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西宁市城东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03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87   评论:0
内容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1年3月10日在西宁市城东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区长 韩俊良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贯彻新理念 “十三五”发展迈上新台阶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为艰难的一年......

西宁市城东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3月10日在西宁市城东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区长  韩俊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贯彻新理念  “十三五”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为艰难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全力攻坚基本建成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圆满完成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非同寻常、特殊考验之年的优异答卷。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建设引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将“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我们就跟进什么、研究什么,结合实际深化细化什么,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在东区落地落实。坚持和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持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的领悟理解,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更加自觉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党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贯彻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及时向区委报告经济工作,提请研究重大经济社会事项79项,以党的全面领导引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十三五”圆满收官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守牢疫情防控“东大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牢牢把握“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重要要求,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坚持高位推进、主动出击,全体领导干部即刻奔赴岗位、靠前指挥、一线安排,3600余名干部职工全部下沉、逆势向前,一线排查管控人员不讲条件、不讲理由、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迅速推进“平台式”管理、“清单式”防控、“组团式”服务,累计摸排8.4万余人。强化大局意识,主动担当作为,牵头组建西宁火车站防疫阵地,统筹做好分流引导、体温检测、物资保障等各环节工作,在全市县区疫情感染人数最多、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情况下,与全省、全市同步实现“五个清零”,为全市乃至全省疫情防控作出了东区贡献。

在这场战疫大考中,全区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向而行,各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涌现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名,省、市级先进集体11个,先进个人2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情系桑梓、共克时艰,累计捐款捐物达660余万元;全区各族群众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汇聚起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彰显了动员力度空前、解决防疫难题最快、社会捐款捐物参与最多的东区风范。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抗疫斗争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坚持有为应对、勇毅奋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严重冲击的叠加影响,准确研判发展形势,强化运行分析调度,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稳控有力良好局面的基础上,有序恢复经济社会秩序,落实援企惠企政策,推动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39亿元,增幅3.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16亿元,降幅较年初收窄24.7个百分点;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73亿元,增幅40.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亿元,增幅11.7%;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万元,增幅6.4%。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四区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增速走在全市前列。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聚焦“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争取地方政府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3.62亿元,上级专项资金7.42亿元,同比增长15.8%,助力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合理区间,有效拉动经济复苏,地区经济保持了稳定恢复、质量向好、活力增强的发展态势。

——坚持转型升级、多元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畅通市场循环,激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商务业态,拓展延伸“旅游+消费+配套服务”全产业链,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优化完善综合商务区功能,新千、中发源等商业综合体迭代升级,王府井生活馆运行良好,丝路风情街评为“省级示范步行街”“中华民族美食街”,成为全市夜经济网红打卡点,上海喜盈门、王府井奥莱小镇、居然之家等重点招商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建国路综合商务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新兴商圈快速崛起,吾悦广场启动运营,中惠万达开业在即,以建国路综合商务区为核心,区域新兴商圈为骨干、特色文旅街区为支撑的“一体多点”城市新型商圈经济带基本形成。探索“互联网+数字经济”东区模式,举办城东区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暨第三届美食节、电商融合发展论坛,打造“河湟记忆”民俗文化展,推出非遗文化、美食系列记录片21期,开展“东城四季购”促消费活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3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4.43亿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全面完成南北山三期及大园山绿化工程。持续开展绿化美化彩化,建成乐都路等4处绿地景观,栽植各类花草58万余株,鲜花绿草扮靓城区环境。严格落实网格化治气措施,开展减煤、控车和工地抑尘专项行动,全面完成“煤改气”任务,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3%。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清河整治”专项行动,启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投资4230万元完成沙塘川河流域治理修复工程,小峡口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全力推进东胜、谦信化工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有效治理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投资2044万元完成生态互联网项目,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城市监管系统建设。扎实开展无废城市试点,有序推进固废综合利用和处置,打造全省首个“无废市场”。

——坚持统筹推进、建管并重,城区功能日趋完善。全力推进曹家寨片区土地储备项目,坚持“温度”与“力度”协同并举,“速度”与“精度”同向发力,把握群众需求点,找准政策契合点,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利益,仅用3个月时间完成全市最大城中村近70余万平方米征拆任务,拆出了发展空间,拆出了公平正义,拆出了干事激情,创造了东区征拆的新速度。以市政设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动为发力点,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启动辖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七一路、德令哈路等大修整治基本完成,团结一路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中庄路雨污分流改造、“兰西城市群”东大门环境整治、东关大街街景整治项目全面完成,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扎实开展城市体检,投资1588万元应急排险66处,雷达探测94.57万平方米,维修道路2.4万平方米,有效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率先实行市政管养“政企分开、干管分离”模式,全域推行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市场化运行。加快新村建设步伐,傅家寨村二期建成入住,王家庄、褚家营、联合等新村主体完工。

——坚持民生为本、惠民利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全年民生支出占比达86.29%,全面完成10大类22项民生实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开展“四送”活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深入开展“补针点睛”行动,持续加大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力度,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248万元。投资2.7亿元完成64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及配套基础设施改造,20个老旧小区进驻物业服务。加快教育布局调整,完成东方小学等综合教学楼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1755个、校舍1.47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占比降至3.7%。大力实施幼儿园普惠提升工程,完成6个小区配建幼儿园治理任务,新建幼儿园5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6%。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回族医院能力提升、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等一批基础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区疾控中心及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联合11家医疗机构组建核酸检测联盟,日单检量达1万人(份),有效弥补核酸检测能力短板。加大公共卫生和健康领域投入力度,投资1081万元,建成两镇卫生院分院,实施基层医疗设备提升行动,有效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幸福养老”工程,新建1个“中央厨房”、3个爱老幸福食堂,畅通养老助餐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档升级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建成6个笼式足球场,打造2家多功能城市书房。有序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完成入户登记、行业职业编码等工作。

一年来,我们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促发展的高度,坚持“还清旧账、不欠新账”,举全区之力抓重点、攻难点、治堵点,累计筹措资金6.75亿元,成功化解杨家巷片区“烂尾楼”、重点项目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等难点问题,圆满完成百德9.4万平方米征迁、“大棚房”、违建别墅及违法建设专项治理等“硬任务”,一批长期存续、涉及面广、久拖未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疑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我们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依法治区、共建共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圆满完成15个行政村、35个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深入推进法治东区、平安东区建设,认真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研”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7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保障社会面安全稳定。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六清行动”,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犯罪团伙1个。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切实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启动全市首例食品安全事前问责。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各位代表,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2020年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十三五”划上圆满句号。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立足“三个最大”省情认识,围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东区新篇章,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更加注重服务效能提升,自身建设在作风转变中不断加强。持续拓展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推进中央巡视、中央环保督察、国务院大督查、中央有关部委工作督查、法治建设督察和省委巡视、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深入开展“四个奔着去”大抓落实活动、“政策落实年”“基层减负年”和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激励广大干部勇担当善作为,政府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高标准完成46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275件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达100%。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生态优先这一导向,更加注重和谐共生,绿色福祉在生态保护和治理中逐步增值。累计造林绿化1.46万亩,封山育林576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3%。建成13处绿色生态公园,打造7个绿色发展示范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3%。完成沙塘川河水污染治理及水生态工程,国控湟水流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V类标准。深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4项全部完成,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整改任务2项正在积极推进,300件督察信访件全部办结销号,环境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34.3%。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加快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更加注重积蓄发展后劲,经济实力在改革发展中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160.85亿元提升到241.39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803元,年均增长8.17%,增幅列四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合理区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达到32.3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达到83.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10.6亿元增加到137.16亿元,年均增长4.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升38个百分点,达到77.29%,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结构基本形成。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统筹协调这一原则,更加注重精细管理,城区品质在精雕细琢中全域提升。完成凤凰山路等16条主次干道新建改造工程,打通交通微循环道路22条。累计投资5.7亿元,实施142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及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30549套,惠及群众10万余人。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建设任务,累计建成各类厕所176座。深化“幸福西宁·清洁西宁”提升行动,推进“街长制”“门前六包”责任制,健全“警城”联动联勤,城区主要街道机械化清扫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共享发展这一理念,更加注重补齐民生短板,群众幸福指数在精准施策中持续攀升。民生领域资金投入达7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居民健康指标达到全省较高水平。完成义务教育全面改薄任务,新增教学班101个、学位4545个。实施城东区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建成养老场所33个,中央厨房、爱老幸福食堂等28个。打造区文化馆、图书馆,建成22条健身路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累计投资18亿元,全面完成129项民生实事,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郑重兑现了对全区各族群众的庄严承诺!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动力,更加注重职能转变,发展环境在提升效能中持续优化。高质量完成201项承接改革任务,高标准实施61项自主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75家企业“升规上限”。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率先上线运行营商环境移动服务平台,启用营商环境微型服务站,建成全省首个可视化政务大厅。稳步实施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率达100%。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防、治、康、教协同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多元共治这一路径,更加注重创新治理方式,社会大局在法治保障中安定和谐。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六清行动”,铲除涉黑恶犯罪团伙2个。深入实施“七五”普法,统筹推进“法律八进”,清真巷司法所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建省级以上示范单位5家。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全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五年来,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善作善成,一次次谱写了后发先至、跨越赶超的新篇章,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荣誉称号,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县(区)”八连冠,10家单位荣获国家部委表彰22次,31家单位荣获省级表彰56次、205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城东区红军小学马伟同学荣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少年。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发展实践深刻启示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让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真正落地生根;只有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才能厚植优势,竞进有为,提质增效;只有解放思想,打破禁锢藩篱,紧抓改革创新这个“根”和“魂”,才能手把红旗涛头立,长风破浪开新局;只有时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听民声民意,察民情民愿,保民计民生,解民忧民盼,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过多年的苦干实干、接续奋斗,我们全面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乘势而上顺利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英明决策,根本在于省委、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也离不开全区各族群众的拼搏奋斗和社会各界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应急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东区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动能带动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区位、文化、资源等优势尚未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传统产业优势不突出,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有效形成;城市更新进程相对缓慢,基础设施短板依然突出,城乡统筹和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薄弱,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干部队伍作风仍需转变,工作效率、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立足新阶段  全面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新时代城东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央《建议》和国家、省市《纲要》为指引,围绕市委赋予东区“建设美丽繁荣东大门”的光荣使命,全面落实区委十四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和区委对《纲要》编制的要求,制定了《西宁市城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将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明确了“双驱三融”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即以城区转型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双驱动,统筹做好老城区功能优化和完善,促进产业载体建设与新型城市化有机结合,打造生态生产生活共融、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发展环境,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创造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城区新形象,打造绿色生态活力区、产城融合先行区、文旅商协同集聚区、营商环境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样板区。一是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修复,巩固提升国土绿化成果,大力实施公园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土壤保护和防治力度,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区。二是深度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着力畅通经济循环,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扩大精准有效投资。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促进产城融合动能转换。培育新兴产业新支撑,推动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发展能级,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深度融入“大西宁”建设,统筹考虑产业、功能、人口、土地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坚持“西优东拓、一河串联、组团发展、区域联动、多点支撑”的城区发展策略,形成“一轴一心两极五组团”城区发展格局。四是全力改善民生福祉,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优化公共服务供给,释放更多民生红利,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五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破瓶颈、疏通堵点、补齐短板,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六是优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城区文明实现新提升,民生福祉取得新进步,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到2035年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转化实力、城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质量更优,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我们坚信,只要全区上下继续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共同谱写东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三、融入新格局  奋力夺取开局之年新胜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积极投身“五个示范省”建设,培育发展“四种经济形态”,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建设美丽繁荣“东大门”,奋力谱写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东区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市定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湟水干流小峡出境断面水质、节能降碳减排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实现今年各项目标,要着眼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强投资、扩消费、优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投资与消费协调互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提升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扩大精准有效投资。坚持以投资保增势、扩优势、强态势,围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商贸流通等7大领域84个建设项目,全力以赴抓开工、抓推进、抓落实,倒排工期、倒逼进度,确保年内完成投资60.6亿元。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攻坚”“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健全完善项目常态化专班跟进和督导机制,全力推进曹家寨片区开发、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及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大园山文化体育公园、曹家寨学校改扩建等项目。紧盯中央、省市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点改革,充实完善项目储备库,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争取力度,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认真贯彻政府投资条例,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方式、规范项目管理,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领域,更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合理引导消费布局,强化建国路等特色商业街区消费配套建设,发挥新千观光夜市示范效应,加快建设中惠万达等商业综合体,打造消费新地标。引导传统商贸实体线上线下融合经营,支持品牌连锁经营门店向社区延伸,建设社区便民商业网点,畅通消费循环。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深入开展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持续打造“多彩非遗·知味城东”特色美食文旅品牌,促进商贸繁荣和文化旅游消费,拉动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新兴消费,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消费。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双招双引为载体,全面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聚焦绿色发展、产业转型,突出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线上招商。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联席会议、考核奖励、项目跟踪服务制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组建东川工业园区产业合作联盟,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需求,建立招才引智、招商引资联动工作机制,推动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互融互通。紧紧抓住中央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良好机遇,依托“青洽会”“城洽会”等平台和外出招商活动,力争签约一批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领域重点项目,全力推进下南关、为民巷、沙塘川片区等项目招商,确保年内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12亿元以上。

(二)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建设主导产业清晰、比较优势明显、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体系,切实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巩固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基础,加快传统商业街环境品质提升,抓好专业市场升级改造。积极推进传统街区商业门店提升改造,培育壮大平台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首店经济等新业态新动能,打造结构完善、运营规范、拉动明显、形象美观的特色商业街区。扩大体验式商业业态的供给规模和质量,加快形成南山东路、八一路等“东大门”新商圈。全力推进王府井奥莱小镇项目,建设融合枢纽交通、商业服务、市民休闲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协调推动火车站区域商贸、物流、休闲产业繁荣发展,打造交通枢纽型商业创新集群。充分发挥建国路综合商务区辐射带动效应,以中惠万达、吾悦广场等街区为支撑,推进智慧商圈、数字生活建设,引导商圈功能业态复合,强化公共交通支撑,形成高品质商圈配套和高标准生活服务配套,打造东区商业新名片。

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整合康养资源,聚焦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健康旅游、健康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发展。搭建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稳步推进医养融合,探索建立多元化医养结合模式。鼓励发展融资投资、储蓄、信贷、证券买卖、商业保险和金融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构建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家庭社区服务向特色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鼓励发展无人售货等便民新业态,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化社区服务,完善医疗保健等新功能,开展家政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完善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加快物业服务提质增效,认真落实《西宁市物业管理条例》,探索建立物业服务分类动态调节机制,实行“菜单式”服务、差异化收费,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区,分别制定物业服务标准。对老旧小区、动迁安置小区、零星楼宇等布局分散小区,探索社区自治模式,由社区居委会成立物业服务机构;对小散“无物管”小区进行整合,实行统一“打包”模式,比价选聘物业服务机构,实现物管全覆盖。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物业参与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动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1+3”物业管理机制。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饮食文化、收藏文化、非遗文化、武术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提升城区文化魅力。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创新文旅业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戏剧、影视、动漫、游戏等产品,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美食街、历史文化街、特色旅游购物街、土特产街区,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挖掘培育传统餐饮老字号,打造区域特色饮食文化品牌。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提高酒店住宿、餐饮服务、购物消费档次,提升旅游服务能级。

(三)加快推进城区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城区格局。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城区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区。

推进新型城镇化。抢抓兰西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高原美丽城镇示范市建设,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保障进城人口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不断提升支撑和吸纳人口转移能力。全面推进与东川工业园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围绕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发挥城区商业要素聚集、生活便利、幸福宜居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化发展服务基地,推动园区产业发展与城区功能优势互补、产业互动、服务共享、空间互联,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村建设,持续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宜居功能。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村级仓储物流、专业市场、酒店宾馆等提升改造,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工程。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度融入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积极创建高原美丽示范市,协同推进美丽城市,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区。加快推进曹家寨片区开发,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康养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现代商住中心。加强拥军巷、为民巷等城市存量片区挖潜提效,以中庄、团结桥片区开发等城区品质提升重点工程为牵引,打造城市亮点区块,塑造城市时代风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品质,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充分利用空置场所、公园绿地等“金边银角”,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的健身设施,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健身房”。全面完成七一路、德令哈路、五一路大修整治,实施共和路、滨河路、南小街大修整治和纬七路新建项目。坚持挖掘存量、赋能增量,加大城区停车空间开辟力度,加强智慧停车场建设,试点建设井筒式地下车库,配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切实解决社区底商和群众停车难题。实施建苑小区、毛纺西院等80个老旧小区7738套房屋综合整治及配套设施建设,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因地制宜改造水电气暖、垃圾分类、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等环境,完善适老、停车、体育健身等配套设施,提升医疗、养老、托幼、助餐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深化城区精细管理。建立环境卫生清洁指数、冰雪天气联动清除机制,持续开展“全城清洗”行动,强化空间立面整治,打造“最干净高原城市”。推动“1+3”城市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市政环卫及绿化一体市场化运行改革,切实提高环卫清扫质量和绿化养护水平。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统筹做好市政公用设施及地下管网“1+N”三年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整治道路桥隧、地下管网、地质灾害等领域,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推行“强制干湿分离”垃圾分类试点,年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以上、综合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力争184个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坚决整治私搭乱建、超期临建等违法建设,维护城区建管秩序,展示良好城市形象。

(四)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构画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时俱进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全面落实国家公园示范省创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城市典范部署要求,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净化城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启动实施南北山四期绿化工程,全面构建并落实三级林长制,做好大南山、纳家山管护,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厚植绿色发展底色。积极融入公园城市建设,实施城区园林绿化增量提质行动,开展庭院景观提升,合理布局“绿心、绿楔、绿环、绿廊”等结构性绿地,打造集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高标准改造提升湟乐公园,以“两河”串联宁湖湿地公园、团结公园、东胜公园、沙塘川公园,塑造规模化、多种类、组团式的公园群落风貌,努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亲水体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观廊道。

高标准推进污染防治。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严格落实“10个100%”扬尘防控措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完善三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持续开展清河整治专项行动,依托绿色生态城市监管系统,实施湟水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等10项重点工程,优化滨水景观通道,提升沿河功能构成。优化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实施德令哈路、滨河路片区支路雨污分流改造。加强土壤资源风险管控,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以木里矿区非法开采问题为镜鉴,持续推进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重拳遏制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优化提升湟水河沿河功能构成,充分利用生态价值外溢带来的消费客流,把生态价值转化为消费热点,打造以“城市客厅、商贸门户、转型窗口”为主题的湟水河生态活力轴,展示美丽繁荣东大门靓丽风景线。全面完成“无废城市”试点任务,继续开展好绿色创建十项活动。加快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倾情尽力办好10大类23项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加大创业带动就业、灵活就业等政策支持,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促进充分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社保暖心”行动,扩大“互联网+社保”覆盖范围,构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相衔接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方式,着力构建统筹衔接、政社互补、高效便捷、保障有力的多层次智慧“大救助”格局。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各族群众住有所居、职住平衡,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完成杨家庄小学改扩建项目,实施曹家寨学校改扩建服务藏区发展工程,扩充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力争年内消除“大班额”。加快区第二、第三幼儿园建设,争取实施第四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270个,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强和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增加普惠性托育供给,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多种类型的托育机构,有效纾解年青一代托育焦虑。发展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推进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健康东区建设,整合公立医院和企业医疗机构资源,推进智慧医疗数据信息共享,完善“网上挂号、预约诊疗”模式,不断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回族医院迁建等项目,促进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打造幸福公园“历史记忆”主题创意公园和勤奋巷文化创意巷子,新建2处城市书房、3个笼式足球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持续攻坚历史遗留问题。站在“抓历史遗留问题就是抓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政绩”的高度,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扎实开展历史遗留问题百日攻坚行动,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形成“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全面梳理分析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建设、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找准分歧的焦点和法规政策的结合点,聚焦突出问题,突破瓶颈制约,循序渐进、逐项攻克,力争年内再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难题,真正做到解民忧、舒民心。

(六)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用改革精神推动创新,用创新方式深化改革,加快破除制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最优发展环境。

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把握内涵变化,明确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路径,在政策导向上,更加注重“公平普惠”,更加注重“人人参与”,更加注重“宜居宜业”,找准着力点、突破口,着力打好“组合拳”,把营商环境的集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各项工作系统提升、整体改善。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科学规范审批事项,实行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建成企业服务平台,推动“全流程网办”“不见面审批”。提升改造区市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优化便民热线,加快政务服务事项向镇办、村社区下沉办理,创建“亲商便民”政务服务新品牌。创新监管方式,推行“互联网+”监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完善以信用监督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施包容审慎和公平公正监管。坚定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心决心,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敢为人先、勇争一流,高质量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加快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持续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疫情防控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失业保险稳岗力度,助力企业发展。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扶持,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建立民营企业账款清欠长效机制,为中小微企业“输血供氧”。强化市场主体及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当好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服务员”,让企业家在建设美丽繁荣“东大门”新征程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推进重点改革任务,以改革为动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助推辖区企业生产技术升级改造,增强供给体系韧性。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试点工作,规范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管好用好政府债券,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巩固街道体制改革成效,积极推动街道用好综合管理权,提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服务管理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持续深化紧密型医联体改革,高标准建设“健康服务共同体”,协同推进“五医”联动改革。加快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促进育人模式转型和区域内学校共同发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盘活农村资金资产资源。

(七)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提高法治建设水平。一体推进法治东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果,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政府执法暖人心、聚民心。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复议案件听证制度、案审制度、“三次调解”制度。以宪法、民法典为重点加强全民普法,创新开展“八五”普法,扎实有效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顾问制度,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一体融合发展,实现法律服务管理规范有序。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创新平安东区建设,深化社会治安分级评价机制改革,推进“网格化”与“街长制”衔接融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街区融合共治。打造“雪亮工程”升级版,推进数字化管理指挥中心深度应用,建设智能化社会治理平台。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区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持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研”活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大力推行“一站式”信访调解机制,最大限度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年内打造1个市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个省级“枫桥式”司法所,让“枫桥经验”在东区落地生根。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六建”工作,着力形成打击整治、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群测群防、联防联动机制,建成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排查治理各类风险隐患,强化行业安全监管,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效能,坚决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建成区民族团结展示中心,稳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探索建立社区“石榴籽”家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沿着大众化、人文化、实体化方向纵深发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各位代表,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2月19日,市委召开全市作风建设大会,以“新春第一会”形式,号召全市上下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营造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为我们立足新起点、展现新风貌、实现新作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提供了实践路径。3月5日,区委召开全区作风建设暨重点工作推进会,动员全区上下对标对表中央、省市委部署要求,发扬“三牛”精神、打造铁军队伍,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攻坚战、整体战,为我们起好步、开好头,建设美丽繁荣“东大门”提出了明确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始终把感恩奋进、拼搏赶超作为履职坐标,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倾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强化政治引领。时时刻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重要内容,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依法行政。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廉洁履职。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从严控制“三公”支出,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整治文山会海、痕迹主义,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成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营造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大力整治发展气场不浓厚、为民服务不主动、工作进取不积极、任务落实不到位、担当意识不强烈等突出问题,激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大力营造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拼搏赶超,全力跑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棒”,迈准迈稳新征程的第一步,奋力谱写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东区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