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14日在甘泉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甘泉县人民政府县长左新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提交大会的《甘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予以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和2020年工作情况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总书记对陕工作提出的“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群众美好期待为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努力克服诸多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五年来,我们集中精力,抓统筹、增后劲,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持续巩固传统动能,激发新生动力,生产总值连续五年增长,年均增速保持在4个百分点以上,是2015年的1.3倍;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投资端拉动稳健,消费端刺激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达到2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达到6.54亿元;持续加快增长方式转变,第一、二产业增长稳定,第三产业增长直线攀升、是2015年的1.64倍,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19:28.5:52.5;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家庭收入逐年递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7%和8.42%;经济在量的合理增长上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提升10位。
五年来,我们精准发力,抓转型、促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75万亩,家禽饲养量达到141万只,山地苹果栽植面积突破4万亩;“原味甘泉”品牌效益显现,8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575个,“五上企业”总数达到45个;工业园区聚集效应初显,建成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驻园企业达到32家,被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进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旅游成为拉动三产繁荣的强大引擎,地质观光、绿色康养、红色旅培三大板块协同发力,甘泉大峡谷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网红翘首打卡地。累计接待游客237.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6亿元。
五年来,我们持续用力,抓项目、建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投资拉动愈加明显,累计争取各类项目1279个,到位资金47.77亿元;成功招引项目42个,到位资金26亿元;累计实施治沟造地、高标准农田、府村川水库、210国道过境线改迁等打基础、利长远重大项目191个,完成投资112.75亿元。乡村面貌大为改观,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下寺湾镇被列为省上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县城扩容提质有序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重大市政工程压茬推进,曲里、太皇山新区功能日益完善,建成区面积扩展到4.6平方公里。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被列入全省重点支持的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示范县之一。
五年来,我们实处着力,抓重点,破难题,三大攻坚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农村安全饮水、通村道路、电力入户率全部达到100%;教育、健康、就业等政策全面落实;全县39个贫困村、3048户7899人实现脱贫退出,脱贫宣言掷地有声、2019年成效考核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污染防治取得关键成效,源头预防、末端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和6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北洛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精准落实大气治理“六大措施”,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0天,在陕北25个县区中首家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防范化解风险坚定有力,加大到期债务清偿和企业账款、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
五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抓实事、惠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举全县之力办人民最满意的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至90.45%,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累计完成投资4.7亿元,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陕西省“双高双普”达标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门诊报销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均等化医疗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完善,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学之乡”。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1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连续7年被省信访联席会评为信访工作“三无县”,“樊九平式”调解模式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甘泉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抵住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多重压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84亿元、增长0.3%,排名全市第7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3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34亿元,增长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亿元,较上年持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和8.2%。
一是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积极应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53万亩、产量达到5.1万吨。持续优化农产品结构,种植朝天椒、贝贝南瓜等特优作物3.28万亩。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新建日光温室、大棚438亩,改造老旧基地2000亩,巩固发展食用菌128万棒、时令水果3520亩。新改建规模以上湖羊养殖场39个,延安农投公司万只湖羊种羊养殖基地主体建成,湖羊饲养量达到3.3万只。建成千亩以上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12个,新增栽植面积5080亩。
二是工业经济更可持续。全力稳定油气、管材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原油产量17.5万吨,生产石油专用管15万吨;道镇延1071、下寺湾延1044、县城延864气化项目建成投用,最大程度缓解工业经济下行压力。陕西甘农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金胜建材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陕西粮农集团30万吨生物质燃料乙醇项目完成供地前期工作,国家电网投资集团绿能植物工厂、中通集团智能科技电商产业园、陕西果业集团苹果产业后整理等一批产业类项目落户园区,全年新增“五上企业”11家,工业经济稳的基础、增的后劲显著提升。
三是全域旅游更富活力。甘泉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完成提标改造,“战马杯”半程马拉松赛掀起“旅游+体育”新热潮;美水泉遗址公园对外接待游客,石门豆腐小镇成为承接来甘游客重要节点,为打造“主宾共享”全域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抢抓入围全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10大片区之一重大机遇,完成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雪地讲话”等4处旧址修复和陈列布展,串接“奋进新时代、重走长征路”等系列旅培活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66亿元。
四是城乡环境更为宜居。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进入尾声,改造提升北关、金庄片区老旧小区12个、惠及住户812户。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顺利封顶,人生广场、美水泉涌广场建成开放,城市空间有效舒张。有序推进“城市双修”工程,完成太平梁山体绿化、曲里环境整治提升等修复治理工程,北关桥头、初级中学门口等多个节点完成路面拓宽、杆线规整、绿化美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扎实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落实落细各项精细化管理措施,规范引导“地摊经济”“夜市经济”,城市细胞更具活力。
五是投资拉动更具成效。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6.5亿元,争项争资排名全市前列。制定出台《甘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甘泉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严格落实“一企一策”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成功签约项目11个,签约金额46.8亿元,到位资金5.94亿元。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市制定出台《小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全年共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4个,完成投资21.35亿元;实施县级重点项目37个,完成投资24.34亿元。
六是攻坚成果更加巩固。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完成各类问题整改141条,确保反馈、自查问题清零见底。全年下达财政专项资金5014万元,落实贫困户补助资金858户698万元,开发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933个。不断完善农村饮水、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制定出台稳定脱贫成果长效机制171项。同时,就业、教育、健康、兜底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有效推进河道“清四乱”常态化治理,完成金庄、北关等重点区域雨污分流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提升工程,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完成“禁煤区”“禁燃区”划定,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0天。制定出台《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和运行稳定十项措施》,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资金支持,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政府债务得到最大程度化解。
七是群众生活更显殷实。有效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建成PCR检测实验室2处、集中隔离点1处,防控能力显著提升。省市多家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全年提供医疗救助6302人次。城镇新增就业788人,实现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高考成绩创历年最佳,本科上线199人,被评为“陕西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先进县”。“四海欢腾庆国庆·万家团圆迎中秋”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我县参展作品在第二届中国(延安)文化传承博览会上获得多项殊荣。
八是社会治理更有效率。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案接访制度,及时受理网上信访投诉和群众反映问题,信访形势平稳可控。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一表三清单”制度,加大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雪亮工程”整合社会视频资源做法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全市派出所现场推进会在甘泉召开,“百警连万家”警民连心活动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刊载,综治形势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九是民主法治更入人心。坚决贯彻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工作建议15件、分组讨论意见15件、政协委员提案33件、12345智慧政务服务热线办理工单725件,办结率达到97.5%。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县政务服务中心高效运转,帮助企业、群众代办事项1900余件,网上办结率达到98.8%。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扎实开展“以案促改”专题教育,政府各类会议缩减27%、发文减少16.1%,公务接待费用下降18.8%。不断加强政务督查,累计开展专项督查18次,加强廉政建设、行政监察,政府部门执行力和公信力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应对风险挑战、寻求转型发展的五年,是高位谋划长远、打牢发展基础的五年,是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最催人奋进的是:农工商旅协同发力,产业转型一年比一年快;最引人瞩目的是:双修双改全面推进,城乡面貌一年比一年新;最让人欣慰的是:敬老扶幼惠民利企,群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最受人关注的是: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百年目标一年比一年近;最令人振奋的是:创园创卫教育均衡,荣誉表彰一年比一年多;最颇感自豪的是:久久为功锻铁成钢,自身建设一年比一年实。这些成绩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投身甘泉建设、助力甘泉发展、关注甘泉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质量不高、速度不快、效益不佳仍然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型升级、追赶超越仍然是当前最艰巨的任务;转变作风、担当作为,有效落实、高效推进仍然是当前最迫切的要求。从经济效益来看,经济外向度低,投资拉动不足,消费市场乏力,稳投资、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要素制约愈加突显,争项引资难度加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支撑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还需增强。从产业结构来看,传统农业模式和工业格局亟待转型,旅游服务配套相对滞后,工业园区支撑带动力弱,新型产业体系还不完备;“五上企业”总量偏少、规模偏小,电子商务、养老托幼、康养服务等新兴业态尚未成型,引领发展的新动能发育仍然不足。从发展现状来看,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潜在优势尚未有效激发,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有待补齐;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群众在看病养老、上学就业、物业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县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五年。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稳增长、稳投资的压力持续加大。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随着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陕西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及延安加快建设“三区一基地”等利好政策的持续释放,加快脚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的机遇已经到来。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新机遇,把握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区位优势、转化潜在优势,持续昂扬敢为人先的锐气,鼓足迎难而上的勇气,凝心聚力育先机,蓄能起势开新局,就一定能在追赶超越的新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全县“十四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既定发展战略思路不动摇,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安全发展为底线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目的,不折不扣将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开启甘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和9%。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持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品牌引领,标准化打造示范园区,集约化配置生产要素,有序推进“3+X”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农业后整理步伐,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纵深推进油气能化产业延链强链;改造升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提档进位应急食品产业园;引进大型物流仓储、智慧电商集群,打造延安智慧物流示范县和跨境电商先行区;加快风能、生物能、炭纤维等新能源、新材料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一园四区”协同发展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有效推动旅游业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升级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模式,打响叫亮峡谷观光游、美水休闲游、长征洗礼游、绿色康养游4大旅游品牌。
(二)坚持创新驱动,在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大力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调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深化“放管服”和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产权制度变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健全更加合理、更有效率的要素资源配置和政务服务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活力,繁荣壮大民营经济,力争培育“五上企业”100家以上。把招商引资、争项争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盯上级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和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持续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五年实施重大项目251个,计划投资501亿元,推动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文化引领,在文明程度上实现新提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综合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挖掘美水泉、秦直道、白鹿寺等历史内涵和红军会师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记忆,大力开发陕北说书、唢呐、秧歌等非遗文化,守好精神标识和文化遗存,推出一批富含甘泉元素的文化精品和文创产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统筹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优质均衡义务教育、高质量高中教育、特色化职业教育,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四)坚持尊重自然,在生态保护上再上新台阶。围绕融入延安中心城市目标,主动承接延安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加速推进甘延一体化进程,加大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方位融入“双修”理念,大力实施棚改腾空区域建设、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不断完善交通路网、地下管网、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大力开展绿化亮化美化等城市景观提升行动,推进文化标识统一和产城融合,建设“智慧城市”,实现城市由快速扩张向有机更新、由满足功能向宜业宜居转变。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统筹乡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支持下寺湾、道镇两个重点镇扩容提质,优化桥镇、劳山、石门功能布局,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入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三项攻坚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认真践行“两山”理念,落实落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综合举措,提升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水平,让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成为甘泉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底蕴。
(五)坚持共建共享,在民生福祉上达到新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常态化就业供需对接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开展稳就业精准帮扶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有序推进“健康甘泉”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长效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体系,打造优质高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强化对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帮扶。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覆盖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使符合条件的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提升扶残助残能力,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六)坚持协同高效,在治理效能上得到新提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强化源头治理,坚持信访工作重心下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升“雪亮工程”管理效能,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和新型网络犯罪,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认真做好2021年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年,更是加快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保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4%和8.3%。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夯实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发展实力。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一是抓农业增效。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3.7万亩,将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2万亩以上。以洛河川、府村川为重点,巩固提升设施蔬菜产业,新改建日光温室600亩、大棚400亩,完成瓜果播种面积2.89万亩。按照“五新”建园标准,新增山地苹果面积5000亩,年内陕果集团苹果产业后整理项目建成投运。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支持延安农投万只湖羊场投产达效,加快推进规模化屠宰场、甘肃民吉农牧公司饲草种植加工、陕西致道农业精酿啤酒及苹果起泡酒生产等项目落地。持续提升“原味甘泉”品牌效益,加快“北品南下、南品北上”进程,有效提升农业发展质效。二是抓农村增色。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补短提标,加快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健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启动甘志路“三改二”工程,改造村庄巷道16公里,下茬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年内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以乡村治理联动联创为总抓手,下气力清理拆除乱搭乱建,实施村庄“四旁”绿化工程,鼓励农户整治院落环境,综合提升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以城郊结合部和“一河、两线”为重点,打好农村垃圾处置、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组合拳,年内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5%、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三是抓农民增收。以巩固为前提、拓展为目标,全面提升脱贫攻坚成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要求,在抓好“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继续整合各类资金资源,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政策从集中攻坚向常规化、长效化转变,实现产业、人才、组织、政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政策连续、平稳过渡。落实常态化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实时监测、靶向帮扶,抓好产业就业精准对接,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上下功夫,确保群众收入稳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
(二)持续推动工业转型,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强链延链补链,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增强传统产业动力。坚持“稳油、增气、促转化”,全力支持下寺湾采油厂、延长石油装备公司最大限度释放产能,全年完成原油产量20万吨、加工管材13万吨以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天然气转化利用上,有效发挥能源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作用,支持延长油气勘探公司转段提效,年内建成集气站4个、开发天然气井60口,加工天然气1亿立方米以上;推动延安能化集团与中石化华北分公司深化合作,加快道镇国定勘界区域天然气开发利用,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持续延伸产业链条,争取新洁燃气西北LNG交易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拉动油气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振兴。二是释放加工产业活力。以甘泉工业园区为主阵地,完成园内靖西天然气管线迁移,持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以“亩均效益”论英雄,激发驻园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启动应急食品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及1.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对现有食品加工企业产品进行全面优化升级,引进压缩饼干、耐储罐头等应急食品加工企业5户以上。加快陕西粮农集团30万吨燃料乙醇加工、国电投绿能植物工厂、唐正能源应急医疗装配式移动隔离用房、延安想你哩杂粮加工及美水系列小杂粮厂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工业园区百亿级产业集群。三是挖掘新兴产业潜力。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深化与国铁旅服传媒集团公司合作,加快推进中通快递、韵达快递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争取圆通快递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组团落地、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延安智慧物流示范县和跨境电商先行区。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进度,完善农村电商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农副产品进城”和“工业产品下乡”双向循环水平。积极进军新兴能源市场,加快推进西门子歌美飒100兆瓦集中式风力发电、延安电业新能源20兆瓦分散式风力发电建设,有效整合光伏发电产能,完善电力外送通道,形成规模化新兴产业集成板块。
(三)持续促进三产繁荣,不断激发发展潜力。坚持全域化与品质化同步迈进,发挥核心景区带动效益,完善旅游服务要素保障,推进旅游业与服务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整体提升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推进设施大配套。全面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加快甘泉大峡谷、劳山森林公园4A级景区创建和豆腐小镇、美水泉遗址公园3A级景区创建,叫响生态、民俗、康养、红色旅游四大品牌。加快大峡谷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题酒店、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系统等服务设施建设;启动美水泉遗址公园二期改造提升工程;持续完善豆腐小镇民俗体验基础设施;推进劳山森林公园康养基地医养院、中华医道、游客接待中心建设,有效提升住宿、餐饮、交通等综合服务水平;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完成境内10个红色景点的维修保护和雪地讲话旧址游客服务中心、广场、停车场等建设,形成主题鲜明、相互补充、共同繁荣的产业格局。二是推进服务大配套。紧盯旅游消费端需求,着力构建与全域旅游相协同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旅游全要素提升行动,打通府村至任家台旅游专线道路,新建游客集散地3处,加快核心景区周边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农家乐、民宿、酒店评星定级,整体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完善5G基础设施、旅游大数据、物联网、景区VR展示、标识标牌等,全面提升“智慧型”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商贸等领域深度融合,搭建好“产+销”合作平台,增强旅游服务的拉动力。三是推进营销大配套。积极探索政府、景区、社会资本合作营销模式,整合媒体宣传平台,持续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抢抓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陕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延安市第七届运动会等重大机遇,用足用活“中国天然氧吧”金字招牌,精心举办峡谷半程马拉松、山地自行车、徒手攀岩等赛事,加快构建涵盖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平台在内的动态融媒体传播矩阵,不断提升甘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巩固拓展与巅峰智业、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调查院等研学机构和国内各大旅行社的合作,挖掘旅游内涵,讲好甘泉故事,吸引更多游客来甘旅游。
(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坚持把有效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紧盯投资导向,着眼民生需求,强化要素配置,精准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好项目、大项目。一是物化项目要“准”。精准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动向,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努力形成项目储备充分、接替有序、良性循环的运转机制。持续增强争项争资意识,加大赴京进省争跑力度,采取“重大项目办+专业咨询机构+项目申报单位”的办法,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推动重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流转和利益分享,运用市场理念和“投行思维”,引进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项目。二是推进项目要“实”。筑牢“抓项目就是稳投资、稳增长”理念,全年计划安排基本建设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62.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1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4亿元。按照“筹建项目抓前期、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的要求,落实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定期督查通报制和联席会议调度制“三项铁规”,实行“一张清单”挂图作战、“三色预警”倒逼进度,及时调处解决项目前期、建设、投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续建项目3月份全部复工、新建项目6月份全部开工。三是服务项目要“精”。深化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400万元以下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持续简化办事程序,为项目建设腾出更多空间。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有效发挥各类投融资平台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不断拓宽项目筹资渠道。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城镇轮廓清晰、土地资源有序利用的“一张底图”,加大土地储备调配,盘活各类闲置用地,积极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有效保障各类项目用地需求。
(五)持续提升城乡品质,不断增添发展魅力。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核心,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建设绿色宜居的大美甘泉。一是更高质量建设城市。压茬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尾留征收任务,启动旧城墙城市综合体、太平梁山体公园建设,完成文化艺术中心“五馆”主体及室内工程,做好棚改“后半篇”文章。完成“十四五”期间5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设计,实施瓦窑沟、中心街、西门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最大限度将棚改未覆盖区域全部纳入旧改范畴,争取中省更多资金支持。以“城市双修”为抓手,持续完善旧城区和曲里、太皇山新区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对城区闲置预留土地进行绿化美化,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二是更有效率提升管理。落实城市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措施,做好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城市运行干净、整洁、有序。利用现有资源、平台和网络,打通数据交互渠道,建立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推进基础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智能化。加大治违、治乱、治污、治差力度,让严管成为约束民众行为、规范城市管理的有力抓手。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纵深推进物业管理改革,系统解决“停车难”问题,持续释放“地摊经济”“夜市经济”活力,让群众生活更有期盼、更加幸福。三是更可持续保护环境。始终以“国之大者”为要,扎实做好中央、省委第二轮环保督察准备工作,全面完成督察反馈及“回头看”问题整改销号。落实落细各项污染防治举措,邀请省市系统治理、科学治污专家团队来甘指导,完成环境质量监测站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常态化开展“巡河、清河”行动,加快清泉垃圾处理场、医疗废弃物转运站建设,积极开展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试点,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城区噪声控制功能区划定,全年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330天,以实绩实效守护好甘泉的“蓝天、碧水、青山、净土”。
(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凝聚发展合力。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扎实推进民心工程、民生事业,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是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加快“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让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更暖人心。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县中医院发热门诊、县医院传染病区及实验室改造进度,补齐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短板。实施援企稳岗行动,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稳岗返还等扶持政策,年内城镇新增就业75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持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体育健身运动公园建设,鼓励各类文艺创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破解“小胖墩”“小眼镜”问题,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体系。持续优化教育空间布局,启动实验幼儿园及第二小学改扩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紧盯一老、一少和困难人员三类特殊群体需求,保障各类困难群众救助政策落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加快退役军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让退役军人“回家”更温馨。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完成劳山中心敬老院改造提升和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让甘泉人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三是着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聚焦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机制统一完善,继续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有效化解信访矛盾。加强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公共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科技兴警”,加强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成果转化应用,加快下寺湾、石门派出所基础设施和智能安全小区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水平。持续推进“百警连万家”活动,充分发挥“指尖上的警务室”作用,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甘泉正处在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挑战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始终把人民的期盼作为根本目标,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三大主题,主动作为促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持之以恒转作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建设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法治型政府。将依法决策作为重要前提,全面推进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保证各项重大决策符合法定程序、符合人民意愿。将依法履职作为基本遵循,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将规范执法作为行为准则,整合部门单位执法力量,推进联合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建设以人为本、民利至上的服务型政府。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做到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安全饮水、住房保障、物业管理等热难点问题。持续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规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方便群众办事。推进“网上办公”“掌上办事”走进各行各业,以工作用力换群众省力,以服务用心让百姓省心。
建设锐意进取、敢想敢干的创新型政府。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思维定势,拓宽工作思路,用开放的理念应对机遇,用创新的举措谋求发展,以敢求突破的胆识、敢为人先的勇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破解项目、融资、用地等难题。着力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发扬科学求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全力以赴把经济总量搞上去、把产业发展搞上去、把项目建设搞上去,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这个大局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建设务实勤勉、勇于担当的实干型政府。政府组成部门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对甘泉的建设和发展负责,对甘泉人民的福祉负责,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把抓落实作为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的关键环节,对认准的事情扭住不放,决定的事情一抓到底,健全责任体系,突出过程管理,强化督查考核,严格责任追究,确保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向群众承诺事项掷地有声。
建设作风优良、风清气正的廉洁型政府。全面抓好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干部。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强化对行政审批、招投标、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等领域的监督,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跟踪审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力戒奢靡之风,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用我们的紧日子换得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