村改造,打造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
提升功能品质。完善“一站两廊两环多射”交通体系,推动青浦新城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启动青浦大道南段新建、318国道(嘉松中路~漕盈路)改建等项目,开展外青松公路快速化等规划研究。加快部署一批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配置。统筹农、林、绿、水,实施环城水系三期工程,打造高品质蓝绿空间。
完善推进机制。充分借助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力量,创新投融资机制和合作开发模式。梳理形成项目库,滚动推进实施。推进市级政策落实落地。成立新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开发者联盟,更好发挥市场主体和专家智库作用。积极开展城市推介。同时,支持各镇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导入新功能、新产业,促进城镇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五)精心做好民生保障。更高水平推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本市稳就业促发展实施意见,完善本区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新增就业岗位18000个。深化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深化创业型城区建设。优化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持续提升“青能浦卓”职业培训品牌。加强研判预警,及时规范处置劳资纠纷。积极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新增6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7家社区助餐场所。深化长护险试点,提高需求评估质量,优化服务供给。深化示范区医保一体化建设。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做好生活困难户认定、建档立卡及动态管理。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统筹运行好公租房和人才公寓,动迁安置房建设开工2个、竣工4个、安置1615户。持续建设“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启动新一批城中村改造。积极稳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继续深化对口支援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
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化均衡化。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进创建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高质量推进区域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实施好中考改革方案。落实托育服务“1+2”政策,实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校园安全建设,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兰生复旦青浦分校竣工开学。接受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验收。深化区域医联体建设,建立基于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的新型分级诊疗体系。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加快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建设,争取开工建设三甲医院,促进复旦医学园区和国际医疗中心落户。
大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优化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功能。提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能级,促进会商文旅体农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以青龙镇、福泉山、崧泽三大遗址为核心,规划打造上海古文化走廊。推进国家、市级重大文化项目落地,江南文化研究院实体化运作,加快打造长三角江南文化示范区。筹办朱家角“江南灯会”,办好一系列品牌赛事和节庆活动。
(六)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长三角乡村振兴先行区。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落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加快打造绿色生态立体农业片区。保障12.3万亩水稻种植和16万亩次蔬菜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推进“三万六千”工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绿色农业。健全“淀湖源味”品牌运营机制,放大青浦农产品品牌效应。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制定农业招商服务政策,深化与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探索“一村一平台一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村融合发展。提升茭白节、草莓节等农事节庆品牌效应和活动效果。
持续深化乡村建设。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与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同创。开展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不少于20个,申报市级评审评定不少于10个。加快推进重固、朱家角、练塘以及金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完成第三批4个示范村建设,启动第四批示范村建设不少于6个。培育乡村文化品牌,鼓励发展民宿经济。
推动强村富民。培养引入“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农业人才,鼓励本地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加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监管,有序盘活、管好用好集体经营性资产。因地制宜打造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吸纳农民就业。推进综合帮扶“造血”项目早出效益。优化“以奖代拨”考核机制。
(七)持续筑牢生态绿色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模式。
坚持不懈深化环境治理。深入推进“三大整治”,加强达标验收村居和地块的动态、长效管理。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启动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启动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0%。加快推进西岑水质净化厂、区污泥干化焚烧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加强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贯彻新《固废法》,落实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加强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认真落实环保督察“回头看”和问题整改。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验收、第四轮国家卫生区复审。启动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规划。坚决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环评改革试点,开展示范区生态环境监测联动。开工建设新城中央公园,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陆域森林覆盖率达18.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3平方米。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建设用地减量化立项150公顷、验收165公顷。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区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积极开展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试点。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八)加快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打造安全稳固的韧性城市。
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紧盯关键点,从严从细抓好重点场所、重大活动防控和重点人群防护,完善常态化防疫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进疾控中心和其他公共卫生设施达标建设。优化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行市民健康公约,推广公筷公勺、分餐制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深入落实《关于高质量建设新时代青浦幸福社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深化街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形成党建统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努力解决社区治理突出问题,建成20个社区中心精品示范。做好2021年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梳理排查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健全立体化安全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强化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加强网络安全协调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青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制度和流程,让群众“最多访一次”。持续提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办理和非警情类110分流质量。加强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应用。深化实有人口管理,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布局。持续开展住宅小区“放心物业”创建。发挥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筑牢城市安全防线。申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持续推进“1+5+8”安全综合整治,聚焦成片整治和重点整改。压实责任,加强危险化学品、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食品药品、消防、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监管。完善应急救援和四级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粮食、物资、能源等国家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各位代表,我们将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履行好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细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及配套制度,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提高政府系统工作效能,精简会议、文件,改进调查研究,为基层减负赋能。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带头发扬“抢拼实善”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继续抓好“挂图作战”。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推动青浦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迈入现代化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名词解释
1.“六稳”“六保”:“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三个覆盖”:推动入沪人员信息登记全覆盖、重点地区人员医学观察全覆盖、管理服务全覆盖。
4.“三个一律”:对进入上海的人员一律测量体温、对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一律实施医学观察、对其他外来地区人员要求由其所在单位一律申报相关信息,并切实落实防范举措。
5.“两个一流”: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服务保障。
6.“两个万无一失”:疫情防控做到万无一失、社会面安全稳定做到万无一失。
7.“一带一轴四片”空间布局:“一带”即G50复合功能发展带;“一轴”即外青松公路产城融合发展轴;“四片”即青浦新城西、中、北、东四个片区。
8.“四个一批”:出让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
9.“青峰”人才政策:包含“1+5+X”政策。“1”为《关于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5”为涉及人才发展的五项重点政策;“X”为教育、卫生、文旅、体育等领域的专项政策。
10.崧润路派出所“1+X”试点:以崧润路派出所为试点,基于“智慧公安”一个平台,围绕政务服务、公共安全、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领域,实现数据上云共享,融合各类智能算法、模型,实现对辖区整体态势的实时感知和运行监测,实现“一网统管”。
11.“三大整治”:公共安全整治、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
12.“1+5+8”安全综合整治:“1”为成片区域整治;“5”为五大区域性问题整治,包括工业企业、各类市场和废品收购站、建筑工地、房屋安全、大客流安全;“8”为八大易发事故行业领域问题整治,包括消防、用气用油、危化品、高空坠物、防汛、环境、特种设备、交通等领域。
13.“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4.“四个放在”:将上海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
15.“五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
16.“四大品牌”: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
17.“三大两高一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大物流、大会展、大商贸三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积极打造高端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制造两大智能制造集群,大力发展文旅健康产业集群。
18.“3+6”产业体系:“3”是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6”是指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
19.“一带三中心”科创布局:轨交17号线沿线软件信息产业发展带和青东、青中、青西科创中心。
20.“两个免于提交”:在政务服务和监管执法场景中,通过告知承诺、数据共享和核验、行政协助等方式,实行“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免于提交实体证照”。
21.“三资一项目”管理:国有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
22.“两个面向、一个支撑”:面向上海中心城区承接全球城市核心功能、面向长三角城市群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特别是先行启动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23.“一站两廊两环多射”交通体系:“一站”即青浦新城综合交通枢纽;“两廊”分别为崧泽高架、G50高速两条主要交通廊道;“两环”分别为“崧泽高架-青浦大道-G50高速-山周公路”外环通道和“盈港路-漕盈路-沪青平公路-外青松公路”内环通道;“多射”指以射线通道为补充通道。
24.托育服务“1+2”政策:《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
25.“三万六千”工程:“三万”即一个万亩粮田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区、一个万亩粮田全产业链示范园、一个万亩茭白绿色生产示范区;“六千”即一个3千亩草莓绿色生产核心示范基地、一个3千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一个3千亩渔业绿色生产示范基地、一个1千亩林下菌菇复合生产示范基地、一个1千亩特色水果示范基地、一个1千亩花卉景观示范基地。
26.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