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西安市长安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2-17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76   评论:0
内容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0年1月19日在西安市长安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西安长安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娴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9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是长安区重振信心、再塑形象、打......

西安市长安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1月19日在西安市长安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西安长安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长安区重振信心、再塑形象、打翻身仗的关键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连续3年进入全省经济发展五强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逆势而上,增速11.5%,居全市第一;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42012元、15783元,同比增长8%、8.7%。国家、省、市46个现场会在我区召开,140多个考察团来我区交流学习。长安区荣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优秀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区等26项国家、省、市荣誉。

这一年,我们确立了“三三三”战略[1],坚定了发展方向,用实干笃定前行,长安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年,我们树立了全区整体观,集中力量办大事,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花园乡村、“五化”道路[2]、城市建管、河流治理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这一年,我们心齐、气顺、下势干,打赢了大棚房、农家乐整治、行业治乱等硬仗,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推动秦岭生态保护、区属直管公司组建、融资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实干彰显“千年古都、美好长安”新形象,以实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年来,我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用更实的举措,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出台高品质酒店、总部经济鼓励扶持政策,清理处置低效产业用地项目,明晰产业发展思路,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聚焦城郊型农业,恢复王莽、王曲水稻种植1000余亩,重振“桂花球”大米品牌,让“老西安”味道重回市民餐桌;做强花卉、草莓、鲜桃等特色产业,农业增加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5%。聚焦“三个经济”,推动陕西铁投物流一期动工建设,普洛斯智慧物流、联想弘毅平行进口车供应链产业园等项目顺利落地,长安科技产业新城将成为西安物流产业新门户和西向、南向枢纽。聚焦现代服务业,总投资250亿元的中粮千禧国际社区项目基本完成房屋征收,长安梦想小镇完成西沣片区3个村拆迁,长安·富力产业总部等16个总部项目进展顺利,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修订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办法,突出“亩均效益”,让大项目、好项目汇聚长安。积极开展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丝博会成功签约项目20个,签约额达1213.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组团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37家企业采购总额达3.8亿元,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81%,位列全市第二。坚持重点项目推进周例会、月观摩、季开工制度,解决手续办理等问题290余个。28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01.6亿元,完成年任务的125%;142个区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93亿元,完成年任务的102%。

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持续推进“放管服”[3]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75项行政审批事项可“一站式”办理,78项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开发使用“长安项目审批掌上通”APP,实现审批全程透明化、可视化;优化审批流程,精简54个审批环节,大幅压缩审批时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各项市场主体4.2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80.3%。

融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拓展融资渠道,完成三个区属直管公司实体化改革、资产整合、2A级审计评级、私募公司债发行认购等工作,公司实体化改革及债券发行速度创区县新纪录。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积极优化存量债务结构,严控新增债务,保障发展有钱办事、用钱合规。

一年来,我们以大学城建设为抓手,用更新的思路,加速校地融合发展

校地合作日趋紧密。与上海同济规划院合作,高水平修编长安大学城发展规划,打造大西安知识中枢。成功举办人民网2019大学校长论坛暨长安区第一届校地融合大会,全国60多位高校书记、校长齐聚长安大学城,分享智慧、凝聚共识。建立“1+10”[4]联席会议制度,与高校签订共建体育赛事名城、社区市民学院等合作协议39份;校地互动260余次,帮助高校解决校园周边环境、公共设施配套等问题59个,校地之间越走越亲。

青春之城活力四射。2019冰火之恋·舞之魂中外舞剧盛典、绿野星空·长安新丝路交响音乐会等6场音乐活动唱响全城;全国棒球锦标赛、秦岭国际越野跑挑战赛等15场体育赛事精彩不断。大学城半程马拉松创造参赛大学生最多、穿越高校数量最多等多项国内第一,被评为“陕西省全民健身年度最佳赛事”。量身打造的精品活动连通校地,大学城成为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

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启动占地139亩、拥有117个班的陕师大大学城小学、中学建设。与西北政法大学共建法治长安,聘请西安财经大学完成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与西北大学、陕师大、西工大共享体育场馆,共迎“十四运”。“蒜泥星球”等88个众创载体孵化企业928家,创业者总数达到6918名,校地融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年来,我们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抓手,用更高的标准,提升公园城市品质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在公园中建城市,31个公园建设全面启动,柳青公园、滈河郊野公园、樊川公园等13个公园向市民开放,占地2634亩的长安公园将于春节前亮相开园。潏河10公里生态长廊加快建设,清新宜人、绿意盎然的公园场景初步形成。建成管廊18.3公里、燃气管网13公里、热力管网26公里,完成架空线缆落地22.5公里。打通徐家寨南北规划路、靖宁路南延伸段、茅坡路长安段3条断头路。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上塔坡村、西寨村、幸驾坡村、大居安村、郭北村5个村房屋征收全面启动,水磨村、小居安村、赤兰桥村、南雷村、北雷村、鱼包头村、贾里村房屋征收基本完成。引入大公交线路58条,投运新能源客车184辆,更新电动出租车344辆,公共交通“同城化”迈出关键一步;地铁2号线南延伸段启动建设、地铁15号线开工在即,长安融入主城区按下加速键。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从细微处着眼、在细节上用功,建立城市垃圾分类运输模式,建成生活垃圾压缩站4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大件垃圾拆分中心1座,新增城市公厕18座。引入第三方投资建设充电桩400余组,实现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拆除违法建设856处120万平方米。综合改造张康村、侯家湾村2个城中村弱电线网,为289个小区和15个城中村配备消防设施1.6万件、微型消防站10个,城市运行更有序、更安全。

城市品质加快提升。把补齐城市短板上升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高度,开展“末梢治理、为民服务”专项行动,对全区所有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城中村环境卫生全面提升。406个小区干净整洁、管理有序,达到清洁小区标准,物管会、楼栋长、党员先锋队、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144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计划,教师小区、新华小区等30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市民家门口的路面坑洼、环境脏乱、管理失控等顽疾逐步根治。崔家营、鲁家湾、任家寨、杜永村4个高品质安置社区喜迎回迁,2475户群众满意入住。长安百姓居住得更舒心、更有尊严。

一年来,我们以统筹城乡建设为抓手,用更足的干劲,促进农村面貌大变样

科学规划高位推进。选聘专职规划师,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179个,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落实四大班子共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多次现场观摩,激发“比学赶超”。设立奖补资金1.51亿元,撬动社会投入2.99亿元,建成花园乡村151个。

全域创建全民参与。干部群众、在外乡贤、“土专家”团队主动出力、捐物、想点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乡村。绘制文化墙4.1万平方米,创建美丽庭院2.2万户,新增绿植256万株,就地取材建设景观节点、休闲广场812处,151个花园乡村各展风采,太乙宫、王莽、五台、王曲、杜曲5个街道率先建成花园街道。

实施农村“三大革命”[5]。“清三堆”[6]“治三乱”[7]6.6万处,新建改建农村公厕40座,完成户改厕1.5万座;启动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26个,建成污水处理站(厂)18个,91个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管控。建成智能堆肥房14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启动仪式、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现场观摩培训会、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集中力量建好“五化”道路。按照“亮化、文化、标准化、绿道化、智慧化”标准,启动建设一至四类“五化”道路13条。党政群团、驻区单位齐心协力,改造提升进村道路97条,栽植乔木1.6万株,修整破损路面11万平方米。“五化”道路成为群众身边的风景路、致富路、民心路,经验在全省推广,受到交通部充分肯定。

一年来,我们以保护青山绿水为抓手,用更严的要求,推动生态持续向好

大美秦岭用心守护。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教训,扎实开展秦岭“五乱”问题整治;深入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反馈问题整改,完成11个秦岭违建尾留项目、1560宗拉网式排查问题、891件“曝光台”问题线索整治。在全市率先开展秦岭北麓农家乐整治,建立农家乐APP信息管理平台和农家乐协会,成为全市样板。启动长安秦岭保护示范区建设,建成子午峪保护总站及小峪保护站,设立秦岭保护派出所、法庭、检察室,对秦岭实现常态化、智慧化管控。

水系治理全面提速。实施皂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上游3.1公里生态修复、城区段4.4公里清淤改造和下游1.2公里取盖提升,水源补给工程提前通水,实现四库联调、清水进城。157个河湖“四乱”问题整改到位,全省、全市河湖“清四乱”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大气污染防治强力推进。在全市率先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构建“一委一办六组”大环保工作机制,统筹推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解决。顺利完成中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取缔整治422家“散乱污”[8]企业,完成2.2万户“煤改洁”,民用散煤抓紧“清零”,淘汰老旧机动车2342台,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58台,全年优良天数223天,较去年增加12天。网格化管理[9]排名跃居全市前列,生态委工作机制得到省市肯定。

一年来,我们以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用更强的力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脱贫攻坚持续发力。中央专项巡视、成效考核和国家巡查反馈问题整改到位。“两不愁三保障”存在问题排查整改全部“清零”。全面开展脱贫攻坚“两查五比两提升”行动。统筹实施3个“十百千万”产业扶贫项目,带动259户贫困户增收。培训贫困劳动力126人,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31人。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为1929人次报销医疗费用2577.42万元。全面推进巩固脱贫防返贫工作,促进已脱贫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投资3.1亿元,建成幼儿园5所、中小学3所,改扩建学校38所,新增学位9520个。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强力启动,26个校建项目全面开工,数量规模居全市第一。引进人才259名,新组建市区级“名校+”教育联合体26个、名师工作室40个、名校长工作室5个,受益师生6万余名。市中医医院南院区启动实施,与交大一附院签订医疗融合发展合作协议,建成预防接种门诊4个,为67.5万名职工居民报销医保费用4.78亿元,“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城镇新增就业9978人。建成区、街、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333个,发放抚恤补助金6760万元,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畅通政府群众沟通桥梁,12345市民服务热线解决群众诉求5.8万件,办结率达到98.6%。与西北大学合作推出《长安面对面》9期,直面群众关注热点,超过300万人次参与互动,搭建政府民众沟通平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团伙5个。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严厉打击乱采乱挖乱倒等行业乱象,强化市场秩序和食品安全监管,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提升。

一年来,我们以自身建设为抓手,用更大的决心,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深入学柳青、换脑子,叫响做实“天天早自习、长安爱学习”“出门就上班、人人爱长安”两大品牌。扎实抓好专项整治,政府系统检视剖析问题2362个,完成整改1948个;1465个民生领域问题得到解决,群众感受到了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系统精文简会比例超过30%。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规范政府事权,完成43个单位机构改革,依法收回事业单位97项行政处罚权、29项行政许可权、7项行政裁决权。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参与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为村、社区配置律师108名,实现法律服务村组、社区全覆盖。依法向人大述职,自觉接受政协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42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5%。

行政效能全面提升。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中心,研发使用“长安智慧督查系统”,建立大督查网格体系,对重大工作、重要事项实时管理、全程督办、限时办结,实现效率、质量双提升。成立审计委员会,对全区209个单位进行审计,规范财政资金使用,促进增收节支2.8亿元。进一步理清“家底”,清查盘点251家单位国有资产,盘活闲置土地1562亩,处置低效用地1034亩,下定决心清理规范办公用房和编外人员,把制度建起来,规矩立起来,作风硬起来。

共青团、双拥、残疾人、红十字、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应急管理、民族、宗教、科技、气象、信访、地方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这中间不乏艰难,不乏辛劳,但更多的是收获。这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协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结果。

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踊跃参与城市末梢治理、花园乡村建设的广大市民群众,向大力支持校地融合发展的驻区高校及全体师生,向辛勤奋战在建设长安、振兴长安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长安发展的各位代表、委员,向践行使命、守护平安的广大公安干警、驻区官兵,向关注长安、帮助长安、宣传推介长安的各界人士,向投资长安、与长安一起成长的企业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长安区处在大建设期,我们集中开工了一大批市政设施、水污染治理等工程,特别是启动实施了23.64公里雨污水管道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道路、小区开挖量大面广,给市民带来了许多不便。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生活、工作受到影响和干扰的市民表示歉意,对全区人民的理解、包容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承诺,将加快施工进度,争分夺秒,早日还路于民。

各位代表,回顾2019年的工作:

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一年来,全区上下将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作为一场触及思想灵魂的党性教育课,锤炼党员干部的作风整顿课,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课,牢记“业务之中有政治”,把讲政治、守规矩融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的方方面面,打赢了一场场翻身仗。

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不断凝聚前进力量。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群众立场,扎扎实实办好群众身边事、烦心事、期盼事,建学校、建医院、建公园,打通城市治理末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赢得了群众尊重和支持。

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牢固树立全区整体观,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干成事。一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三三三”战略,四大班子同上手,大小单位齐上阵,区街联动、街村一体,同抓项目建设,共修“五化”道路,一起清洁小区,多项工作受到中省市肯定。

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不懈改作风、换脑子,才能赢得新变化、新发展。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推进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主动进省厅、进市局、进高校,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有力推动融资、公共交通“同城化”、校地融合等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以自我革新的勇气闯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长安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项目策划包装水平不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快;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较低,老旧小区、城中村综合整治提升还不到位;基层治理水平不高,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不及时;公共服务还存在较大短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矛盾依然突出;工作中长期形成的粗枝大叶、标准不高等现象顽固存在,“换脑子”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回避,将采取有力措施,下功夫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谋划未来。展望2020年,我们面临诸多困难,但更拥有空前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上下同欲,就一定能变压力为动力,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2020年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西安市迎全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攻坚之年,是全市十项重点工作突破之年,是长安区大抓建设、狠抓落实之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目标、“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10]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围绕落实市委十项重点工作和全区十五项重点工作,珍惜局面、艰苦创业、狠抓落实、全面转型,实施“三三三”战略,努力建设美好新长安。

按照区委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全区主要经济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5%。

三、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0年,全区要在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紧扣“334”发展路径,在产业转型方面取得新突破。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是长安最紧迫的课题。要做强“3大板块”,发展“3大产业”,做优“4个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强3大板块。加快常宁新区建设,围绕建成现代服务业先导示范区目标,统筹教学科研、创新孵化、商务配套、居住生活、公共服务等功能布局,推动大学城梦想小镇、西安泛想智能汽车乐园等项目建设,打造结构合理、要素齐全、职住平衡、充满活力的科教新城。加快长安科技产业新城建设,力促金波科技、辰阳高端制造等5个优质工业项目尽快落地,支持铁投物流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融入“三个经济”,打造现代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构建生态宜居、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的产业新城。加快长安唐村·中国农业公园建设,深化与天朗集团合作,建立平台运营公司,探索完善项目共建ABO模式[12],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突出中国传统乡村耕读文化、唐诗山水田园文化特色,加快建成古寨区、文创区、艺术区,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农旅新城。

发展3大产业。做大高端民宿,结合观光农业、生态旅游、运动休闲等业态,大力发展乡野、文化民俗体验及其他特色民宿;力争到2021年,创建等级民宿30家以上,打造民宿示范村3个以上,成为一流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民宿产业新高地。推进文旅融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遗存,围绕鼓乐、造纸、制香、黄酒等文化元素,打造一批体验互动文旅新产品,让历史文化生动鲜活起来。继续举办中国棒球系列赛、国家滑翔伞锦标赛、马拉松等7场大型体育赛事和长安国际青年音乐节、交响音乐会等3场高品质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提升“音乐之都、赛事名城”影响力。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新改建旅游厕所8座,A级景区、游客集散场所旅游厕所实现全覆盖,同步推进景区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0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20亿元以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金融服务业,探索完善支持金融业发展政策体系,引导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银行及其他金融企业入驻,鼓励证券、信托、融资租赁等业务发展,推动符合条件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

做优4个经济。发展总部经济,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以后发赶超的理念在更大的空间配置资源;用好、用足总部经济鼓励扶持政策,引进新发展要素,吸引企业总部聚集;设立“绿色通道”,加快推动中信金融·谷歌西北运营总部、协和企业总部、陕西地质调查研究院等16个总部项目落地建设,打造都市客厅。发展城郊经济,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思路和“发展经济、缩小差距”目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壮大高端花卉、精品果蔬、有机粮食等产业,创建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以上,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带动农旅、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发展高校经济,深化校地融合及创新创业成果,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加快建成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支持高校与驻区企业联合共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小微科创园、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众创孵化载体和产业化载体,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充分释放大学城智力资源和创新活力,实现城、校、企融合发展。发展夜间经济,制定出台鼓励夜间经济发展政策,围绕发展夜间经济优化规划、布局产业、完善设施,依托公园、广场、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部位,培育发展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5大夜游产业,形成一批与商圈发展相融合、具有带动辐射功能的特色夜游消费街区,打造城市消费新蓝海。

(二)实施“3581”工程,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以大项目、大建设推动长安大发展。

加快推进3个片区项目。与中粮集团合作,加快建设中粮千禧国际社区城市综合体,聚集商业、休闲娱乐、办公等多种功能,打造时尚科技的城市商业,引领长安商圈品质生活。与万众集团合作,按照“企业主导、片区推进”思路,打造融汇生态公园、艺术休闲、旅游度假的大型国际社区。与上海中庚集团合作,依托长安大学城科研优势,建设智汇科技城,将校区、园区、社区、商区等有效聚集,打造生命科学研发、智慧管家等高端产业的聚集区。

强力推进5个市级在建项目。投资35.4亿元,加快长安区道路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实施常宁新区核心区道路及公园绿地等子项目,年投资额达到14.4亿元以上,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投资26.9亿元,加快长安区第三、第四小学等26所学校项目建设,年投资额达到11.4亿元以上,不断改善基础教育条件。投资134.6亿元,加快完成皂河综合治理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贾里村、鱼包头等5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楼建设项目,年投资额达到23.1亿元以上,加速实现长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大提升。

提速加力8个市级前期项目。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抓好万众地产丝路壹号项目、协和投资控股企业总部基地项目、金泰恒业天朗大学城梦想小镇产业项目、长安科技产业新城PPP项目、中荷马铃薯产业园、西安乐汇实业清水湾温泉度假区项目、常宁新区西沣片区基础设施建设EPC项目及幸驾坡村、大居安村城中村改造安置楼建设项目8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的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开发、履约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速推进项目落地。

高效建设124个区级重点项目。坚持“一线工作法”,下茬解决推进难题,建立重点项目指挥部,落实重点项目周例会和区级领导包抓等制度,对重点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覆盖观摩考核,确保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达到30%以上,二季度达到80%以上,124个区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以上。

(三)以迎“十四运”为契机,在城市建管方面取得新突破。全运会是长安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城市品位的重大机遇。要以此为契机,筑牢城市基础,更新城市面貌,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加速融入主城区。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12345”工程。贯通1个中轴,启动建设3公里长、100米宽、总面积400亩的长安中央公园,打造综合性城市中央南北绿轴。加快2个提升,全面实施西部大道长安段综合整治提升,完善子午大道改造提升方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绿化标准,让主干道成为展示形象新窗口、城市崛起新纽带。建好31个公园,树立“公园+”理念,遵循“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理念,叠加生态、体育、休闲功能,建成平安公园、学府公园等31个公园。治理4条水系,对皂河全段进行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新建堤顶道路、人行步道和口袋公园;建设新河水系,扎实推进潏河、滈河综合治理。打造5个门户,加快融入主城区,对北长安街、靖宁路、子午大道、广场北路、长兴北路与西部大道十字五大城市门户进行综合提升,打造赏心悦目的迎宾景观。

推进“311”工程[11]。“三改”,启动144个老旧小区,上塔坡村、西寨村、大居安村、幸驾坡村、郭北村5个城中村及乐园小巷等5个背街小巷改造。“一通”,打通茅坡路(雁塔段)断头路。“一落地”,完成西沣路路东等6条电力架空线缆归顺整理和主城区21条道路架空线缆落地。让城市“面子”更靓,“里子”更实。

实施“3245”城市补短板工程。建好3所医院,加快建成占地100亩、床位700张的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长安区中医医院),推进常宁国际医学中心项目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深化与交大一附院合作,共建城南医疗中心。建好2所学校,高标准建设陕师大大学城小学、中学,新增学位5640个,打造全市公办教育样板示范。新建改建40所学校,狠抓学校建设,三年校建两年干,新建、改扩建40所学校,到2021年,新增学位2.9万个,学位总数达到11万个,满足适龄学生上学需求。新建5家高品质酒店,加速万众丝路壹号五星级酒店、清水湾温泉度假酒店、佳龙EMC高品质酒店、建安高品质酒店、建工高品质酒店项目落地长安,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持续加强城市管理。重点开展“末梢治理、为民服务”专项行动,用脚步丈量,整治城市道路、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城中村等突出环境卫生问题,形成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的环境卫生整治格局。全面开展“清洁小区”“花园小区”创建,抓好环境卫生、绿化养护、弱电线路规整等10项工作,持续巩固清洁小区创建成果,力争年底建成90个花园小区,到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花园小区全覆盖。进一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一线首创精神,全民齐参与、齐动手,共创美好生活环境,共享城市治理成果。

加快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在重大交通工程保障方面,全力配合做好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西安至法门寺城际铁路、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交通工程征地拆迁、环境保障等工作。在全运会配套保障方面,新建励学街、团校东路等7条城市道路,完成全运会射击射箭场馆配套3.5公里道路及公交场站建设。在公共交通发展方面,配合做好地铁2号线、15号线项目建设;更新淘汰老旧客运车辆100部,明晰344辆出租汽车产权,加快公共交通“同城化”步伐。

(四)实施花园乡村“445”升级工程,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新突破。“花园乡村”是长安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要推动硬件升级、产业升级、亮点升级、文明升级,实现花园乡村、花园街道、村史馆、“五化”道路4个全覆盖,创建40个产业更新示范点,建成5个以上乡村郊野公园。

实现4个全覆盖。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持续提升整治村庄风貌,所有行政村建成花园乡村,所有街道建成花园街道。保护、传承、利用乡村文化,挖掘乡村历史文化、乡贤文化、家训文化等资源,实现村史馆全域覆盖。加快完成西太路等道路提升,实现“五化”道路全域覆盖,争创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推进“两新田园”。大力“整田、护林、理水”,重塑关中田园风光,实现“五化”道路两侧“两新田园”全覆盖。实施“田园更新”,把花园乡村建设成果向田园拓展,在主要干道沿线开展田园整理,形成干净整洁的大地田园风貌。实施“产业更新”,大力支持农旅融合项目建设,推进环山路沿线观光农业提质增效,创建“产业更新”示范点40个以上。

向乡村延伸绿色空间。重塑乡村水系,以保护秦岭、恢复生态为目的,充分利用村庄原有河流、渠道、涝池等水资源,修复一批水系湖面,把秦岭的清水留在乡村,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加快环山路水系建设,启动东起库峪河、西至沣河的环山路水系配套工程,实现峪口河流河河相连、碧水长流,打造“三河一山”的南边线。用好自然资源、田园风光,推进环村林带建设,配套慢行步道,建成5个左右各具特色的郊野公园,打造绿树掩映的花园乡村。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编制乡村建筑风貌设计导则和指导图集,引导村民在新建、改建房屋过程中,逐步规范建筑风格、式样、色彩,提升农村整体风貌。建立完善“花园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奖补标准,保障管护费用;街村一事一议确定管理收费标准,做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日常维护,推进治脏治乱常态化,持续巩固“花园乡村”建设成果。

(五)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取得新突破。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破解“大城市、小治理”难题。

深化“1+3”创新改革。持续扩大农村“四化”改革和“全区整体”“街村一体”“乡贤治理”三项机制影响力,形成“四化”书记总领、街办部门配合、乡贤能人协助的强大合力。

强化街道、社区功能。向街办、社区放权赋能,厘清部门、街办、社区权责关系,出台“街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治理力量向基层下沉;充分考虑市民美好生活需求,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构建购物、出行、就医等10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13];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以大数据为支撑,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区域协调联动平台,实现基层治理资源整合、功能聚合、力量融合。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14],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构建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健全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消防等领域安全防范管理机制,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城市发展的共识与合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六)深化改革,在激发内生动力方面取得新突破。事业发展没有止境,深化改革没有穷期。要坚持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重治理、求创新、添动力,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创新活力。

以精明增长理念经营长安。下功夫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把经营城市的思路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全面整合城市空间资源要素,用足用活存量空间,促进城市资源结构有序重组和效益最大化。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围绕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变城市发展布局;完善教育、医疗、公园、商业等配套设施,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最大限度兑现城市价值。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企业化运作、市场化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3家区属直管公司。剥离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加快具备条件的区属国有企业及其他优质资产资源注入,提升资产规模和内在价值。组建渣土消纳处理服务公司、国有物业管理服务公司,统一负责建筑垃圾转运消纳、商业物业服务等资产经营管理。拓展土地开发、安置房建设、生态保护等领域业务,打造一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运营商。

规范融资工作。严格落实“开前门、堵后门”政策,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风险源头管控,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后门”,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用好新增债券政策,在专项债务限额内,探索发行公益性事业领域分类债券、项目收益和融资自求平衡债券,配套市场化融资,为长安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抓好六大重点突破的同时,继续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落实“八个一批”政策措施,确保1015户1545名贫困人口达标退出,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重点支持公办学校,重点培养本地教师。在12所学校试点实施“校长责任制”,充分赋予校长人、财、事权;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导师团”“教育质量监测督导团”;探索“地方建设、大学托管”办学模式,借助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高校学科和资源优势,分批托管3至5所中小学、幼儿园,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推动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健康社区8个、健康家庭1500个;改造提升社区门诊2个,新增改造预防接种门诊3个,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坚决贯彻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完成《长安秦岭保护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建成并规范运行6个峪口保护站;启动沣峪水源保护区住户搬迁安置,实施天子峪等4个峪口综合治理,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铁腕治霾、科学治霾、协同治霾,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和散煤治理成效;完成3905辆老旧车淘汰;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实现对2670家污染源有效监管,让蓝天常在,让空气常新,让美丽与发展同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完善生态考核机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快森林、湿地、流域、农田生态系统建设,推进全域增绿,实施裸露黄土增绿和造林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800亩以上。

三是校地融合。加强政策引导。采取“一项目一议”方式支持高校将重大科技项目、科创平台引入大学城,引导科技创新需求向大学城集聚,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建立“科创基金+项目资金+社会资本+个性化贷款资金”融资模式,为科技转化提供资金支持。鼓励资源共享。发挥大学城校地融合(校校融合)联席会议作用,逐步推动高校图书馆、交通道路、教学设施、课程资源等软硬件共享,加强校地功能融合。结合高校周边现有商业设施,增加综合性商业服务配套,满足青年多元化需求。推进产城融合。对与高校联系最紧密的府东路、学府大街等街区和常宁宫等节点进行综合提升,打造环高校休闲活力带,构建开放共享的功能空间;深化与高新区、航天基地合作共建,承接三星、中兴等龙头企业产业溢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全市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撑,把大学城建成科学城。

四是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政府系统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坚决落实中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讲政治根本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贯彻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暂行条例》《政府投资条例》,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一张网、一扇门、一次办”,政府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一网通办”率达到80%以上。建设廉洁高效政府。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实施细则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重点领域制度建设和审计监督,切实防范廉政风险。强化过“紧日子”的意识,严格预算管理,厉行勤俭节约,把宝贵的资金用在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开新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实施“三三三”战略,建设美好新长安而努力奋斗!

 

 

 

 

 

 



名词注释

 

1.“三三三”战略:生态立区、文化兴区、校地融合“三个战略”;乐园大学城、公园城市、花园乡村“三园建设”;秦岭山水首善区、科教文化首善区、医疗康养首善区“三区创建”。

2.“五化”道路:按照“亮化、文化、标准化、绿道化、智慧化”标准改造提升道路。

3.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4.“1+10”联席会议:我区和驻区高校共同建立的长安大学城校地融合联席会议工作制度。“1”即1个校地融合(校校融合)联席会议总会,对所有联席会议牵总头;“10”即校园平安建设、交通保障、文体赛事及大型活动、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统战群团工作、乡村振兴、“三园”建设、基础教育、校园规划建设10个专项工作联席会议。

5.农村“三大革命”:农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

6.清三堆:清理农村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

7.治三乱:治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杂物乱堆。

8.“散乱污”企业:“散”指不符合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没有进驻工业园区的规模以下企业;“乱”指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应办而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企业,存在于居民集中区的企业、工业摊点、工业小作坊;“污”指无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备、不能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收集、无组织排放严重的企业。

9.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管理形式。

10.五个扎实: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11.“311”工程:三改一通一落地,“三改”即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一通”即断头路打通;“一落地”即架空线缆落地。

12.ABO模式:地方政府通过竞争性程序或直接签署协议方式授权相关企业作为项目业主,并由其向政府方提供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及运营服务,合作期满负责将项目设施移交给政府方,由政府方按约定给予一定财政资金支持的授权、建设、运营合作模式。

13.15分钟便民服务圈:市民从居住地出发,步行15分钟(距离1.2公里左右),即可满足出行、购物、健身、休闲、阅读、教育、养老、餐饮、办事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14.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03年在浙江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对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要紧密结合各个不同时期形势任务的变化,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努力发挥好“枫桥经验”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协调经济社会关系、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巩固基层政权中的重要作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