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固原市原州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08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373   评论:0
内容摘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3日在固原市原州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原州区政府区长 马 波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固原市原州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3日在固原市原州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原州区政府区长 马  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这一年,我们遭遇新冠病毒疫情多轮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在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这一年极具挑战、极为难忘、极不平凡、极富成效,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和区委四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部署,紧盯全年目标任务,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保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艰难中砥砺前行,在挑战中拼搏进取,在奋进中开拓创新,全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明显增强,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458元、15083元,增长8%和10%,基本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踔厉奋发,迈出了跨越赶超的“新步伐”。坚持产业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投资消费质效双升。把项目建设作为稳保促的“强引擎”和“硬支撑”,全力推进“扩大有效投资攻坚年”活动,全年开(复)工项目157个,完成投资94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实体企业,力促雪川农业、溢家大博、羽欣华耀等5家企业投产入规,天楹垃圾焚烧项目并网发电。多措并举挖掘消费潜力,出台支持扩大消费9条硬措施,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开展各类促销活动20余场次,拉动消费3.2亿元以上,培育批零住餐15家企业上限入统,最大化对冲疫情不利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领跑全区。“五特”产业提档升级。坚持跨村跨镇集中连片种植,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产量91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主产区彭堡镇上榜全国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建成肉牛养殖示范片区3个,新培育寨科蔡川、中河曹河等肉牛养殖示范村24个,建成肉牛出户入园(场)10个,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8万头,实现产值10.3亿元。建成马铃薯原种基地1500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8000亩,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实现产值3.96亿元。大力发展中药材和生态经济产业,种植道地中药材4万亩,发展生态经济林5000亩、林下养殖6万只,实现产值6.4亿元。宁夏好水川养殖有限公司被推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原洲源味”入围2022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名单。“五新”产业提速增量。以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为依托,建成原州区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培训培养各类电子信息类产业工人,蓄积产业人才力量。积极引进宁夏飞毛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6条数据线和移动电池贴片生产线建成投产,注册“蓝梦”品牌,供货美团、三星等企业。中节能三营牧光互补项目试点成功,引领原州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稳步推进。明德中药获批自治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鑫宇农农机具获批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六盘珍坊获批自治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五优”产业提质扩容。建成客货邮商融合发展线路7条,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产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全力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须弥山石窟艺术文化旅游节,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避暑胜地·锦绣原州”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年接待游客316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突破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32%、61.39%。彭堡姚磨被评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头营杨郎成功入选全国第六批传统村落名录,荣华锦汇街区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
  二、精准发力,谱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精准帮扶卓有成效。持续用好“115”领导干部包抓、督导检查和动态监测帮扶“三项机制”,对新纳入的105户404名监测对象落实473项具体帮扶措施。全面实施“六大提升行动”,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3%,稳定实现了“两个高于”的目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投入帮扶资金93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8个,打造三营金轮、头营泉港2个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发放小额信贷和富民贷4.8亿元,为脱贫人口购买健康保10万余人次,完成消费扶贫2.39亿元,惠及农户7735户,有力助推了脱贫户和监测户增收致富。中央和自治区考核评估反馈的56条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特殊困难群体医疗保障应保尽保,农村危房即增即改,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供水保证率达到95%,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大力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投入2.74亿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6个领域167个项目,打造三营安和、黄铎堡和润等移民示范村5个,改造提升温棚735栋,兑付产业到户项目资金2235万元。全区移民村劳务工作站实现全覆盖,为2.26万移民劳动力提供“点对点”就业服务,移民村就业、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乡村动能不断增强。实施乡村赋能行动,大力推进“三统三分”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新培育合作社和家庭农场56家,新增流转土地3.6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9.47万亩,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8.8万亩,有力夯实了农业现代化基础。创新“产业基地+田间学校+专家教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多措并举,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化”、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等问题。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原州区移风易俗赋能乡村振兴”典型做法被中央农办《乡村治理动态》刊发,向全国推广。
    三、植绿添彩,绘就了山川秀丽的“新画卷”。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高标准划定“三区三线”,加快六盘山和清水河生态功能区修复治理,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修复废弃矿山4处、治理大营河25公里。建成原州区森林草原防火智慧平台,火情预警监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完成营造林16.35万亩,绿化乡村道路253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和水土保持率分别达到26%、84.6%和69.2%。持续巩固“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成果,全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4天。清水河三营国控断面水质平均达到IV类、二十里铺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冬至河入清水河区控断面水质平均达到IV类。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5%以上,使用量保持零增长,土壤环境保持零污染。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城市涵养内外兼修。持续巩固自治区文明城市成果,坚持城市环境卫生保洁“以克论净”,全面推行市区环卫网格化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投入1.6亿元改造老旧小区26个,实施古雁岭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城市绿化美化面积不断扩大,市民休闲健身有了好去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建设规划107个,建成头营马庄、陶庄和彭堡硝沟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3个,河川寨洼、开城冯庄等乡村振兴示范村30个,硬化农村道路248公里,维修水毁道路78处,群众生产生活出行更加便利通畅安全。以屋里屋外、院里院外、村里村外“三里三外”干净整洁为目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川区村建成果园、菜园“两小园”5363个,山区村种好房前屋后“10棵树”5.2万株,村庄绿化率达到32.3%。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配备垃圾桶3.6万个,新建农村生活垃圾分拣中心41个,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提升改造项目6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站)15个,完成农村改厕1.1万座,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期盼和愿望,原州区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
四、用情服务,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新福祉”。坚持民生改善,促进共享发展。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持续深化“互联网+教育”,全力推进智能研修中心项目建设。深入推广“集团化”“城乡共同体”办学模式,固原五中与福州连江一中、银川二中等名校缔结组团式帮扶关系,十八小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实验小学实现对口帮扶。六幼、二十小等5所学校投入使用,城市基础教育不均衡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全面推进“县管校聘”“3+1+2”新高考改革,494名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城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有序发放各类资助金2320万元,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持续优化课后服务,巩固“双减”成果,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13名原州籍学子圆梦清华北大。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累计招生突破1200人,培养产业工人206人,全部实现稳定就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被国家人社部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牢固树立大思政、大教育观念,全国“大思政”教育教学研讨培训会在原州召开,“区域教育中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公共卫生更加普惠。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内分级诊疗就诊率达到90%以上,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区人民医院成功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文化街卫生服务中心、三营中心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头营、开城卫生院成功创建国家基本标准卫生院。扎实开展人均寿命提升工程,适龄妇女“两癌”、新生儿多项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率分别达到100%、99.13%。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大楼、深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南关西湖路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乡村”演出110场次,参与群众10万余人次。成功举办第三届六盘山诗歌节,“中国诗歌之乡”“文艺原州”品牌更加响亮。举办第六届六盘山登山节等体育赛事活动8场次,参与群众2.5万余人次。原州区青少年篮球U16组获全国城市篮球联赛宁夏男女组“双冠”,原州十一小被评为国家级亚运足球梦想学校,三营中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最佳学校”,三营镇被评为自治区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持续完善更加全面更多层次的社保体系,坚持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新增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766户2533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997.5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564.57万元。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8%和98.7%,居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75.2%。就业服务更加充分。出台稳岗位促就业政策措施20条,发放各类创业担保贷款2.8亿元,培育创业实体914个,3.06万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589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53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万人,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2.5%。东海园区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原州区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被评为自治区就业创业先进集体。
  五、守正创新,激活了改革开放的“新动能”。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发展。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深入拓展“163”政务服务模式,999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失业登记、户口迁移等35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纳入“跨省通办”范围,办理跨省通办事项6000余件。新增市场主体3879户,存量市场主体达到3.7万户,同比增长9.4%。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限大幅压缩,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利的政务服务。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为企业抒困解难,全年为辖区568 户(次)纳税人办理全口径增值税留抵退税9840万元。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六权”改革有力推进。完成39万亩耕地、58家工业企业和313家规模化养殖户用水量确权,颁发用水权证446本,交易节水指标1300万立方米,自治区“用水权”改革中南部现场观摩会在原州召开。加强用地规划管控,扎实推进土地确权,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6.3万户123.43万亩,腾退闲置农村宅基地及其他集体建设用地2000亩,土地资源有效盘活。对52家排污单位初始权、36个项目政府储备排污权应确尽确,出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标22吨,实现了排污权第一笔交易。完成山林资源权籍调查103万亩,颁发林权类不动产证书9本,流转山林地经营权2.1万亩,建立完善顺畅的山林经营权交易流转机制。有力推进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1.15吨标煤/万元,下降3.01%。创新成效显著增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社会R&D投入1.44亿元,同比增长0.22%,投入强度达0.91%。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家,备案自治区科技型企业15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33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六、强化治理,构建了安全发展的“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扎实开展自建房、防溺水等14个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排查隐患1268条,完成整改1264条,整改率99.7%,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景园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对157处地质灾害险点实施动态监测、工程治理、避险搬迁等措施,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安全。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启动“八五”普法,深入落实“1+1+3”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和命案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信访事项化解,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案件、八类案件、侵财类案件分别下降14.4%、51.2%、15.3%,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法治原州”“平安原州”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坚决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更加有力。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区”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七、担当作为,交出了效能提升的“新答卷”。坚持政治引领,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和意见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到100%。推行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坚持政务公开常态化运行,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高到95%以上,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改进作风、纠治“四风”,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扎实开展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标本兼治长效机制更加完善,政府行政效能持续增强。
各位代表!一年来,面对新冠病毒疫情多轮冲击,我们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下,全区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取得最佳防控效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用担当践行了初心使命;广大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行动诠释了仁心本色;广大公安干警坚守岗位、向险而行,用忠诚筑牢了抗疫堡垒;广大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挺身而出、奋勇当先,用责任守护了万家安康;47万原州儿女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构建了群防群控坚强的“钢铁长城”。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一年来,我们在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上奋勇争先,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上担当作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上凝心聚力。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区市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积极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鼎力相助,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原单位、驻原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所有为原州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一年的成就,收获满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的链条还不够长、工业的基础还不够坚实、现代服务业的机制还不够活、城乡群众增收的路子还不够宽,部分干部工作的激情还不够高,谋事缺想法、干事缺办法、成事缺方法等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对此,我们要牢记“三个务必”,直面问题,找准症结,切实加以解决。

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开启原州现代化建设的起步之年,做好2023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意义深远。按照区委四届四次全会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和区委四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先行区建设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产业提质增效、项目倍增、改革创新赋能“三个计划”,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宁夏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生态文旅特色市集聚区“五区”建设,持续用力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稳中向好、风险有效管控、社会大局稳定的战略目标,为现代化原州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减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
上述预期目标,充分考虑了我区发展面临的新机遇,认真衔接了过去两年平均经济增速和“十四五”规划目标,总体上高于或相当于自治区和固原市目标。这样的目标,是我们经过慎重考量确定的。一是符合中央、区市的政策导向。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财政、产业、就业等方面提出一套宏观政策,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12345”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三个计划”“五个市”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提振市场信心、补齐短板弱项、放大特色优势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和发展平台。二是切合原州的发展实际。随着融侨、雪川等龙头企业的相继建成投产,我们的主导产业更加清晰,产业链条更加健全,区域优势更加凸显。经过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强劲。三是契合我们的责任担当。原州作为固原市的首善之区,经济总量近几年均占全市的43%,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更要主动加压,充分放大自身优势和潜力,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厚积“跨越式”赶超势能。相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上述目标。
2023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一使命,有效衔接乡村全面振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统筹“五大振兴”,抓实“六项重点任务”,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
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坚决守住125.03万亩耕地红线,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机制,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加大马铃薯、玉米、大豆等新品种选育,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6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绿色食品12个、有机农产品2个。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培育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15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7%。力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个,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0个,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0%以上。
推进农村宜居宜业。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完成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编制,新改建农村公路21.65公里,不断排查农村危房危窑,做到即增即改、动态清零。实施城市公交线路向乡村延伸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建设“一点多能”的农村客货邮服务站点体系,推动城乡客运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牢牢把握“三里三外”整治标准和内涵,积极保护传统村落。新改造卫生厕所2300座,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2个,保留原州乡景乡味、乡风乡韵。
  推进农民富裕富足。牢牢盯住“两个高于”目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收入9000元以下脱贫户动态清零和60%监测对象动态消除风险,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坚决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用足用好用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深化闽宁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深入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围绕解决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情,整合实施涉农项目110个7.8亿元,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比例达到60%,支持就近就业和劳务输出,实施联农带农产业项目20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1个,争创“百乡千村”乡村振兴示范县,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二、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产业提质增效计划,围绕“五特五新五优”产业布局,全力以赴调结构促升级、补短板扬优势、延链条壮集群,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特色产业提质提效。持续加大“三统三分”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力度,继续构建优良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不断做强冷凉蔬菜产业,在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净菜入超”和预制菜加工上精准发力,巩固5个万亩、16个千亩露地蔬菜基地,提升彭堡姚磨、头营杨郎等7个设施蔬菜园区种植管理水平,形成马园、姚磨、杨郎3个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基地,全区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左右,产量突破95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不断做大肉牛产业,建立“固原黄牛”保种选育群500头,改良能繁母牛6.5万头,实施“见犊补母”8.5万头。巩固肉牛养殖示范片区3个,新培育万头肉牛养殖示范乡镇2个,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6个,建设出户入园(场)14个。推动丰霖盛肉制品投产达效,精深加工肉制品2万吨以上,肉牛饲养量突破30万头,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不断做优马铃薯产业,以雪川农业为引领,巩固提升马铃薯淀粉加工及主食化开发企业10家,配套标准化储藏气调库3万平方米,年加工鲜薯70万吨,生产马铃薯制品20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不断做深中药材产业,走“建基地、深加工、强流通、促创新”的路子,种植道地中药材5万亩,年加工中药饮片5300吨,积极争取招引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制剂加工企业落地,力争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亿元。不断做精生态经济产业,在统筹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基础上,走“种经果林,既卖碳排放权又卖高品质水果”的路子,发展经果林13万亩以上,力争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
传统工业扩容升级。立足资源禀赋,稳妥推进煤炭、岩盐、风、光等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力争年内新培育规上企业3家以上。深入挖潜50万吨工业盐资源,积极招引盐化工下游延链状链项目落地。全力配合六盘山热电厂2×1000兆瓦机组扩建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青石峡抽水蓄能、运瓴储能电站、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力争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4000兆瓦以上,全力打造新能源示范县。支持鑫诚工贸等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国铁集团引进铁路专用器材装备制造项目,招引旋耕机、收割机、饲料混合机等制造企业,推动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规划建设闽宁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推进宁夏飞毛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9条数据线及移动电池贴片生产线投产,招引飞毛腿上下游企业6-12家,形成工业新的增长极。
现代服务业培强培优。提档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全力构建现代化县域商业体系和服务业集聚区。新建和改造乡镇商贸中心、物流配送中心2个,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做响“寻味原州”系列活动,深入挖掘福苑餐饮、老张家烧鸡等地方美食,培树一批“老字号”“原字号”餐饮品牌。全面启动生态文旅特色市集聚区建设,提升须弥山、固原博物馆2个4A级景区服务水平,分别依托长城博物馆、六盘玩美乐园、牡丹山庄等重点旅游资源打造原州文化游、都市游、乡村游3条精品旅游线路。创新乡村旅游业态,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开展好文旅合作,引进2家以上企业,以沈家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基础,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持续擦亮“避暑胜地·锦绣原州”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区)和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力争吸引游客达到350万人次以上,旅游社会总收入突破18亿元。
三、坚持项目建设第一支撑,精心铸造跨越发展引擎。大力实施项目倍增计划,坚持把项目作为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压舱石和主抓手,为原州经济社会发展增势赋能。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历史机遇,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六个领域,着力推动优势产业项目落地,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力促高品肉蛋鸡全产业链、宁夏厚土农业集团有机肥等延链壮链项目落地,统筹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集配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全力保障154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99亿元,一季度开复工率达到60%以上,二季度全部开复工。
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强与福州马尾、鼓楼、长乐等市区交流合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突出调一产结构、延二产链条、促三产提升,围绕“五特五新五优”产业链精准招商,下足力气引进福建圣农科技、江西煌上煌、汇仁药业等企业,推动上海孙桥溢佳、雪川马铃薯全产业链(二期)等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年内引进亿元项目5个以上,新签约招商合作项目资金35亿元,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分别增长15%和10%以上。
强化要素供给保障。坚持优化“六个一”项目包抓和“专班+专项”工作机制,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水、用地、用能,千方百计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加大项目金融支持力度,围绕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形成多渠道融资格局。
    四、坚持改革创新第一动能,充分释放区域发展活力。大力实施改革创新赋能计划,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抓好科技创新赋能。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实施“六项”行动,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作用,建设马铃薯种植加工、预制菜研发平台2个。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备案自治区科技型企业1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实施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科技财政支出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0.92%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六权”改革,健全用水权二级交易市场平台,最大限度挖掘土地供给潜力,实现降污增益,推进山林地“三权分置”,规范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5000亩以上。开展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核查,稳妥推进用能权指标交易。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通过兼并重组、资产转让、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盘活国有企业低效资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承包地“三权分置”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等政策举措,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新增市场主体4000家以上。全面落实普惠小微贷款支持政策,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坚持宜居宜业第一形象,不断改善城乡建设面貌。全力加快宁夏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市。大力推动古雁岭森林公园生态修复改造提升工程(二期)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个。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老旧小区5个,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打造宜居宜业青年理想城,着力提升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建官厅乔洼、开城双泉等美丽宜居村庄3个,争取建设三营高标准重点镇、姚磨冷凉蔬菜特色小镇,续建彭堡美丽小城镇。持续擦亮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片,建好“两小园”,种好“10棵树”。实施北方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农村建筑节能改造42万平方米,清洁取暖改造1.5万户,力争农村燃煤替代走在自治区前列。实施三营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建设开城上青石等垃圾分类示范村6个,实现行政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国示范县成果,修建头营石羊至张崖公路、固将公路明庄村段等村组道路5条,联户巷道16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3个。治理张易等10个乡镇地质灾害险点36处5.2万平方米。建设水网调控网络,实施固西引水节点工程和清水河流域防洪治理等项目,除险加固水库、淤地坝3座,争取实施沈家河水库至黑洞沟水库联蓄联调工程。治理小流域4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71%。
六、坚持绿色生态第一优势,大力塑造锦绣原州格局。把“绿色”作为最厚重的底色和最宝贵的财富,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建立古树名木信息档案,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化森林草原防火信息化建设,修建防火隔离带70公里。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道路绿化及绿化带抚育工程,打造生态建设示范点2个,完成营造林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25%,林草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4.7%,创建全国林草信息化示范区。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落实建筑工地“6个100%”抑尘措施,持续加大“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力度,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1.4%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业废水治理、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汁水还田、城镇污水处理提标等工程,确保清水河三营、二十里铺国控断面和冬至河入清水河区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打好净土保卫战,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行为。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秸秆多元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用残膜回收加工转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
拓宽生态富民渠道。持续优化种苗产业结构,全区种苗产业稳定在1万亩以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严格“两高”项目准入和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永驻原州。
七、坚持人民至上第一任务,奋力打造人民生活福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有限的财力优先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办好10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的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提供更全基础教育资源。深化“3+1+2”新高考、教育评价、“县管校聘”等改革,巩固“集团化”“城乡共同体”办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健全教师流动管理机制,实施乡村“走教”计划,城乡交流教师不低于10%。着力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打造五小、十四小数字化转型试点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新建十三幼等学校3所,提升改造固原四中、炭山南坪小学等学校8所,把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打造成自治区优质中职学校。
提供更优卫生健康服务。大力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全面完成自治区健康县(区)创建。加大医护人员培训和关怀关爱,保持医疗队伍稳定性和战斗力。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1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2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区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区域医疗分中心建设,积极对接区内外三级综合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全面提升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让广大群众及时就近享受高效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提供更多公共文体服务。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支持民间文艺团队、农村文化大院健康发展,举办好第三届须弥山石窟艺术文化旅游节、第四届六盘山诗歌节等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乡村”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0场次以上。与福州市长乐区、鼓楼区、马尾区联合举办首届“四地”文化交流活动,相互借鉴,创作更多优秀的、可推介的文艺作品,大力吸引“两地四区”游客往来,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继续办好“六盘山登山节”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完善“十分钟”健身圈,不断满足群众就近健身运动需求。
提供更好社会保障服务。继续优化助企纾困稳岗政策,发放稳岗补贴600余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300余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万余人。落实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00余万元,支持原州区返乡创业孵化园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园区。不断完善调节机制,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持续强化农民工等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落实好低保扩面工作,兜牢民生底线。积极申报增设长城街道办事处,实施城区敬老院、杨郎中心敬老院改造提升项目,新(改)建寇桥路和东海园社区活动阵地。
八、坚持安全稳定第一前提,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着力创造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落实“1+1+3”基层治理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广泛推进红色业委会建设,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落实“一杆子插到底”的督察检查机制,以“睁眼睡觉”的警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坚决守好一方平安。深化金融领域风险排查化解,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网络诈骗、金融诈骗等行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政府债务率保持在“绿色”等级。
持续优化法治环境。纵深推进“八五”法治宣传教育,深化“法律八进”,争创自治区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深化“平安原州”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制,深化双拥共建、国防动员,谱写鱼水情深的时代篇章。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接续拼搏奋斗,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坚定不移建设责任政府。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的高度觉悟,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区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坚定不移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策等制度,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确保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三是坚定不移建设实干政府。全面落实“三个务必”要求,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认真践行人民政府为人民职责使命,以拼搏奋进的姿态激情创业、以干成干好的实效履职尽责。突出实干实效实绩导向,认真落实“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继续发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奋力落实每一项工作,实现每一个目标。
四是坚定不移建设廉洁政府。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治区“八条禁令”、市委“十项规定”和区委“若干意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加强财政、审计、统计监督,深入推进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从严惩治各类腐败行为,永葆为民务实清廉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为描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原州新画卷而团结奋斗!


名 词 解 释

1.“五特”“五新”“五优”产业:“五特”产业,即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生态经济产业;“五新”产业,即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轻工纺织、数字信息、装备制造产业;“五优”产业,即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特色餐饮产业。
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3.“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
4.“115”领导干部包抓机制:第一个“1”是每个乡镇由1名区委常委固定包抓;第二个“1”是30名副处级领导干部、12名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106名乡镇班子成员每人包抓1个行政村;组织发动5072名区市县三级了解农村、会抓农业、热爱农民的精兵强将每人包抓5户农村常住户,做到包抓农村常住户全覆盖。
5.“六大提升行动”:居民收入、移民致富、教育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城乡面貌提升行动。
6.“两个高于”目标: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
7.“三统三分”农业经营体制:农村土地统一经营与农民分项获利、高效节灌设施统一建设与分业配套、农业经营主体改革统一组织与分工协作。
8.“三区三线”: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以及分别对应划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9.“四尘同治”:煤尘、烟尘、汽尘、扬尘“四尘”同治。
10.“五水共治”: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农田退水、城市污水“五水”共治。
11.“六废联治”: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污、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六废”联治。
12.“以克论净”:环卫作业人员对城市道路进行清扫作业完毕后,对该道路随机划出一平方米区域,并将该区域内尘土收集称重的行为。
13.“县管校聘”: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14.“3+1+2”新高考改革:“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试卷为全国统一命题,每门满分均为150分。“1”指考生在物理或者历史科目中选择其中1门作为首选科目,每门满分均为100分,以卷面原始分计入高考文化课总成绩。“2”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每门满分均为100分,按等级转换分数计入高考文化课总成绩。
15.“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6.“大思政”教育: 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17.“163”政务服务模式:“1”是实行“一门、一窗、一网”通办,实现申请办理便民化;“6”是实行多环一体、多站一统、多评一表、多图一审、多勘一踏、多验一联“六多合一”审批机制,实现审批流程高效化;“3”是实行便民服务、模拟审批、监督评价三项保障机制,实现审批服务人性化。
18.“六权”改革: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
19.R&D:即“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
20.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源于浙江省诸暨县枫桥镇,其基本内涵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新时代枫桥经验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21.“1+1+3”机制:一个功能型党支部+一个综治中心+三张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考核清单)。
22.“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23.“12345”发展战略:“1”是“一个指导”,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2”是“两件大事”,即统筹发展和安全;“3”是“三区建设”,即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4”是“四新任务”,即开创经济繁荣新局面、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绘就环境优美新画卷、创造人民富裕新生活;“5”是“五大战略”,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业振兴战略、生态优先战略、依法治区战略、共同富裕战略。
24.实施“三个计划”:实施产业千亿倍增计划、投资千亿倍增计划、改革创新驱动计划。
25.建设“五个市”: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生态文旅特色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市、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
26.“五大振兴”: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27.“六项重点任务”: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奋斗精神。
28.“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9.“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30.文化游旅游线路:须弥山石窟—战国秦长城—西北农耕博物馆—固原古城遗址—固原博物馆—开城元代安西王府遗址旅游线路。
31.都市游旅游路线:古雁岭公园—闽宁街区—六盘玩美乐园—荣华锦汇街区—东岳山旅游线路。
32.乡村游旅游路线:牡丹庄园—开城双泉村—柳林庄园—头营杨郎旅游线路。
33.“六个一”:“六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个包抓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责任人、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
34.“六项”行动: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主体培育、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35.“三权分置”:对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分置。
36.“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7.“六个100%”:工地现场封闭管理、厂区道路硬化渣土物料堆放、覆盖洒水清扫保洁、物料密封运输、出入车辆冲洗达到100%。
38.“法律八进”:“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和新增的“法律进社会组织”“法律进宗教场所”。












原州区2023年民生实事
序号 实事名称 实事内容 牵头单位
1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改造5个小区,13栋楼体,740户居民,住宅建筑面积7.65万平方米,总投资4139.52万元。 综合执法局
2 妇幼健康医疗救治 为全区2000名新生儿免费开展遗传代谢病、耳聋基因筛查,为6000名35-64岁农村适龄妇女免费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卫生健康局
3 教育资源扩容工程 新建原州十三幼、三营四小、头营镇杨郎幼儿园等学校3所,提升改造固原四中、五中、七中、原州二小、六小、十四小、黄铎堡学校、炭山乡南坪小学等学校8所,打造原州五小、十四小数字化转型试点校。 教育体育局
4 冬季清洁取暖工程 完成城乡冬季取暖热源清洁化改造171.7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2万户4.56万人。 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
5 农村卫生厕所改造 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300户。其中:官厅镇50户、开城镇300户、张易镇300户、头营镇350户、三营镇300户、彭堡镇350户、黄铎堡镇300户、中河乡200户、河川乡50户 、寨科乡50户、炭山乡50户。 农业农村局
6 农村公路基础建设 新建农村公路21.65公里,硬化农村联户道路160公里。 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
7 特殊群体关爱服务 全区现有50余人急需居家托养、邻里照护服务,通过公益性岗位、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持续居家托养、邻里照护服务,实现应托尽托。 残联
8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治理工程 对官厅镇东峡村、贺套村和炭山乡炭山村7处地质灾害险点实施搬迁安置,消除48户195人生命财产安全。对张易镇、开城镇、彭堡镇、头营镇4个乡镇2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改善人居环境。 自然资源局
9 就业创业扶持工程 购买公益性岗位500个,新增城镇就业3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0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0 送戏下乡惠民演出 组织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戏曲进校园,节庆广场文化演出等文化活动300场次以上。 文化旅游广电局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