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 年 1 月 13 日在静安区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静安区区长 王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静安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
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 年工作回顾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静安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为
开启“十四五”新征程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
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
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
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在新时代坐标上对静安提出的使命
要求,深入实施“一轴三带”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完成
“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00 亿元,
同比实现正增长;完成税收总收入 685.85 亿元;完成区级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 250.14 亿元,同比增长 1.01%;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
1
府下达目标内;成功创建复评全国文明城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部完
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发生后,
我们第一时间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率先发布疫情防控工作通告。
开展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发热哨点标准化建设,落实新冠肺炎防
控方案和诊疗规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执行集中隔
离、居家隔离、社区健康管理等全程闭环要求,建立健全常态化疫
情防控机制。加强健康宣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 27 万人次对
居民区、市场等各类场所进行环境整治和消杀。有力保障抗疫物资
和生活用品,平价菜、平价猪肉供应有序。精心选派骨干医护人员,
驰援武汉抗疫一线,动员各方力量参与铁路上海站、机场和进口博
览会防控工作,为全国、全市防控大局作出静安贡献。
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复学。认真落实中央及市级援企稳岗系
列政策,发布《静安区应对疫情帮扶企业相关措施细则汇总》。国有
企业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共计 2.16 亿元,推动银行向区内 341 家企
业提供 60.8 亿元复工复产信贷资金,有力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为稳
增长奠定扎实基础。开展地毯式走访服务,精准回应企业诉求,打
通复工复产堵点。积极对接上海市“五五购物节”,推出“嗨购静安”
促消费系列活动,重启“安义夜巷”广受关注,充分释放被疫情抑
制的消费潜力。守牢学校疫情防控阵地,保障广大师生健康安全,
开学复课工作有条不紊。
(二)经济运行态势向上向好
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全区整体经济发展形势在上半年实现
2
触底反弹后,持续回暖、稳定向好。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自 5
月起逐月收窄,全年实现了 1.01%的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自 4 月起率先实现同比正增长,增幅逐月扩大至 20%,始终保持全
市领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达到 295 亿元,同比增长 25%,
自 4 月起连续 9 个月保持正增长。五大重点产业全年实现税收总收
入 506.85 亿元,其中商贸服务业实现税收 215.84 亿元,同比增长
1.03%;金融服务业实现税收 108.09 亿元,同比增长 6.86%。
重点区域功能不断增强。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全
年实现税收总收入 279.42 亿元。南京西路商圈销售额增幅保持中心
城区市级商圈首位。张园城市更新项目全面完成前期征收。苏州河
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全年实现税收总收入 65.69 亿元。举办全球
财富管理论坛上海苏河湾峰会,吸引持牌金融机构、国际知名资产
管理公司、金融科技公司落户。以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成立十周年为契机,市区联手发布产业新政 20 条。中环两翼产城融
合发展集聚带全年实现税收总收入 87.79 亿元。其中南翼大宁地区持
续推动影视与电竞融合发展,成功举办电竞上海大师赛。北翼市北
高新园区加大国际科创社区建设力度,深化数据智能产业协同创新
发展,区块链生态谷入选市级重点科创项目。
改革创新红利持续释放。围绕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深化“全
球服务商计划”,市区联手推动市专业服务业联盟实质性运作。加快
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6 家,累计 88 家,
其中大中华区及以上能级总部 26 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深化国家
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落实区域性国资
国企综合改革要求,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积极扶持
民营经济发展,“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并投入运行。战
3
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持续巩固,大数据重点企业数量达 250 余家,
占全市三分之一。各类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引进科技类企业 103 家,
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 385 家。
招商安商成效显著。优化招商体制机制,构建条块联动、各方
协同的大招商大服务工作格局。开展战略招商、精准招商,全年新
增注册企业数 3885 家,同比增长 6.91%;引进税收亿元级项目 4 个、
千万级项目 33 个。完成各街镇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夯实街镇属地服
务企业责任。拓展“楼小二”服务清单,提升覆盖度和便捷度。贯
彻《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网
通办”进一步从“能办”向“好办”转变,共有 538 项行政权力事
项、662 项公共服务事项接入平台。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审批办结时
限压减 88.75%。深化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开展 15 项“一件事”
改革,办件量位列全市第一。加强窗口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新增 47
项事项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新增 34 项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受
理,各政务服务窗口好评率达 99.98%。核发上海首张“跨界便利店”
食品经营许可证,部署 10 家“便利店+早餐”项目,服务商区、社
区人群。
(三)城区环境品质优化提升
城市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加快推进“一网统管”建设,完
善区、街镇两级城运中心平台枢纽功能,完成 85 个城运网格、综治
网格与 47 个公安责任区“三网合一”工作,部署上线 45 个区和街
镇特色应用。在首届“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评选中,静安
入选最佳案例数、优秀案例数均排名中心城区第一。
重大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积极组
织工地复工,全年 11 个房建项目实现开工,17 个房建项目实现竣工,
4
开工面积 102.3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100.3 万平方米,顺利完成年度
目标。市政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北横通道天目路高架全线实现结构
贯通,昌平路桥建成通车,成为“撤二建一”以来静安首座连通苏
州河两岸的新建桥梁。完成 7 条道路大修、27 条道路中修工程。对
接市新基建行动方案,全年新建 5G 基站 471 个。
“美丽家园”建设继续深化。完成 31 万平方米屋面及相关设施
改造、12.7 万平方米多高层住宅综合整治、1.2 万平方米老旧住房安
全隐患处臵。加快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新开工建设 59 台,其中
完工 28 台。深化物业管理改革,不断提升物业企业服务水平。做好
无违建创建和复检工作,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 8.71 万平方米。进
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受益面,超额完成租赁住房筹措任务。
“美丽街区”建设巩固提升。完成苏州河两岸贯通工程。保持
南京西路精细化保洁品质,对愚园路、延中绿地、铁路上海站地区
等重点区域实施深度保洁。推进楔形绿地(二期)等大型绿地建设,
彭浦四季公园实现开园,全年建成各类绿地 7.03 万平方米,立体绿
化 1.5 万平方米。完成 7.69 公里道路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进一
步提升垃圾分类实效,推进各类场所分类收集全覆盖。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面完成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落实河长制,推动河道
水质提升,完成消除劣 V 类水体任务。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高
于全市平均水平,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 11.4%。加强建设用地修
复治理,土壤污染状况不断改善。积极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整改要求,扎实推动问题整改到位。
城区运行保持平稳有序。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保障,不
断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开
5
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完成 4 处区级挂牌督办项目整治。加
大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等火灾突出风险点整改力度,加强建筑施工、
食品药械、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监管,切实防范安全风险。纵深推
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立体防控。深化交通大整治,
筑牢城区交通安全基本盘。
(四)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全面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宝山路街道“四合一”项目
高比例签约生效,提前 8 个月全面完成“十三五”成片二级以下旧
里改造目标。洪南山宅等 13 幅地块实现收尾。有序实施零星旧改地
块改造,6 幅地块启动征收。全年完成旧改受益居民 2803 户。持续
攻坚旧住房成套改造。彭三小区(五期)、中华新路 817 弄建设步伐
加快。全市户数规模最大的彭一小区项目签约生效,彭浦新村地区
实现成套改造全覆盖。谈家桥路 121、155 弄等项目有序推进。
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形势。坚持稳企业、保就业,累计发放企业
职工培训等补贴约 8500 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 2.46 亿元,全
年新增就业岗位 43192 个。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成立静安区“人
力资源机构助力大学生就业联盟”,区内 2388 名户籍高校毕业生已
实现就业。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 825 人,帮扶引领创业 901 人,
其中帮扶 35 岁以下青年创业 645 人,均超额完成市下达指标。设立
退役军人服务站,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和服务保障体系。
为老服务和救助帮扶工作进一步夯实。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基
本完成平型关路养老院建设,新增 3 个社区长者食堂和 10 个老年人
助餐服务点,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在全市率先实
现街镇全覆盖。为 3.36 万名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乐龄有伴”
独居关爱项目累计服务 68.6 万人次。推进各街镇救助所标准化建设,
6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加强社区特殊儿童关爱保护。
全年实施低保救助和临时救助 14.24 万人次,救助金额共计 1.49 亿
元。做好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完成 473 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为老旧小区改造 200 条无障碍坡道。
基层治理体系持续巩固。理顺条块职责关系,优化社区居委会
约请制度、部门下沉社区工作事项等实施办法,进一步为基层减负、
增能、赋权。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居委会、业委会建设,业委会组
建率排名全市第一。全面推进“共同家园·基石工程”,打造“美丽楼
组”“幸福小区”“和谐街区”。加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
设,深化上海市“社区云”平台应用。优化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网络,
打造静安品牌项目。认真组织、有序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深
入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开展紧密型学区
化集团化创建,办学覆盖率达 66.3%。深入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
建成 14 个社区普惠性托育点。推动小学活力指标评价改革,全面实
施“初中再加强”工程,提升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水平。加强区
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优化公共卫生应急处臵各类预案流程。彭浦
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成为全市首家实体社区互联
网医院。家庭医生服务 60 岁以上人群签约率达 88.52%。区域医疗
中心、区中医医院平型关路院区、老年健康中心等项目顺利开工。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市首创运用“区块链+”技术实施公共
文化配送,提高服务精准度。着力打造“建筑可阅读”示范区。静
安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优化体育设施布局,新
建、翻建 34 处公共运动场、市民健身步道、共享健身房和益智健身
苑点。成功举办上海静安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全力以赴
7
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有序
推进妇女儿童、外事等工作,支持做好青年、民族、宗教、侨务等
工作。
(五)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
海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
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巩
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四史”学习
教育。深化落实“四责协同”机制,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
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落实巡视整改责任,形成长效
机制,持续改进工作作风。
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
领会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
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提高行政机关依法
行政水平及依法应诉能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财政资金
统筹,继续严控和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资金重点保障民生项目。
加大审计力度,跟踪监管疫情防控资金及物资管理使用情况。及时
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重大事项,高质量完成区人大
代表建议和区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人大代表建议解决率达到 85.3%,
政协提案予以解决或采纳的达到 93.7%。
各位代表,过去的 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静安面临的困难
与挑战前所未有。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压力,在市
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区部队以及社会各
界始终紧紧站在一起,大家肩并肩、心连心,共同推动疫情防控取
8
得重大战略成果,共同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充分展现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此,我谨代表
静安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
支持和参与静安建设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静安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同时我们也
清醒认识到,对照市委在新时代坐标上提出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
众新期盼,静安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一是区域经济持续
增长能力有待增强,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产业发展能级仍需进一步
提升;二是城市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
理念上仍需进一步创新,还需更好把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规律;
三是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还存在短板,仍需在精准施策上持续发力。
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二、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说明
根据《中共静安区委关于制定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制定了《上海
市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
目标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谋划静安“十四五”时期发展,首要的是准确把握发展形势。
从世界格局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
化。从国内大局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式开启,
9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发展韧性强劲,社会
大局稳定。从上海全局看,上海明确要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
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从静安新局看,“十三五”时期,全区经
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对照中央部署、市委要求、人民期盼,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十四五”
期间必须加以统筹解决。
面对发展形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静安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在
危机挑战中把握新的机遇,在外部变局中塑造发展新格局。“十四五”
时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
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
策部署,牢牢把握“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定位要求,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全市大局,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全面扩大高
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城区能级和核
心竞争力,着力建设人人向往的美好城区,着力推进城区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为了更好引领中长期发展,《纲要(草案)》展望了 2035 年远景
目标,明确了 2025 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到
2035 年,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
面提升,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
区,成为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新时
代人民城市的标志性地区。锚定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提出到 2025 年,全面建设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综合实力更加雄厚、
10
城区治理更加高效、文化魅力更加彰显、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的“国
际静安、卓越城区”,率先实现高能级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
理、高品位文化、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参与,基本建成卓越的现代
化国际城区。
“一轴三带”是区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强调通过“重
点发展三带”,以“一轴串联协同”,进而“辐射带动全区”,体现了
“全局谋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的系统思维,符合
静安实际。经过五年的实践,这一发展战略深入人心,引领和推动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此,《纲要(草案)》提出“十
四五”时期要继续坚持“一轴三带”发展战略。同时,“一轴三带”
也是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当前静安发展的重点区域仍然是南京西
路高端服务集聚带、苏河湾滨水商务集聚带、中环两翼创新创意集
聚带以及“三带”上的南京西路、苏河湾、大宁、市北四个核心功
能区。要通过核心功能区的集聚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带动全区整
体提升、全面发展。
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纲要(草案)》明确了“十四五”
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全力打造高能级服务,建设全球服务承载区。加快构筑
发展战略新优势,抢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重构的机遇,
融入“五型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全球服务商计划”向纵深推进,
吸引国内国际要素资源在静安高度集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格
局,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
体制。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
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11
第二,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创业活力区。坚持创新
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更
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建设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特色承载区。
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巩固发展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
业等三大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数据智能产业、文化创意
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等三个新兴产业、潜能产业,形成高端化、国
际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推进新一代信
息技术与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城区整体迈
向数字时代。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共生共荣
的生态系统,不断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深入推进高效能治理,建设现代治理标杆区。推进两张
网建设,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突破口,提高城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效
能。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升城区品质,努力打造“精细化管
理示范区”。建设美丽城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努力
建设生态健康、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绿色低碳的国际大都市生态
示范中心城区。筑牢安全底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
城区运行安全,努力打造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创新社会治理,不断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
理共同体。
第四,繁荣发展高品位文化,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区。全
面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同频共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基层文化惠
民工程,结合城市更新打造文化新地标,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
活新期待。提升文化创新创造能力,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和新模式,
推动静安成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核心承载区。
12
第五,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生活实践区。打造高质
量社区生活圈,让更多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感受民生幸福。提高社会
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
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完成全部二级旧里以下房
屋改造任务,成片成规模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推进老年友
好城区建设,提高老年人社区生活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促进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教育品牌。
着力推进健康静安建设,全面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体育发展活力。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要坚持党的全面
领导,以高水平参与汇聚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的强大合力。
全面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支持各类人才在静安各尽其用、
尽展其才。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尊重和保障群
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凝心聚力实现美好蓝图。
三、2021 年主要任务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
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十一届
市委十次全会和一届区委十三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调,在大变局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积极对接上海强化“四大功
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创新,在主动服务和融入
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坚定不移实施“一轴三带”发展战略,
13
14
打造高端服务业体系,在持续转换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开
创新局面;坚定不移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做实办好民心工程,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在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上体现新担当,跑出静
安“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快节奏和加速度,向着“国际静安、卓越
城区”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静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是: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00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 5%以上;完成旧住房
综合改造面积 16.5 万平方米;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
内。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高质量推进核心功能区建设,持续优化功能布局
南京西路功能区重在能级提升。集聚高端商务、高端消费、高
端服务,推动空间挖潜和能级提升,打造全球顶级商务商业集聚区。
坚持保护为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加快实施张园城市更新项目,
全力打造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推动中信泰富广场
等南京西路沿线楼宇升级,启动航站楼更新项目,助推高能级企业
集聚。大力发展后街经济,启动愚园路历史风貌保护街区升级改造,
丰富“安义夜巷”等夜间经济业态,增强商业街区引领度和体验性。
苏河湾功能区重在内涵升级。建设高标准载体、营造高品质环
境、导入高能级业态,打造世界级滨水中央活动区。全力提高产业
能级,积极引进资产管理、金融科技等总部,打造国际财富管理高
地。紧密对接科技创新要素流动趋势,吸引科创型总部入驻。承接
南京西路产业转移,加强商贸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总部集聚。全力
推动空间扩容,加快 42 街坊 B、C、D 办公项目等建设步伐,苏河
湾中心 33-02 地块实现竣工,打造高等级商务商业楼宇集群。优化
提升沿河第一界面形态功能,系统建设沿河路段景观、灯光、交通
设施,不断提升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品质。优化区域配套环境,完
善教育、医疗、商业等设施布局,推动苏河湾中心绿地等项目建设。
深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融入人文历史、工业元素和文化艺术
功能,打造文化新地标。
大宁功能区重在产业集聚。坚持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打造新时代文创科创产业示范区。做强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和灵石
中国电竞中心,引导影视技术创新、电竞研发原创等企业集聚,布
局网络视听、内容产业等领域,构建数字文创新生态。培育数字经
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大宁
久光项目实现运营,加快大宁公园改造和地下空间建设等项目进度,
实现产业载体、居住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整体功能提升。
市北功能区重在动能培育。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园区发
展动能,打造国际领先的数智产业园区。深入建设国家级大数据产
业示范基地、上海市超高清视频产业示范基地等重大平台,集聚国
家级、市级功能平台、企业研发中心,做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
心产业。加快市北国际科创社区建设步伐,17-02 云中芯项目实现结
构封顶,21-02 云盟汇项目完成基础结构,22-02 商住项目实现开工。
推动走马塘区域工业用地转型升级。
(二)提升区域经济规模和效益,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
增强区域服务辐射功能。全力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在更高
的集聚上实现更强的辐射。推进全球服务商专项政策落地,搭建全
球服务商理事会平台,全年新增全球服务机构 10 家。实施亚太运营
总部计划,提升总部经济能级,强化全球资源配臵功能。集聚培育
15
多功能、复合型、高能级区域性总部、大中华区总部及亚太总部,
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它类型总部 12 家。巩固提升国家服
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主动承接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深化体制
机制突破。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做
大做强国企主业。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高端服务业体系,助力上海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创新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引进高端贸易
型、结算型企业和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培育首发经济、品牌经济,
增强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影响力。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全年引进
持牌金融机构 12 家,构建良好金融产业生态。丰富发展专业服务业,
探索建立专业服务业试点区,提升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人力资源、
检测认证等产业国际化水平。加速壮大数据智能产业,做强云计算、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集群,新引进大数据企业 50 家。支持商贸、
金融、专业服务等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跨
境电商、平台经济等业态。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能级,加强文化与科
技、商贸等领域联动发展,扩大创意设计、广告艺术等产业影响力。
加快集聚生命健康产业,推动健康管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总
部型机构落地,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
全力抓好投资促进和企业服务。实施招商引资倍增计划,强化
战略招商、精准招商,实现量质齐升。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功能区
与街镇组团、条块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聚焦产业链补链、固链、
强链的重点环节,用好进口博览会契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
展战略,搭建招商平台、拓宽招商渠道,吸引总部企业、龙头企业、
独角兽企业等落户。全年引进税收规模亿元级项目 8 个、千万级项
目 66 个,亿元楼达到 80 幢。推动服务效能提升,持续深化“一件
16
事”改革,积极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完善企业走访机制,升级“楼小二”服务功能,提供全方位、全生
命周期的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主动服务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
快新旧动能转换。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加快思爱普
全球技术创新中心、华院数据认知智能研究中心、阿斯利康全球研
发中国中心等平台建设。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400 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 320 件。持续布局
新基建,加快 5G 网络建设,推进重点区域深度覆盖。优化创新创业
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科技政策的引导和杠杆效应,鼓励支持各类科
技创新优秀成果应用。完善科创板上市企业储备库,加快推进一批
优质企业上市。建立“人才+项目”引才机制、“创新+创业”一体化
人才配臵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扩大投资拉动效应。加快重大工程建设步伐,优化推进机制,
提升审批时效。全力推进中粮二期北块商办、13 号线地铁上盖等十
大产业项目,市北初级中学等十大民生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开工面
积 100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100 万平方米。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北
横通道天目路高架按期完工通车,有序推进安远路桥等项目建设。
积极推动土地亩产增长,通过城市更新、产业集聚,推动存量工业
用地和低效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拓展单位土地经济承载容量。有序
做好土地出让,推进地块入市。
(三)提高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城区品质提升
加快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
网融合发展,强化数字支撑,全面提升服务管理质效。深化“一网
通办”,实现公共服务事项接入基本覆盖,推进网上办、掌上办、自
17
助办。加强电子证照实际应用,优化升级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
推进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和“证照分离”改革。深化“一网统
管”,全力打造城运平台 3.0 版本,整合拓展基础数据和业务系统,
完善日常、专项、应急指挥场景,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
群众感到受用。继续部署城市治理神经元感知节点,按需扩容升级
各类基础设施,推动城市治理向人机交互型、数据分析型、主动发
现型转变。优化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工单处臵机制,确保实际解决
率和市民满意度保持在 80%以上。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平稳有序完成居村委会换届选举,进一
步配强工作队伍。优化社区分析工具线上系统功能,推动社区治理
精细化。完善居民自治机制,激发居民参与议事协商、自治互助的
积极性。精准培育品牌项目和品牌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
会治理的能力。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矛盾化解机制,保持
社会面和谐稳定。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开发利用,优化人口服
务和管理。
全面提升城区品质。加快建设美丽城区,推动南京西路后街、
苏河湾、大宁音乐广场等区域整体形象提升。精心打造绿化景观,
全年建成各类绿地 5 万平方米、立体绿化 2 万平方米、绿道 2 公里,
完成中兴绿地公园化改造。优化精细化保洁模式,巩固创建成果,
打造更多高标准保洁区域。完成 20 条道路大中修、道路积水改善和
架空线入地工程。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湿垃圾日均处臵量
达 472 吨,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达 296 吨。巩固河道水质改善成果,
推进彭越浦(汶水路—江场西路段)两岸陆域贯通环境改造工程。
启动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落实好中央、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
18
(四)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守住城市安全底线
坚决防止疫情反弹。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切
实做到人、物同防,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
作。压紧压实医院、学校、养老院等重点机构防疫责任,做实防控
措施。从严从细抓好重点场所、重大活动防控,加强对大型会展、
各类聚集性活动的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
活习惯。
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持续增强医疗机构传染病发现、诊断、
报告、救治能力,完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提升预警监测能力。坚
持平战结合,加强资源储备,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医
疗救治等队伍准备,强化日常培训演练。安全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病
毒疫苗接种。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业委会、
物业公司、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共同参与的基层社区防控架
构,最广泛动员群众共同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全力保障城区运行安全。落实重大隐患治理分级督办制度,强
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加强高风险场所火灾防控。推动
113 个老旧小区、售后公房安臵集中充电设施,做好老旧小区、售后
公房消防设施改造。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整治,加大特种设备和危化
品安全管理力度。完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巩固市民满意的食
品安全城区建设成果。强化交通组织保障,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
通环境。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打
击力度,推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平安静安建设。全面提升民防
工程管理水平。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提升群众居住品质。统筹实施旧区改造、旧住房成套改造、旧
19
小区综合改造,尽最大努力改善居住条件。有序推进旧区改造,强
化力量配臵,全力攻坚结转基地收尾。优化零星地块改造模式,全
年启动 8 幅地块征收。加大旧住房成套改造力度,完成彭三小区(五
期)和中华新路 817 弄项目建设,推进谈家桥、彭一小区等项目。
持续开展“美丽家园”建设,实施 10 万平方米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
多高层住宅综合整治,全年开工建设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 200 台。
有序供应公租房、共有产权保障房。
优化为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设施布局,加快久合科技园养老
院、华兴新城养护院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实施存量资源改建养老
床位 400 张,完成 100 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建。提升社区养老服
务水平,做好“乐龄家园”建设,全年新增 2 个社区长者食堂。优
化为老服务品质,开展“老吾老—家庭照护能力提升计划”等项目
试点。增设居委会养老顾问点,实施“老伙伴”计划,提高独居老
人生活安全系数。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精准帮扶青
年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年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
620 人,帮扶引领创业 800 人,其中帮扶青年大学生创业 480 人。开
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进一步完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拥
军优抚工作,打造静安双拥亮点。为 400 户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残
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高质量为老旧小区改造 200 条无障碍坡
道。强化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推进早餐工程
建设,优化布局 30 家早餐网点。新增 2 家白领午餐网点单位。完成
3 家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老字号进社区活动。
(六)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
化水平
20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立德树人,做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开展集团化办学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评估。
落实区托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推
动小学教育“绿色指标”实践,试点开展初高中联动项目,推动高
中分类发展,大力发展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开展好针对各类人群
的终身教育课程。推动在线教育服务方式和内容创新,提供精准高
效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服务。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实施新一轮“职初
教师菁英培养计划”等项目。启动静安区闸北一中心小学、苏河湾
地区完全中学等新建工程,开工建设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明德)
校区扩建项目,完成久隆模范中学扩建、上海棋院实验小学迁建等
项目建设。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聚焦建党百年重要节点,持续推进“红
色遗址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品牌打造”三大行动。推动公共
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完善“智文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能。优
化文旅设施布局,建设 2 个旅游服务中心及 3 个文旅融合服务点,
新增 6 个“乐游移动驿站”。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陕西北路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开发。提升“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浓情静安·爵
士春天”音乐节等多元文化旅游活动影响力。
完善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强医联体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深
入推进分级诊疗。健全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一批优质中医专病
诊疗中心。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做实做优家庭医生“1+1+1”
签约服务。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鼓励医养联合体建设。优化医
疗资源布局,启动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区域医疗
中心、区中医医院平型关路院区、老年健康中心等工程建设,第三
康复医院项目实现竣工。优化医疗救助系统,探索跨部门医保数据
21
共享。
全力推进体育等事业发展。推动公共场馆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
构建“静安智慧体育”服务平台,提升场馆开放服务能级。举办好
国际剑联花剑世界杯大奖赛、上海静安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等国
际国内赛事,办好静安区第二届运动会,激发市民参与体育热情。
启动全民健身中心综合改造工程,新建 2 条、翻建 1 条市民健身步
道,翻建 1 个公共运动场,新建 1 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20 处益智
健身苑点。加强国防动员,继续做好妇女儿童、青年、民族、宗教、
外事、对台、侨务等各项工作。
(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为民服务效能
旗臶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筑
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
级决策部署,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坚持依法行政。遵守宪法和法律,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
快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
依法决策,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持续推进公正文明执法。
强化政务公开,推动政府管理服务更加透明规范。抓好重大政策跟
踪审计、财政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探索形成常态
化“经济体检”机制。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
区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法律、监察和人民监督。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
精神,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实调查研究,到基层一线,
摸实情、办实事,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健全激励约束和
尽职免责机制,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加强政
22
23
府廉政建设,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
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部门一般性
支出压减 15%以上,更加规范高效节约使用财政资金。
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强化政府团队能力培养,增强思想的敏锐
性、工作的前瞻性、落实的穿透性,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锐
意进取、真抓实干。加强沟通协作,持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严格
执行工作责任制,确保重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各位代表,“十四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静安面临的任务艰巨
繁重,承担的责任重大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
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奋斗、脚踏实地、开拓进取,
以特殊作为、特殊担当育先机、开新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附件
2021 年区政府要完成的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
一、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完成 10 万平方米屋面及相关设施
改造、多高层住宅综合整治;实施 0.5 万平方米里弄全项目修缮(含
厨卫改造);开工建设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 200 台。
二、推进“美丽街区”建设,完成 20 条道路大、中修及道路积
水改善和道路架空线入地工程;建成各类绿地 5 万平方米、立体绿
化 2 万平方米、绿道 2 公里;完成中兴绿地公园化改造。
三、巩固提升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湿垃圾(含餐厨垃圾)
处臵量达 472 吨/日,可回收物回收量达 296 吨/日,干垃圾处臵量控
制在 750 吨以内/日。
四、为 113 个老旧小区、售后公房安臵集中充电设施;为 10 个
老旧小区、售后公房增配或改造消防设施;为 10 个老旧小区、售后
公房埋设消防空管;为 32 个老旧小区安装 133 台智能门禁设备、维
修更新 30 台已安装使用设备;为全区老旧小区安装 4500 个简易防
盗装臵。
五、着力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推进实施存量资源改建养老床位
400 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 100 张;新增社区长者食堂 2 个;实
施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老年人应急呼叫项目全覆盖。
六、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有条件的社区卫生、社区法律
服务窗口提供“在线手语视频服务”;为全区 400 户有需求且符合条
24
件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老旧小区改造无障碍坡道 200
条。
七、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 620 人;帮扶引领创业 800 人(其
中帮扶青年大学生创业 480 人);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500 名新
型学徒制技能人才。
八、实现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明德)校区扩建项目开工;实
现久隆模范中学扩建项目完工;实现上海棋院实验小学迁建工程项
目完工;开设 70 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
九、实现第三康复医院竣工;优质医疗资源延伸社区,组织 6
次社区大型义诊。
十、建设 2 个旅游服务中心及 3 个文旅融合服务点;加大公益
电影配送力度,为市民提供 20 万张低价电影票。
十一、新建 2 条、翻建 1 条市民健身步道;翻建 1 个公共运动
场;新建 1 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新建 20 处益智健身苑点;区属公
共体育场馆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向市民优惠开放 10 万人次;
开展“体育公益配送”服务 10 万人次;免费为市民提供体质测试服
务 1.3 万人次。
十二、提升菜市场整体面貌,完成 3 家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对
全区 35 家标准化菜市场和 7 家食品大卖场产生的“不可食用猪肉”
进行回收处臵;发展“X+早餐服务”模式,优化布局早餐网点单位
30 家;新增白领午餐网点单位 2 家;开展“老字号服务进社区”活
动 30 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