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2月29日在隆德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隆德县县长 朱红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我们满怀喜悦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县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主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以及县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迈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隆德壮丽画卷的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承压奋进,接续奋斗,经济实现赶超进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科学分析研判,系统谋划制定一系列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推动中央和区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建立“周分析、月调度”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地方转移支付等重要机遇,全年谋划实施项目136个,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增长12%;新增退税减税缓税降费4871户5987万元,减缓社保费12.5万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63家;发放政府消费券180万元,拉动消费498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亿元,增长5%。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8亿元,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亿元,增长9.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29元和13974元,增长9%和11%。在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整体经济实现逆势增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高于预期。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基提质。咬定国家考核评估挂牌督办问题,创新建立防返贫筛查预警和联审联定联培机制,动态消除返贫致贫风险284户1045人,为50273名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农村60岁以上老人购买健康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整合各类资金2.96亿元,新增小额信贷2.05亿元,全链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产业覆盖75%的农户。创新建立“345”联农带农机制,将农民紧紧绑在产业链上,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农民成为产业发展最大受益者。出台强化稳就业促增收若干措施,建成红崖县级劳务市场,成立13个乡镇劳务公司,培育发展122名劳务经纪人,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2626个,50个帮扶车间带动819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089人,形成了“户户有产业,家家无闲人”的乡村繁荣富足新局面,实现了“两个高于”目标。
一年来,我们挖潜培优,创新发展,产业富民成效显著。联合县内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等140家综合竞争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组建肉牛产业发展联合体,推动肉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建成沙塘清泉、杨河串河2个千头规模和奠安景林等11个百头规模“出户入园”养殖园区,打造凤岭李士等30个肉牛养殖示范村,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1.5万头,实现产值4.5亿元。建立“长藤结瓜式”灌溉体系,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精量灌溉2.48万亩,用于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建成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1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15个,实现当年建设、当年种植、当年见效,示范推广设施大棚2茬、3茬轮作,产出效益全面提升,冷凉蔬菜产值达到5.6亿元。发展高品质马铃薯种薯繁育7万亩,全县种植马铃薯10万亩,实现产值3.2亿元。打造神林观音等7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大田种植中药材3万亩,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25万亩。积极推行产地初加工,开发药食同源健康养生产品50余种,中药材附加值显著提升,实现总产值4.2亿元。新建六盘春牛羊肉精深加工二期项目,完成理华毛纺等15家企业技改升级,金誉生物、华宇淀粉、浩德纸业晋级规上,黄土地和千峰兔业、兴宇粗粮分别被认定为国家和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葆易圣、浩德纸业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型工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探索建立“红色文化+避暑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农业+特色餐饮”现代化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实施杨家店红军村、老巷子十三坊、红二十五军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等旅游重点项目,建成陈靳新和等13个房车营地,李士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杨坡、齐岔等5个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高水准举办首届生态垂钓大赛、中医药养生大赛等精品赛事,扎实开展“两晒一促”等文旅活动30余场次,成功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县,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84.06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社会总收入5.98亿元。
一年来,我们内外兼修,精雕细琢,城乡面貌展焕新颜。改造提升中关村等7个老旧小区,建成党校片区城市小微游园,加强县城日常保洁和管理,整治提升人民路等重点街区,组建城区绿化管护队,专业化精细化养护街心小品、园艺花廊,新增城市绿地2.87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县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14%。8处商业停车场取消收费,17个生态停车场建成使用,38个单位1387个停车位全部开放,在全区率先实现全域免费停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62个,有序推进联财重点小城镇建设,建成神林双村、辛平2个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新改建农村公路6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7920盏。新建卫生厕所500户、改造提升10261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面推行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和农户门前“三包”,扎实开展“最美户”“红黑榜”“积分卡”等评促活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年来,我们质效并重,狠抓治理,生态优势愈发凸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等行动,实施南部水源涵养林等重点工程,植绿增绿15.3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6.6%,分别高于全区20.33个百分点和31.03个百分点。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能源取暖项目,完成煤改电2549户,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以上,获评“2022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实施红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新增治理面积12平方公里,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2.6%。从严落实河(湖)长制,渝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地表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的比例达到100%。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残膜回收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7.96%、96%和90.12%。积极探索生态富民新路径,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以林养林”新模式,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蜂等“美丽经济”,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增值,收益达到1.8亿元,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年来,我们不忘初心,务实为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65万元,全民创业带动就业1466人,城镇新增就业1378人,完成任务的153%,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3%,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8%。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全覆盖常态化普及应用,优质资源普惠共享,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面向进城务工子女家庭低价公开租赁保障性住房156套,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有效改善。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远程诊疗,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群众就医更加便捷,成功创建自治区健康县。开展“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220场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发放各类救助金1.8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416.1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年内5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达到全市最高,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攀升。
一年来,我们勇于突破,激发活力,改革创新行稳致远。“六权”改革扎实推进,发放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120万元,实现“以水换钱”新突破;3宗39.9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核定13家企业初始排污权;推进集体山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林地确权,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推行“政府+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扭转了“政府拿钱、企业干、百姓看”的局面,避免了“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现象。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3355”运行管理模式,实现收入3372万元,分红149万元,凤岭李士等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深化“放管服”改革,“一门一窗一网”政务服务模式全面开启,202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最大限度利企便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DIP分值付费、药品及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等改革有序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改革最大受益者。
一年来,我们坚守底线,综合治理,社会大局稳定向好。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宗教治理法治化纵深推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巩固。高效利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大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力度,有序腾退苗木4200亩,整治撂荒地1885亩,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拓展社会治理成效,创新推行“1+1+3”基层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八五”法治宣传教育,“1286”诉前调解模式入选全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平安隆德建设,治安案件受理数、刑事案件发案数实现“双下降”,8类主要刑事案件破案率100%。高效开展全域“食品药品安全区”创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扎实推进矿山、燃气、自建房、危化品、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形势稳定,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保障、双拥优抚、气象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殊为不易,我们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交出了一份难中有为、稳中有进、干中有成、群众满意的答卷,隆德对外形象越来越好,发展势能越聚越足。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以及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鼎力支持,饱含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福建对口协作和厦门大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区市驻隆单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隆德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基础依然薄弱,体量不大、发展不足、质效不高,区位优势、特色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成效还不够显著;二是“五特五新五优”产业链条不全、结构不优、品牌不响,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三是支撑性、引领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政府投资逐年减少,社会投资乏力,新型财源增长点不多,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有增无减,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四是民生领域还有短板,教育教学优势不优、医疗服务特色不特,养老保障水平不高,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少差距,改善民生还须付出更大努力;五是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动力不足,一些干部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依然存在;六是少数干部“懒散皮”,工作缺乏激情,节奏迟缓、标准不高、作风不实,与赶超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予以解决。
2023年工作目标及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高质量“赶超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按照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纲”和“魂”,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以及县委十五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聚焦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县、生态文旅特色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在推动高质量赶超式发展上再创佳绩,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再上台阶,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再谱华章,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再开新局,持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不断凝聚团结奋进合力,引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改革创新促发展,顽强斗争防风险,真抓实干出成绩,奋力开创全面现代化隆德建设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完成区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上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宏观环境影响,充分估计了各方面机遇条件和有利因素,有效衔接了“十四五”规划目标和今年发展情况,各项指标是符合实际、可行可及的。审视全局,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锚定了2023年经济工作新航向,一大批利好政策效应加快释放。对标方向,区市党委和政府作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宁夏交出更加出彩的固原答卷等一系列部署要求,为我们破解制约瓶颈、厚植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路径。立足自身,历经多年的发展,隆德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势能持续释放,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进,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笃定中国式现代化使命任务,强化“赶超发展”的政治担当,铆足“跳起摘桃”的干事劲头,发扬“一抓到底”的优良作风,奋力抢新机、开新局、创新绩。
一、坚持不懈兴产业、增效益,提升高质量赶超式发展水平
坚持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对标固原市产业千亿倍增计划,推动“五特五新五优”全产业链、规模化、集聚式发展,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打好“五特”产业“提档升级牌”。立足海拔高、温差大、土壤有机质高等资源禀赋,结合产业基础、群众意愿、市场需求,制定出台《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措施》,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实行“一乡一策”差异化发展,力争“五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肉牛产业,积极推进“出户入园”,延伸拓展肉牛产业联合体服务半径,引导支持群众发展规模养殖,开工建设大洋高端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建成万头肉牛养殖园区1个、千头肉牛养殖园区3个,全县肉牛饲养量新增5万头,达到16万头。培育壮大中民恒丰、六盘春等企业,提升屠宰精深加工能力,精细分割销售牛肉1000吨以上,支持开发冷冻牛肉、休闲肉品等系列产品,积极对接北京、广州、福州、厦门等高端消费市场,打响品牌,提升附加值,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6亿元。冷凉蔬菜产业,推进“拱棚+温室”基地建设,新建标准化蔬菜示范园3个,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全县种植冷凉蔬菜6.5万亩。积极引进优新品种,全面推广设施大棚2茬、3茬轮作,配套建设冷库冷链及蔬菜分拣加工车间,推动蔬菜产业向育苗、采摘、加工、储藏、保鲜、包装、配送全产业链延伸,实现全产业链产值8亿元。马铃薯产业,持续加强种薯繁育体系建设,集中连片建设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3000亩、一级种繁育基地1万亩,打造千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5个,带动全县种植马铃薯10万亩,销售鲜薯15万吨以上,实现全产业链产值4.2亿元。中药材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新增大田中药材1.5万亩。积极开展GMP认证,支持六盘山中药、上药中药、西北药材等企业由产地初加工向中药饮片加工、配方颗粒剂制造、药膳保健食品研发等精深加工转变,促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中药材流通体系,高标准运营中药材交易市场,打造西北质量标准化、交易电商化、服务智慧化的现代中药材交易中心,实现全产业链产值8.8亿元。生态经济,实施生态产业提升项目,在沙塘、神林、凤岭等乡镇山台地、退耕还林地种植山桃、山杏1万亩。扩大杨家店特色林下菌菇、旧街沙棘产业基地林规模,新建山河、陈靳片区全产业链闽宁菌草产业园,培育林下经济示范点6个,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超过3亿元。
打好“五新”产业“引育壮大牌”。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手齐抓,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能级。修编六盘山工业园区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园区“二次开发”,加快要素、项目、产业向园区集聚,有序清退僵尸企业、低效能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厂房,提升亩均效益。推进结构、绿色、智能、技术“四大改造”,开展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行动,支持“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上企业3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围绕“五新”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构建“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生态,“无中生有”招引电子产品制造、风电光伏、储能电站、纺织服装等项目,争取引进望家欢中央厨房、百威啤酒加工、汽车电子配件等“五新”产业项目10家以上,力争“五新”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7亿元以上。
打好“五优”产业“扩容提质牌”。实施景区节点区域改造、道路修建、公共服务等提升工程,运营长征精神研学基地、游客服务中心,推进杨家店红军村、老巷子、上梁老街等景点提档升级,扶持盘龙山庄、神林山庄等发展高端精品民宿,打造全域游、红色游、四季游等高品质特色旅游线路。实施“引客入隆”行动,组织开展“回家过大年”“房车节”等系列文旅活动,接续举办生态垂钓大赛、中医药养生大赛等品牌赛事,持续扩大隆德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吃在隆德、住在隆德、玩在隆德成为新时尚。实施消费促进行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网红经济,加强特色产品包装、设计和营销,促进香醋、蜂蜜、食用油等优质农产品销售,加大剪纸、刺绣、泥塑、砖雕等伴手礼策划研发,做大暖锅宴、药膳宴等特色餐饮,招商建设星级旅游酒店,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消费新体验,力争来隆旅游人数突破203万人次,文化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6.6亿元,直接性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新建六盘山物流中心和联财毛家沟综合服务区,建设辐射西安、银川、兰州的物流枢纽。力争“五优”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
二、坚持不懈扩投资、稳增长,夯实高质量赶超式发展基础
发挥项目投资强引擎和硬支撑作用,对标固原市投资千亿倍增计划,铆足劲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断夯实高质量赶超式发展基础。
高站位谋划项目。积极对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围绕先行区建设、产业延链补链等,确定2023年建设项目106项(产业发展41项,城镇建设8项,基础设施建设17项,生态环境12项,乡村振兴15项,社会民生13项),总投资79.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35亿元。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培育经济新动能,适度超前谋划论证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科技含量高、带动支撑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引洮入隆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大盘子,全力推动谋划储备的128项总投资44.05亿元的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统筹投资增长12%以上。
高效率推进项目。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严格落实“六个一”包抓机制,加强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跟踪服务,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强化要素统筹、资源保障,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无冬闲”实施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土建工程,实现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梯次格局,确保3月份开工率达到80%以上。
高标准管理项目。规范落实项目联审联批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健全完善立项招标、施工监理、完工验收全过程动态监管,确保项目程序规范、资金安全、质量达标。组织开展冬比储备、春比开工、夏比进度、秋比成果、全年比质效“五比”活动,倒逼重点建设项目提速增效。
高质量招引项目。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围绕“五特五新五优”产业,编制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紧盯22个总投资61.32亿元集中签约招商项目,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力争全年落地管道天然气、集中式风电等亿元以上项目10个,电线电缆生产加工、4000万米织布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为实现高质量赶超式发展积蓄后劲、拓展空间。
三、坚持不懈守成果、促振兴,筑牢高质量赶超式发展根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打造塞上乡村乐园。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责任考核“四项机制”,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精准落实“社会保障+产业(就业)扶持”“双兜底”等帮扶措施,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脱贫群众转移就业16700人、人均创收22200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6766元,同比增长15%。深化闽宁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巩固提升沙塘许沟、陈靳新和等4个闽宁示范村和沙塘张树厦大定点帮扶村,打造红崖社区、沙塘清泉等5个移民致富提升示范点,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持续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加快腾退占用耕地苗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3.6万亩,复垦移民迁出区土地2万亩,建成10万亩籽粒玉米种植示范区,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6.5万亩、产量达到7.3万吨以上。抢抓资金投入关键期,衔接资金、整合资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比例达到60%以上。深化“345”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产业顾问组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通过政府补贴扶持、龙头企业带路、农户积极参与,发展到村到户产业,把更多农户吸附在产业链上,实现抱团发展、利益共享、增收致富。实施“引凤还巢”和“回归六盘”工程,挖掘培养一批带动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吸引各类要素聚乡、人才入乡、能人留乡。
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快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应编尽编。按照人口、产业、经济等情况,扎实开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动,分类分步推进乡村建设,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中心镇延伸,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水电路网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联财重点小城镇、新建杨河重点小城镇和神林庞庄等7个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实施温堡杨坡等5个传统古村落保护工程,创建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打好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场硬仗”,全面推进村庄面上清洁向庭院屋内拓展,争创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建成联财、杨河、凤岭3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和观庄前庄等2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坚持不懈强功能、提品质,优化高质量赶超式发展格局
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突出六盘山下区域特色,按照“东拓西延、产城融合”发展布局,实施县城老城区品质提升、东部文旅康养区一体开发、西部工业发展区全要素升级“三大行动”,着力打造区域影响力突出的现代化特色城市,擦靓“千年古县·文化隆德”城市名片。
推进高品质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双修”行动,高起点高水平修编完善县域城乡总体规划及城区控制性详规,传承历史文脉,优化空间结构,塑造城市特质,严格依规推进空间扩容与品质提升,坚决杜绝随意调规、违规建设。推进拆迁片区土地开发和综合利用,实施南凤C区、西门片区2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改造食苑小区等15个老旧小区,配建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营造全龄友好、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实施路网完善、管网提升项目,新建解放街、文化街、人民街雨污分流工程,打通六盘山大道等城区“断头路”,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启动城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配套建设公厕、停车场及小微游园,争取建设体育公园。改造提升文化城、人民路特色街区,大力扶持发展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阅读岛”“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在城市建设中注重融入砖雕、彩塑、书画等隆德非遗文化元素,建设“书香隆德”,凸显文化大县底蕴,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推进高质效开发。坚持城景交融、统筹开发,沿清流河、312国道一线推进老城区与六盘山景区衔接贯通,打造东部文旅康养区。拓展提升沿线交通通达水平,实施清流河生态景观廊道工程,建成生态旅游步道,布局康养酒店、精品民宿,塑造城市发展新格局。坚持产城融合、产居衔接,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发展工业园区,编制园区升级发展规划,同步推进园区企业引育、招工扩容、住房保障、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工作,实施渝河园区段生态景观修复工程,建设保障性安置房200套,争取配套幼儿园、全民健身中心、文化体育设施,提升城关小学综合办学能力,让园区务工群众工作稳定、收入固定、生活安定。
推进高水平治理。数字化、精细化推进城市治理,扩大物业管理覆盖范围,对全县物业进行评星定级,接受群众监督,对无物业管理的小区实行托底服务,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加强“数字城管”建设,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职能,探索“网格化+智慧化”治理模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城市管理,推进共治共管共享,塑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新风貌,打造更具亲和力、舒适感的温度城市、品质城市、安全城市,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五、坚持不懈抓生态、强治理,擦亮高质量赶超式发展底色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厚植绿色底蕴,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精心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全力筑牢生态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接续开展植绿补绿增绿行动,营造乔木林1万亩、补植补造8.5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治理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25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加快实施城区增绿添绿、美丽乡村绿化、景观廊道建设行动,打造有层次、有色彩、有厚度的城乡风景线。
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实施冬季清洁能源取暖项目,改造6250户农户供热设施。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不断强化水生态保护及修复,实施渝河湿地保护修复、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等工程,常态化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全力构建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执法,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其他指标领跑全区。
六、坚持不懈抓改革、谋创新,释放高质量赶超式发展潜能
坚持以创新强引擎,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拓空间,对内整合资源,对外扩大合作,加快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突出创新赋能。抢抓国家“科技支宁”和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机遇,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主体,加强与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校对接联系,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创新平台2个,实施科技创新项目89个,引进转化成果9项,新认定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市级科技型企业4家。组建农业开发建设集团,按照“五统一”循环发展模式,探索“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运行机制,有效提升产业效益。
突出改革蓄能。发挥改革关键一招作用,加快推进“六权”改革,完成土地权等确权颁证,构建统一规范的权属交易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用水权、山林权等质押担保贷款、入市交易工作,加快碳汇储量调查、碳排放确权计量,积极争取气候投融资试点,打造渝河北塬等“三统三分”改革示范点,争创全国现代化生态高效节水数字灌区示范县。积极开展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等17项改革试点工作,争创全区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县,努力在“集中养老+腾退宅基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等新模式新机制上创造经验、形成示范。深化“放管服”、财税金融、农业农村、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以改革的良好成效助推高质量发展。
突出开放聚能。把构建交通强县作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力争隆庄高速、平定铁路隆德段项目早日启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速形成外通内联的交通路网。深化闽宁协作,探索建设“飞地园”“两地双园”模式,通过“福建技术+隆德转化”“福建市场+隆德产品”“福建企业+隆德资源”等形式,推动经济合作、产业对接、商贸往来互利共赢。
七、坚持不懈惠民生、增福祉,共享高质量赶超式发展成果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为群众办实事只增不减,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新建隆德五幼,支持第三、第四幼儿园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园。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稳妥推进农村相对集中办学,创建全区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县。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积极主动对接会宁等教育强县,争取建立结对合作关系。完善名优骨干教师培养和激励机制,实施“四名一优”工程,扩展“互联网+教育”建设和应用水平,将县一小、二小打造成自治区示范性小学,二中打造成高质量、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学校,县中学教育集团打造为全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集团,职业技术学校打造成自治区级“双优”示范校,加快建设教育质量强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快健康隆德建设。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促进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将县医院打造成综合性医疗救治中心,积极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中医院建成集中医药特色、康复理疗于一体的优势医院;支持妇幼保健院探索开展妇幼延伸服务。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县域综合医改,持续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深化京宁、闽宁、军地、校地医疗合作,通过远程会诊、专家带教坐诊和选派优秀医师外出进修、短期培训,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力创建全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县和全国健康促进县。
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实施就业收入“双增工程”,完善“县级劳务市场+乡镇劳务公司+村劳务工作站”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分层次开展订单、定岗、定向精准技能培训2000人次,实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以工代赈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以上,创收8亿元以上。提升闽宁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等孵化功能,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就业奖补200万元以上,鼓励支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返乡创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实施“一老一小”幸福养育工程,建成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老年康复服务中心,办好普惠托育服务。全面推进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扩面提标,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持续加大特困人员、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救助力度,坚决兜牢兜实民生底线。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场地资源,打造城区一刻钟和农村半小时文体服务圈。创新实施文化惠民、传统文化振兴工程,大力扶持开展民间文化艺人牵头创作、群众广泛参与、极具隆德特色的文娱活动,推动书法、剪纸、社火等非遗文化进校园、进景区,鼓励支持本土文化企业、文化文艺创作者、非遗传承人等走出去,向全国展示隆德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魅力。
八、坚持不懈防风险、保安全,守牢高质量赶超式发展底线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做好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妥善处置化解存量债务。加强预算执行,强化绩效管理,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最急需、群众最愁盼的地方。协同联动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强化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睁着眼睛睡觉”的警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质量通过全域“食品药品安全区”验收,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纵深推进平安隆德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基层治理“1+1+3”、诉前调解“1286”等机制,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深入开展“八五”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持续推进民族团结,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各位代表,发展是时代的强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三个务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自我加压、拼搏奋进,坚决把决策变为实践、把任务变为行动、把目标变为现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牢记绝对忠诚第一要求。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保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决策部署,做到精神第一时间贯彻、决策第一时间落实、难题第一时间破解,以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书写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坚持依法行政第一准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体推进法治隆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常态化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健全完善法律顾问、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人民监督。
强化担当作为第一导向。坚持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牢固树立实干为先、落实为要的鲜明导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紧盯事关发展的大事要事,抓住群众关心的实事难事,大力弘扬“三种精神”,认真践行“严细深实勤俭廉+快”工作作风,保持争先进位状态,树牢无功就是过、平庸便是错的理念,不断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严守清正廉洁第一底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区市县有关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隆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